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工人阶级以及由它创立的自己的组织——工会的地位和作用,马列的经典著作早有定论。中国工会十二大通过的新《工会法》及《中国工会章程》也作了明确阐述。但是,理论同现实毕竟不是一回事,有时甚至是脱节和相悖的,出现“两张皮”的现象。目前,在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工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工会工作者也面临困惑和挑战。本文旨在就目前工会遇到的几个主要问题和自己工作实践中的所感所想,谈点粗浅的认识,以就教于理论界的朋友和从事工会工作的同仁。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工会与时俱进、与党同心,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开创了工会工作新局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会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提出并形成了“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以下简称工会维权观)。明确工会维权观的核心是以职工为本,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总结中国工会成立8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工会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是中国工运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工会维权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本文仅就以职工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的核心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睁眼看世界”。1840年以来,中国从逐渐明白了解、学习和参照世界各国的发展成果,对中国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在当前中国工会经济实体蓬勃兴办之际,了解国外工会兴办经济实体的情况,学习国外工会在兴办经济实体过程中积累的有益经验,避免国外工会在兴办经济实体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对中国工会来说,同样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汤志娜 《工会论坛》2005,11(1):20-21
中国工会要成为职工利益的代表 ,就必须要增强在职工中的凝聚力 :一要建立“四个机制” ,改善工会与会员的关系 ;二要培养“三种能力” ,提高自身素质 ;三要处理好“五种关系” ,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赖若愚在恢复、发展李立三“维护”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关于党与工会关系”的重要理论,这一理论在中国工会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价值,不仅推动了当时的工会实践,而且对今天的工会工作仍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中,中国工会也面临着严峻的历史性转变。由计划经济下的行政化工会运动转变为市场经济下群众化的工会运动,即是中国工会运动发展的基本趋向。在这种历史转换面前,中国工会的危机与希望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何去何从,中国工会必须作出抉择。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发展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及其自发斗争,是中国工会思想发端的客观基础和实践动力;欧美、日本与苏俄工会的实践经验与思想模式,是中国工会思想发端的理论渊源。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是中国工会思想走向成熟的重要基础。全面考察清中国工会思想发端的内涵和特色,深刻总结其理论发展的经验与规律,对于我们更好地推动新时期的工会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工人权益受损事件的频发以及劳资争议案件的持续增加,中国工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角色转变以及在调节劳资矛盾中的行为改变越来越成为工会研究者研究的焦点。中国工会由于受到特殊历史尤其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其背后主体间的关系网与典型的工会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典型工会的关系网在中国特殊环境下的变化主要产生于国家与工会两个主体之间。这种角色关系网的不同带来了中国工会角色定位的不同。在"国家—工会—工人"与"企业—工会—工人"两个关系网层面对国内外关于中国工会角色与行为的研究进行梳理,认为对中国工会角色的研究需要重视工会角色转变过程的路径依赖现象。  相似文献   

9.
中国申请加入WTO既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同时也给中国工会带来机遇和挑战。因为西方国家工会为维护本国劳工利益而主张将国际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 ,并反对中国加入WTO。本文认为中国工会在入世问题上应该有自己鲜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胡传荣 《工会论坛》2007,13(2):46-4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充分发挥中国工会的作用。而我国工会地位与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的要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工会在职工群众中的威望没有达到令人信服的状况。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各级工会组织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加大“依靠”方针的宣传教育,加强对职工最现实利益的维护,加大工会组建力度,加强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加强职工民主管理制度的建设,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加强工会的教育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