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货币替代具有"倾覆效应":成功实现货币替代,需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长期积累过程。历史考察显示,美元替代英镑如此。欧元要成功替代美元,也需经历长期过程。基于历史惯性和美元当前的实力,国际货币体系短期内不会发生倾覆效应,但美元霸权地位将受到严重挑战。人民币从区域化到国际化,再到成为关键货币,成功实现二次"国际货币替代",中国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由于美元事实上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基准货币地位,而且这种地位是维系美国全球霸权地位的最根本支柱之一,所以这种对美元的质疑势必也会对美国的国际地位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美元国际循环看次贷危机爆发的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和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美国产业结构空心化导致的美元国际循环在第三个阶段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通过对美国20世纪80年代之后出现的产业结构空心化的分析,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美国产业结构的可持续性依赖于利用牙买加体系建立一个以美国为基点的美元国际循环通道.当美国将美元的回流通道建立于以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的虚拟经济时,次贷危机的爆发也就具有了必然性.次贷危机的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际自由竞争阶段.  相似文献   

4.
薛茄 《创造》2009,(12):58-59
在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利用其霸权地位向全世界倾销,又借助金融创新将风险扩散到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改革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已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而作为中国货币——人民币,其非国际化的局限性在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充分暴露出来,放大了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的风险,无论美元的强势和弱势,  相似文献   

5.
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中国政府难以体会到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对中国经济的危害。中国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如果说2009年之前提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还为时过早,2009年之后,若再不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中国经济发展将坐失良机。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与经贸关系密切的国家和地区签订了一系列货币互换协议,这一举措被视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正如上世纪美国财长约翰·康纳利的名言——“我们的美元.你们的麻烦”,肇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美元”和”金融危机”这两个地地道道的“美国制造”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烦恼,更给世界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受困于以美元为主的2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同时作为美国第一债权国,中国外汇储备在实质上被美国悄然“绑架”,考虑到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的安全,人民币国际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和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贷危机后,国内外有利的经济环境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良好机遇.但也存在很多未知风险,在分析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收益和风险,并对美元、日元和欧元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我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要审时度势,慎重前行。  相似文献   

8.
货币国际化是开放型经济大国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全球政治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反映。全球经济严重失衡和次贷危机引发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需求,人民币国际化正在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从2008年底我国陆续与多个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到2009年确定在香港试点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心,再到2010年6月的人民汇率机制改革,无不彰显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意愿和能力。人民币国际化将对我国中央银行造成重大挑战,同时也将有利于促进中央银行与国际接轨,转变为更加科学高效的现代化中央银行。我国中央银行需要在独立性、职能目标和政策工具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不但没有衰退,而且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由于货币与实物——贵金属黄金的脱钩,美元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价值标准。世界经济受到美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程度进一步加强,对于一直想摆脱这种困境的欧洲来说却也加速了其货币一体化的进程,欧盟各成员国在  相似文献   

10.
中俄结算支付体系“去美元化”与扩大人民币结算有利于避开美国金融制裁,降低外汇互换与结算风险。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与美元还存在较大差距。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是应当以服务国内自贸区和境外经贸合作区为主,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的国际化绝不能是因为它比其他货币有更确定的升值走势,如果是这样,它作为国际货币的一般功能必然被弱化,甚至忽视,而且会成为一种被投机对象,正如日元所经历过的美元仍将会长期作为最主要国际货币而存在自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贸易逆差开始,国际社会对美元作为最主要国际货币的安全性的质疑就一直不断。近期,英国《金融时报》刊文指出,经过三个世纪在全球的经  相似文献   

12.
作为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延伸和蔓延,欧元区货币危机事实上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希腊等国过高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水平直接导致欧元区货币危机的产生,欧元区货币危机同欧元区货币制度的设计、欧洲各国的高福利与高水平公共服务的经济模式、欧元区各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国际投机者的炒作都有密切关系。我国作为欧盟的主要贸易伙伴,必然受到此次危机的牵连。本文对此次危机成因及对我国人民币币值稳定及外汇储备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几点给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1,(10):38-39
欧元之父蒙代尔(Robert Mundell)最近提出成立新世界货币体系的构想,认为可由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组成一个大货币区以保持汇率稳定。这个构想的可行性仍待评估,但凸显了人民币在新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性,中国大陆亦正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在未来占有一席之地。目前台湾金融机构短期虽可取道香港累积经验,但最关键的仍是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务期两岸共同努力促成。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国际化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亚荣 《求索》2011,(10):8-10
近年来随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不断出台。美元的持续弱势走势,国际社会对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目前最可行的是建立一种多元化的货币体系,削弱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因此需要单个强有力的新权力主体的出现。由于中国近年来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以及人民币坚挺的走势,大家纷纷将目光投向人民币,并寄厚望于它。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还有诸多制约因素,本文分析认为,人民币短期内并不具备国际化的条件,但仍应持有积极的态度,坚持循序渐进的国际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当前欧债危机的危害和中国应对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债危机是发生在欧洲部分国家以国家主权为信用担保却又不能如约履行偿还债务造成的违约危机.2011年11月意大利最新陷入欧债危机和2012年1月13日标普将法国等国下调一个信用评级、意大利与西班牙等国下调两个信用评级、1月16将欧元区临时救助机制——欧洲金融危机稳定工具(EFSF)的信用评级下调一级标志着欧债危机发展到了最新阶段.在危机最新化的过程中带来了多方面的危害:恶化经济、政治、社会危机形势,造成了多方面的危机,打击了信心,阻碍了经济复苏与发展,等等.面对欧债危机的最新发展及其危害,中国应对之策是: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要急于和过多卷入欧债,借机借势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6.
正董小君,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全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的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经济学评审组专家,全国第一批决策咨询首席专家。2014年4月做客"一校两院"大讲堂,本刊采访了她。本刊:董教授,次贷危机刚刚爆发的时候,国际社会喊出了一种声音,说美元霸权是这场金融危机的源头,国际社会一片呼声,要推翻美元霸权,进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美国不可能置之不理,从  相似文献   

17.
张肖 《今日中国论坛》2012,(11):185+187
二战后,维护美元霸权成为了美国的既定国策。美国通过控制国际组织,操纵三大评级机构,掌握大宗商品定价权,甚至不惜发动战争等手段控制世界金融体系等手段维持美元霸权。近来,美国以在中国周边制造威胁,引爆欧债危机,激化伊朗危机等方式打击美元的竞争对手。中国必须在未来较长时间内谨慎对待美国行为后的美元因素。  相似文献   

18.
刘波  刘亦文 《求索》2010,(11):35-37
货币替代导致了汇率市场难以稳定、货币政策效力不佳、影响政府征收通货膨胀税。基于Griton(1981)和LeeR·Thomas模型对中国经验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人民币升值与人民币替代美元呈显著的正相关,人民币每升值一单位,将对人民币替代美元贡献1.7147个单位。根据Granger因果分析,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是人民币替代美元的Granger原因的概率仅为20%,而人民币替代美元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的Granger原因的概率几乎为零。因此,不能简单地从直观意义上认为,人民币替代美元弹性系数越高,则人民币升值越快,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仍待进一步考证,但是必有深层的联系机制。  相似文献   

19.
唐任伍 《人民论坛》2012,(30):47-49
美国连续推出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快印钞速度,稀释巨额公共债务,变相"赖债"。中国陷入"美元陷阱"不但无法脱身,而且越陷越深,成为"美元陷阱"的最大受害者美国债务缠身为何没有发生债务危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其债务总规模余额超过15万亿美元,债务占GDP比重达到了101%,但美国却没有丝毫债务危机发生的迹象。为什么在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希腊、冰岛、爱尔兰、葡萄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债务危机频发、政府信用大幅下降乃至垮台之时,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美国不但没有发生欧洲那样严重的债务危机,而且仍然出手阔绰,大手大脚花  相似文献   

20.
保建云 《人民论坛》2023,(21):82-87
随着多个国家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加强本币结算,减少使用美元,“去美元化”成为热词,越来越多国家对美国经济霸权说“不”。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本应采取负责任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但其长期滥用美元霸权、肆意举债、采取无限量化宽松政策,严重阻碍全球经济复苏。美国将美元“武器化”,也加剧了国际社会对美元的信任危机。未来,国际金融体系多元化发展已成必然。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维护国际经济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