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如果制定法律的全过程尽可能透明和公开,公众参与其中并充分表达其利益诉求,那么,公众不仅会对法律抱有真正的敬畏,更为重要的是公众与法律由此产生良性的互动,纵观近年来地方人大立法工作全民参与讨论,公众的智慧得到最大可能的吸纳,无疑是值得关注的亮点的。  相似文献   

2.
梁太波 《桂海论丛》2007,23(2):94-97
公众参与与立法在我国宪法等法律、法规中有明确规定,而且在急剧变化的中国社会中,公众参与立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但是我国当前公众参与立法存在参与形式单一、参与意识薄弱等突出问题,需要从立法保护、宣传教育等多种渠道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民主立法、公众参与是我国立法制度的一项重大原则。立法法颁布实施十多年来,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在公众参与地方立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地方立法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是人民主权原则和协商民主理论,表现为公民平等地参与民主意志的形成过程。公众参与的现实意义在于能够更好地促进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保障公众对地方立法机关的监督,最终提高地方立法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面对利益多元化、复杂化的局面,地方立法公众参与的实践还存在诸多不足。对我国地方立法公众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反思,并从参与意识、参与程序和反馈机制三个方面寻求改善地方立法公众参与效果的方法,以实现地方立法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增强地方立法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5.
公众的直接参与是增强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合法性基础的重要保障。考察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实践,探索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公众参与制度的可行路径,为进一步推进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民主化进程和解决民族区域自治法治建设的相关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理念的提出和不断深入人心,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要求日益强烈。笔者认为,地方立法机关在完善现有公众参与立法的形式和程序的基础上,还要大胆创新,借鉴他国经验,设计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公众参与立法的形式及其程序。  相似文献   

7.
立法     
《人民政坛》2012,(10):4-4
甘肃:拟出台国内首部规范公众参与立法专项地方性法规 据新华社兰州9月26日电,利用电子邮件、信函等表达立法意愿,对不合乎上位法的地方性法规提出废止建议,甘肃公众未来参与地方性立法也将“有法可依”。记者从甘肃省人大常委会获悉,《甘肃省公众参与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草案)》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有别于现有法规对公众参与立法的原则性保障,该草案对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制度形式、公众意见的处理以及公众参与立法的激励和补偿制度进行了具体的规定。据了解,该草案是地方性法规制定领域国内首部引导、鼓励和规范公众参与活动的专门性立法。  相似文献   

8.
柯卫  王国平 《求索》2010,(8):163-165
地方立法是由法律规定的地方权力机关为在其行政区域内执行国家立法或补充国家立法空白而进行的立法活动,是我国立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立法最能反映民众的利益和诉求,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及方便性等特点,是解决权益纠纷的最直接手段。虽然我国的《立法法》等相关法律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扩大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构想,但实践操作过程中仍有许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只有切实而充分保障公众的立法参与权,调动公众的积极性,才能保证立法从提案到法律公布以及实施中的立法监督都符合科学化和民主化要求,进而落实并完善地方立法制度。  相似文献   

9.
地方立法的民主化,是指地方立法主体和立法程序从较低程度的民主不断走向较高程度民主的一种动态过程。我国地方立法的民主化程度还较低,主要表现为地方立法主体和地方立法程序的民主性不足。推进我国地方立法的民主化,应不断加强地方立法主体的民主化建设,不断完善地方立法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0.
洪丰 《公民导刊》2013,(2):18-19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推进科学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这是党的十八大对人大立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对于地方人大来说,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按照十八大的要求做好立法工作、推进依法治理,成为摆在"立法人"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人民政坛》2009,(12):41-41
答:公民参与立法,向地方立法机关提立法建议,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一部分,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立法质量的客观需要。这几年,包括我省人大在内,向普通公民公开征集立法建议的情况已经非常普遍,内容可以说是包括了立法的全过程。概括起来主要有:  相似文献   

12.
就物权法来说,它被公认为私权领域最重要、与百姓关系最密切的法律,将其草案向全民公布,征求意见,可以吸收更多、更广泛的民意,有利于提高立法质量。立法过程同时要成为一个说法、说理的过程,公众通过参与这个过程,增强对法律草案的理解,这样,所立之法就易于被公众接受,在一定程度上为法律将来的执行消除了阻力。  相似文献   

13.
吴迈 《时代主人》2006,(12):30-31
地方立法是我国立法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地方立法,可以调整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秩序,达到构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推进地方立法民主化,使人民的利益诉求和意志主张在民主和法治的框架下得到充分表达和反映,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增强法的公信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近年来,南昌市人大常委会在地方立法工作中围绕构楚和谐社会,积极推进民主立法,在完善立法选项公众参与机制、法规起草程序和法规草案审议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报告强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利益格局正经历重大调整、利益诉求也日益多元化,需要构建相应的利益表达机制和协商对话的平台。积极探索新时期人民有序参与立法的特点及途径,引领开门立法潮流,切实保障公众参与立法的权利,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新时期人民有序参与立法的特点(一)参与立法的主动性逐步提高当前,随着公民素质的提高,我国公民参与立法越来越体现了  相似文献   

15.
立法解释是立法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立法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立法权的主要内容是创设法规,法规创设以后,必须保持稳定,但社会关系并不会因为有了法规就停滞不前,这就会导致法律与社会进步之间发生冲突。为了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同时使法律与发展变化了的客观需要相适应,国内外的立法经验告诉我们,立法解释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6.
祝思静 《创造》2020,(2):76-84
立法听证制度是公众参与立法过程并反映自身诉求的重要渠道,具有深厚的法理基础。这项制度有效运作的关键在于自由辩论和利益均衡环境的构建。当前我国《立法法》已规定了听证制度,有些地方也对立法听证制度作出了进一步规定,但由于立法听证制度起步较晚,配套措施不完善等因素,实践中出现了地方立法听证制度的法律依据不明、立法听证的公众参与度与公开透明度不高、立法听证的辩论原则未能体现、听证结果的效力不强等困境。为破除这一困境,必须构建统一的地方立法听证法律体系、建立和完善立法信息公开制度、扩大公众参与立法的主体、创新立法听证的方式、强化立法听证中的辩论机制、确立立法听证结果的效力以及建立立法听证的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让代表参与到立法工程中,从具体实际出发提出好的立法意见和建议,可谓是扩大立法公众参与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此举能使地方立法机关制定出台的法规更好地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需求,充分反映“法律是人民意志体现”的立法宗旨。  相似文献   

18.
论公众参与及其行政立法的正当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行政立法虽然是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 ,但是由于行政立法机关不是由民选代表组成 ,缺乏民意基础 ,因此需要公众参与行政立法促进行政立法的民主化。只有公众参与 ,行政立法才能获得民主正当性 ,行政立法程序才可能构成正当程序。公众参与必须符合自愿、平等、有效的实质要求。我国行政立法程序应当提高立法层次 ,强化公众参与制度 ,提高行政立法程序的民主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电子邮件、信函等表达立法意愿,对不合乎上位法的地方性法规提出废止建议,甘肃公众参与地方立法将有法可依。前不久,《甘肃省公众参与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草案)》提请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有别于现有法规对公众参与立法的原则性保障,该草案对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制度形式、公众意见的处理以及公众参与立法的激励和补偿制度进行了具体的规定。良法之治是法治的基础,一部良好的  相似文献   

20.
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民主得以发扬、法治得以实现,有赖于完善的立法。有序的、广泛的、制度化的公众参与立法,能够把各阶层的利益诉求,特别是普通民众的利益诉求充分整合到立法决策中去,使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得以协调,矛盾得以化解,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