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什么叫社会问题?当一种社会现象具有以下四个特点时,就可以称为“社会问题”了:1、对社会或个人造成物质或精神损害,并较大程度影响了社会发展,具有破坏性;2、当这种现象完全漠视、破坏、践踏社会既行的秩序和准则,造成了社会关系的紧张失调,具有紊乱性;3、这种现象能长时间地持续,而且社会对它显得有点“无可奈何”,具有扩展性;4、社会得动员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对付它,而且是仅做表面文章解决不了的,具有治理的艰难性。应该说,没有“社会问题”的社会是没有的,关键是“社会问题”的多少、大小、发展程度,以及解决“社会问题”的…  相似文献   

2.
<正>政绩冲动问题是当前干部队伍工作中应当引起重视的问题。当带有明显政绩冲动特点的"比、学、赶、超"正成为中西部地区一种风气时,我们应该对政绩冲动这种具有多方面特性的心理活动和状态进行正确的分析,尤其对它的消极特性进行有效地抑制和约束,防止它给我们  相似文献   

3.
社会变迁下的中国"农民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谢建社  郑百灵  谢蓬勃 《求实》2004,1(5):89-92
"农民工"作为一种制度性安排,是中国社会变迁时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也是对中国农村以往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冲击,更是"三农"问题的热点话题."农民工"的产生是一个历史变迁的过程,它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和社会的进步意义,它将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越来越显示出其历史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陈纯柱 《探索》2001,(4):24-27
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全党的指导思想,具有"活的灵魂".根据邓小平理论的内涵和作用,我们可以把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完整地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生产力标准和"两手抓"战略方针.它体现了革命性、务实性和时代性这样的鲜明特征;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方法论的完整统一.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的形成具有特定的社会历史务件和思想来源,认真学习和研究这一"活的灵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哈耶克认为"分配公平"只有在以血缘为纽带的"大家庭"或"小社会"中存在;在市场经济中它只是一件"皇帝的新装",而且会导致计划经济的卷土重来,使全权社会成为可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是保障公民自由的唯一平等.哈耶克的法律公平观对于我们防止"分配公平"的陷阱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但其对"权利公平"的忽视,又是我们必须予以纠正的.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即已进入矛盾凸显期.要保证当前中国社会的顺利转型,就更加需要认真对待社会矛盾和冲突.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当前我国一些基层党政部门却出现了"体制性迟钝"的不正常现象.这种"体制性迟钝"主要表现出行政过程性迟钝、认知性迟钝和利益性迟钝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加快城市化发展是解决结构性矛盾与"三农"问题的关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 城市化发展问题,不仅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且对促进一个国家城乡经济社会和一、二、三产业结构协调发展,不断推动农民、农村和农业(即"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正因为如此,纵观世界历史,可以看到,无论什么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或比较发达的国家,其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一个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从以农村为主的社会到以城市化社会为主的进程.没有城市化,就没有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这是一种具有普遍性和带有规律性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在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可能例外.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的国际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丽娜 《新视野》2005,(5):68-7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中国社会现实出发提出的治国理念,而笔者认为,它不仅对于中国社会的内部治理有意义,而且从外交层面看,也具有重大意义.它可以表达中国与世界各国合作发展的良好意愿;表明中国从传统社会向开放社会迈进的坚定信心;塑造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增加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相似文献   

9.
思想问题倾向,又称倾向性思想问题,是某一时期人们思想失调现象的主要趋势。这是一种共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问题。它不是个体的思想问题,也不是许多人不同思想问题的简单相加。它常常通过言论或行为外显出来。作为影响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社会现象,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黄平槐  黄耀华 《求实》2003,3(8):47-49
非典型肺炎的爆发,是对我们精神文明建设是"硬"或"软"的一次检阅.这一检阅对我们深化如何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硬"这个问题的认识,有四个方面的启示.一是精神文明要和物质文明一起抓,这是"硬"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二是形成全社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共同需求,是"硬"得以实现的群众基础;三是塑造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信心,是"硬"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四是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法制化,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  相似文献   

11.
解析"和谐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薛安泰 《理论学刊》2005,2(5):70-71
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过程或状态.和谐社会是"将来时"而不是"现在时",是我们党现在要着力构建的在将来才能实现的目标.和谐社会是共同富裕的社会,首要的任务是消灭贫困;和谐社会是公平的社会,必须消灭和解决不公平现象;和谐社会是民主的社会,必须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谐社会是法治的社会,必须按法律办事,实行依法治国;和谐社会是德性的社会,必须消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和谐社会是生态文明的社会,必须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务员"亚腐败"治理的伦理视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腐败"是腐败滋生的一个重要土壤,是腐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具有私利性、模糊性、普遍性和衍生性四个特征和多种表现形式.当前,"亚腐败"在我国公务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具有蔓延之势.它在我国公务员中产生具有深刻的伦理原因,必须从伦理上找寻治理的对策,才能收取实效.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光靠市场自身不行,市场不是万能的,存在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用以弥补市场的缺陷和不足,但政府也不是万能的,存在政府失灵.在转轨时期的经济中,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几乎是一个伴生的现象.同时还存在严重的契约失灵.要解决那些市场和政府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必须在市场调节这只"看不见的手"与政府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之外,建立和完善社会协调"第三只手"即社会公共组织和社会公共道德协调机制.只有当社会协调与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同时并用、相互配合、各司其责并充分发挥作用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会健康、高效、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马克思说过,"问题是时代的信号"。新一届中央领导多次强调,要牢固树立问题意识,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然而,长期以来有的同志把问题意识当成人的问题,这种现象应该予以警醒和改变。把问题意识当成人的问题是一种错误认识,这样往往把问题意识和人品混为一谈,认为有问题意识的同志是"刺儿头",爱挑刺儿,对什么都看不顺眼,甚至认为这些同志是另类,不成熟,不懂规矩,  相似文献   

15.
每一时代的政治现象和精神现象都可以由该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得以解读.而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则是根据第四次科技革命后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地趋势而作出的对党的阶级基础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政府责任"的语义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建先  王春利 《探索》2007,(4):76-79
词语本身的含义始终都会打上时代的烙印,都会反映社会的要求.在不同的环境中,词语不仅表达其所反映的事物特性,而且反映特定时代、社会、语义的背景.尤其是"政府"、"责任"以及"政府责任"与"责任政府"这种带有政治意义的词语,不仅反映该词语的特殊含义,而且反映特定时代的社会诉求.因此,分析"政府责任"的语义,对于深刻理解当今社会为什么会对"政府责任"这一理念的热衷"追捧",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角度看,牛顿从看到"苹果落地"这一现象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和提出,整个过程的背后是在经验归纳基础上一系列的推理过程:从看到"苹果落地"现象→推及"重物落地"经验规律→推及天上"运行的星球"→设计"高山上的大地"理想实验→运用伽利略平抛物体运动规律分析"具有水平方向速度的炮弹"运行轨迹→天上的"星球运行"成为理论上的"可能"→将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向天体和地面物体的推广→发现和提出万有引力定律,这一系列的推理过程给我们的启迪很多,其中一个主要的启示就是牛顿自觉或不自觉地成功应用了经验归纳与外推方法,将这一方法加以理性地提炼,其要义是,科学工作者在一定领域和范围内通过经验归纳得到的确实可靠的知识或规律,推及到其他的相同或相似的未知领域以获得新的科学发现、新的知识或规律的一种思维操作方法.这一方法不仪是科学知识增长的一条重要途径和科学发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逻辑方法,而且是一种值得人们重视的科学思维方法,甚至可以将它提升为一种科学研究的哲学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权力弊病"论认为权力具有使人腐化堕落的内在属性,必然导致掌权者的腐败,这是一种肤浅而又深刻的谬论.这一谬论之所以被国内外不少学者"默认"甚至公开宣讲,是有其深厚的社会心理原因的.针对这种社会现象产生的社会心理,可以作三种猜想,即挫折一攻击假说,权力批判态度假说和权力神经症假说.  相似文献   

19.
<正>一、充分认识"四风"问题的反复性和顽固性"四风"问题的"反复性"是指"四风"问题极易反弹。中央抓一抓就会成效显著,各种不好苗头也会隐藏起来,短期内不轻易显露,当我们稍微放松警惕、有所松弛的时候,"四风"问题立马卷土重来,已经取得的成果也顷刻间化为乌有。"四风"问题的"顽固性",是指"四风"是长期形成的痼疾顽症,根除这一问题,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  相似文献   

20.
农村"空巢"孩子问题是中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孩子"问题背后是中国农民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出社会对农民的关心还远远不够.农村"留守孩子"所存在的问题如不及时予以解决,社会将要付出沉重的代价--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人力对"问题孩子"进行社会矫正,更为严重的是,还可能影响到下一代的人口质量.因此,关爱"留守孩子",关系到农民工权益的维护,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