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楚丽霞 《理论月刊》2012,(9):143-147
本文探讨了社会公正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认为解决好社会公正问题,关系着我国的社会稳定,关系着我国改革的前途和命运.本文着重揭示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公正理念不清晰、社会政策不完善以及社会公共权力界限不明确而造成的社会公正缺失的机制缺陷,提出了有利于社会公正机制的选择与创新的具体操作策略,旨在抑制不公正现象在全社会的蔓延与肆虐,以保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会公正是千百年来人们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实现社会公正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实现社会公正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公正正义是和谐社会的灵魂,实现社会公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3.
经济公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伦理基础,经济公正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集体、国家和社会)和社会分工之间的和谐,因而经济公正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采取一系列具体的措施来推动经济公正的实现,从而为实现社会的和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阳天明 《前沿》2005,3(11):197-199
在我们倡导“以人为本”科学的发展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努力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加强社会公正的建设。社会公正是一个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也是一个文明社会进步的标志。提高经济公正的建设水平,是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论和谐社会的政治价值——民主、平等、公正、自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主、平等、公正、自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政治价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切实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和平等权;科学地把握公平和效率的均衡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在动态平衡中实现社会稳定,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才能真正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构建中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农民工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缺失,合法权益受损,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应以和谐社会理念为指导,认真研究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维护社会公平和公正,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是一个社会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制度则是实现这一基本条件的根本保证。为此,我们在分析利益分配制度中公平价值应有之义的同时把公平作为利益分配制度首要价值原则,以形成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为核心,以民主政治与"以人为本"法律制度的完善、公正而和谐的社会构建为配套措施,从而为社会各种利益的公正分配提供制度性前提与保障。  相似文献   

8.
社会公正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没有起码的社会公正,整个社会就是扭曲的,和谐社会就是空话。而特权现象从本质上是反社会的,因而是危害社会公正的。  相似文献   

9.
许敬乔 《江苏政协》2010,(12):55-56
社会公正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厚基础。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社会公平和正义被摆在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突出位置。为了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实现社会公正正在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和谐社会缔造的价值追求,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其作用和地位达到了理论和实践的最高点。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新时期社会公正的含义,然后对新时期社会公正进行了伦理考量,最后从多个层面解读了其价值。  相似文献   

11.
坚持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社会公正缺失已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构成潜在威胁。社会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动力支持,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实现维护社会公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控制和缩小贫富差距,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协调好各个阶层的利益关系,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物质经济关系出发,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不公正现象及其经济根源,并首次较为系统地阐发了其社会公正的基本思想: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社会公正的物质基础;共产主义公有制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制度保障;每个人在经济领域的真正平等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核心内容;按需分配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公正看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公正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社会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条件.这是因为扩大社会保障的对象覆盖面,实现社会保障资源的全民共享,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应有之义;扩大社会保障的类型覆盖面,实现社会保障资源的全面共享,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必然选择.要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就必须做到出台《社会保障法》,为其提供法律保证;大力发展经济,为其夯实物质基础;建立社保互联网体系,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加大政策宣传的力度,为其营造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4.
肖春艳 《理论月刊》2008,(4):128-13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是我国政府在执政过程中对履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价值观的反思与检视,和谐社会理念更加关注公民的民主权利、社会公平公正原则、政府对公民服务需求的回应性等问题,彰显了新世纪我国行政价值观的宪政主义回归.为了切实地贯彻和谐理念下政府执政的民主宪政理念,政府应健全公民参政议政的渠道与程序,扩大公民参与权;落实行政问责制,实现依法行政;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增强政府对公民服务需求的回应性;提供相关的制度保障,促进实现社会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5.
吴晓俊  胡伯项 《前沿》2006,18(4):203-205
社会平衡、和谐的基础是在民主政治制度安排和社会经济活动运行中实现公正。公正对社会和谐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它的手段性直接影响人们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性,而且还在于它的目的性是人类世代向往的理想目标,人类美好的生活基础。社会公正还是实现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方式也是最根本的出发点。更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有效路径。从某种意义上说实现社会公正就是最大的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决定》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决定》还指出:"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建设和谐社会要从各个方面入手。和谐首先是公平与公正,因为,社会和谐意味着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友好相处和和平共处,它的基础就是公平与公正--文化公平、经济公平、政治平等和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在发展、改革和开放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为核心,推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刘明(中共湖南省常德市委)维护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公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的理想追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所构建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除了要比资本主义社会更快发展生产力外,另一个主要区别就是消灭剥  相似文献   

18.
王宜萍 《前沿》2010,(6):39-41
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追求公平正义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美好理想,体现了我们党的价值取向。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社会出现重大转型,一些不公正的新老社会问题不断呈现,甚至矛盾激化,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只有公平得以实现、正义得到伸张,才会有和谐可言。本文拟从维护公平正义的角度来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一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9.
陈毅君 《前沿》2007,(12):197-200
社会公正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素之一,因其与社会和谐的内在关联以及它对社会和谐的价值性意义,使它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独特功能和作用。社会公正在利益分配、社会关系的合理化以及促进人的发展问题上为和谐社会的达成提供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和制度保障。一个真正和谐的社会应该建立在公正的制度之上。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我国社会深刻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公安机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公安机关要立足于保稳定,切实把握好利益要素;立足于创平安,切实把握好安全要素;立足于促进步,切实把握好科技要素;立足于求公正,切实把握好法治要素;立足于树形象,切实把握好警民关系要素。为社会的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