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羌族民间宗教与道教的关系源远流长。道教在西蜀的初创和传播,吸收了不少羌族民间宗教的成分。羌族巫师传承的历史文化背景,反映出羌族民间宗教与道教古来关系甚密。道教的多神崇拜,正建立在民间由“万物有灵”的原始观念演绎而出的原始多神信仰的基础之上,这自然就与羌族民间多神信仰相融汇或取而代之。而佛、道合一的信仰形式,则表现了羌族民间道教信仰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2.
摘要:基于英语经日语转译的“权能仪式”,是分析瑶族宗教生活乃至其他宗教形态的重要概念。打筶则是关系瑶族宗教信仰仪式起承转合和结果确认的重要环节,具有仪式之眼的功能。基于祭祀原则,瑶族信仰世界中的鬼神可以分为家庭、民族、区域、道教、自然5个神灵系统。无论是信仰对象还是科仪文表,瑶族宗教信仰都与道教有明显区别,更应被视作具有道教色彩的区域性信仰团体与瑶族民间信仰结合而成的宗教类型。  相似文献   

3.
民间宗教文化 ,是指流行于社会中下层 ,源自本国社会历史 ,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 ,祖先崇拜以及其他地方神灵崇拜为核心 ,缺乏统一信仰体系和宗教圣典 ,具有分散性、自发性、民间性的非制度化的自然宗教及其信仰习俗的统称。海峡两岸民间宗教文化是具有交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群众基础广泛的一种文化现象 ,是我国宗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 ,台湾的绝大部分民间宗教是由大陆传入的 ,所以 ,长期以来他们与大陆的民间宗教组织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大陆民间宗教文化传入台湾的历史与汉人移民的历史同样久远。两岸民间宗教文化交流的历…  相似文献   

4.
台湾民间宗教信仰的功利主义趋势和迷信泛滥,已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关于台湾民间宗教和民俗信仰的社会功能问题岛内有种种不同看法。有的强调其正面功能,认为传统民间信仰固然有原始“泛灵崇拜”成份,但民间对各种神灵的崇拜,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论对民间生活规范产生的潜移默化之功,或是从祭拜中  相似文献   

5.
血是生命的载体,人和动物每时每刻都不能缺少血,停止了血液循环就意味着死亡。在原始蒙昧时代,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经常看见人畜遭受猛兽的袭击而流血死亡,因此,对血产生了神秘感和恐惧感,进而赋予血以神秘色彩而加以崇拜和信仰。如古代犹太人就认为:“一切活物的生命都存在血中”(《圣经·利未记》)。盛行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的古代彝族人民把万物都视为有灵而加以尊敬和崇拜,血崇拜就是其中一种。在彝族的神话传说、禁忌、民俗、语言以及宗教中都表现了对血的特殊信仰,本文试从这些方面谈一点关于血崇拜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西藏统一战线》2004,(4):18-18
苯教是一种祟信多神的原始宗教.它起源于西藏高原上古老的民间的自然崇拜。  相似文献   

7.
试论苗族原始宗教的社会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普遍信奉原始宗教,在其他民族的心目中,苗族历来信鬼好巫,乾隆《贵州通志》卷七中就直言不讳地说:苗族俗尚巫鬼,大部落有大鬼主,有家则有小鬼主。原始宗教虽然在苗族社会生活中不象传言那样影响广泛,但苗族民间普遍信仰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同世界其他民族一样,苗族信仰也经历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崇拜以及英雄崇拜的阶段。在历史长河的演进中,苗族创造了自己颇具特色的原始宗教体系。 苗族原始宗教与基督教、佛教、道教等成熟的人为宗教相比,具有信仰的自发性、崇拜的多元性、无组织和教派之分、无固定活动场所、以不脱产的巫师为核心开展宗教活动等特点。 一提到苗族原始宗教,在现代人的意识中就把它与“装神弄鬼”联系在一起。其实从其发展初期来看并不尽然。恩格斯曾经指出:“事情很清楚,自发的宗教,如黑人对偶像的膜拜或雅利安人共有的原始宗教,在它产生的时候,并没有欺骗的成分,但在以后的发展中,很快地免不了有僧侣的欺骗和伪造历史……”苗族原始宗教亦如此,在其发展初期是一朴实的信仰,并曾在苗族社会生活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时至今日,它在苗族社会生活中仍保留有一定的市场。 因此,正确认识苗族原始宗教的社会历史作用,对于我们今天妥善对待苗族宗教信仰及其习俗,迅速加快  相似文献   

8.
许宜兰 《求索》2007,(6):133-135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中道教信仰的核心是神仙崇拜。本文通过论述道教神仙思想产生的根源,以及在道教文化中所孕育出的这种“神仙情结”,进一步论述神仙思想对明清时期民间生活的影响。这种思想也深刻地影响了明清文人画以及版画、年画等美术形式的发展,反映了明清时期人们对现实人间社会的美好愿望和追求。  相似文献   

9.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广泛流传于民间社会的现象,是相对于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五大制度化宗教而言的各种非制度化的宗教信仰和崇拜,是植根于百姓中的宗教信仰及宗教的行为体现。本文通过调研,考察了武汉市民间信仰存在的特征,分析了民间信仰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社会文化功能,并提出了民间信仰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民间信仰体系中,神灵主要有神、神仙、人鬼、菩萨、妖魔五大类。从理论上说,神仙与其它四类神灵是截然不同的:神仙既重灵魂又重肉体,是灵魂肉体同时长生不死的人;而其它四类神灵有的是自然崇拜的结果,有的是人死后灵魂所化,都重灵魂而轻形体,是万物有灵论和灵魂不死观念形象化的产物。但是自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神仙思想和神仙信仰以后,由于中国人对神仙的偏爱,其它四类神灵在漫长的信仰过程中,也逐渐向神仙靠拢,有的演变为神仙,有的沾染上仙气,出现了奇异的仙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曾伟  宋国强 《前沿》2012,(13):178-181
宗教产生于史前社会的后期,最初的宗教形式称为自然宗教,如原始拜物教、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随着部落首领的产生乃至阶级社会的出现,人们便产生祸福命运由神操纵的观念和追求"长生""来世"的想法。同时也产生了宗教机构、专职宗教吏员或首领、各种教规仪式等。天帝信仰作为一种产生并适应于中国社会的宗教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天帝信仰的形成早于道教、儒教,也早于佛教(公元2年或67年传入中国内地。东汉末年,首译汉文本佛经行世)。本文在论述天帝信仰漫长而曲折的传播历程时,也为天帝/玉皇信仰正名。  相似文献   

12.
宗教作为社会历史现象,它将长期存在,同时它必然受到所处时代政治、法律、文化及道德等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必将自觉适应社会来取得生存条件。在远古时代由于自然力被人格化,产生了最初的神。进入阶级社会后,人们还没有摆脱自然的压迫,又遭受到来自社会异己力量的压迫,这种压迫比自然对人的压  相似文献   

13.
姚同发 《黄埔》2009,(4):54-56
民间信仰与纯宗教有所不同,它没有统一的教义系统、教理系统和礼仪系统,信仰者目的只在消灾解厄、祈求平安和财利,也不必出家。倘若要对民间信仰与纯宗教作一简单区隔的话,首先,纯宗教强调牺牲自我,普度众生;民间信仰主要祈求自我和家庭的太平。其次,纯宗教信仰认为祈祷时只要心诚,不须用供品;而民间信仰的信徒每每用供品祭拜。再次,纯宗教相信并敬奉统一的神;而民间信仰则为多神信仰,其神祗的体系甚为庞杂。  相似文献   

14.
在东汉中晚期形成的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传统宗教。它以“道”为最高信仰而得名,相信人经过修炼可以得道成仙。它的初始形态为民间秘密宗教,在南北朝时期经历了由民间宗教向官方上层宗教演变的历程,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曾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其教义和宗教活动、仪式中也有着丰富的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5.
民间信仰指的是在民间自发流传的信仰某种超自然力量的文化现象。福建由于地处海隅,生活、生产条件较差,在古代生产力较为低下的情况下,人们往往将希望寄托在某种超越自然的神灵身上,以祈在困难时得到保护,故福建民间信仰很盛,在全国具有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张燚 《今日民族》2016,(10):50-52
正巍山不仅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境内还主要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4大宗教,以及土主崇拜、本主崇拜等民间信仰,有道教协会、佛教协会、伊斯兰教协会等3个宗教团体和1个基督教管理组。全县共有600多处宗教活动场所,民间小寺小庙近400个,有一定规模的宫观寺院208座,已依法登记开放64座,  相似文献   

17.
卤脉龙王崇拜是旧时云龙县产盐区最重要的信仰仪式。它改变了多数人认为的传统意义上龙为专司雨水的神灵的看法,而成为保佑盐业兴旺的盐神。同时,它也是守护本村本寨百姓的本主。另外,随着汉族移民的迁入、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卤脉龙王的信仰仪式中也融入了道教的元素。呈现出"多神崇拜""多教合一"的特色。考察卤脉龙王宗教信仰仪式及特点,探寻其间的文化内涵,对于我们理解民族心态、民族习俗等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龙崇拜与西南少数民族宗教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各少数民族有着浓厚的龙崇拜习俗,崇龙习俗对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所信奉的宗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龙在各少数民族所信奉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性力崇拜、精灵崇拜、灵物崇拜、动植物崇拜等原始宗教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成为各民族所笃信的道教、佛教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极大地丰富了西南民族宗教文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闽台民间信仰的表层差别及其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化的本质或深层结构上看,闽台两地的民间信仰或民间宗教是一致的。但在表面现象上,两地的民间信仰有一些差异,如崇拜的神灵、信奉民间信仰的人数、台湾常举行大规模的祭祀仪式、台湾的民间信仰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规则、台湾近年来大肆扩建庙宇,一座庙宇宫殿庞大,等等。这些表象差异主要是因为地域空间的不同、两地不同的政治制度的影响、两地经济实力的差距、两地交流的人为中断等。不过,随着两地交往的恢复与频繁,这些差异已开始弥合与趋同。  相似文献   

20.
中国汉地本土宗教,绵延数千年,弥漫于中国社会中,既包括传统帝制国家官方祭祀(官祀)与礼仪,也包括百姓对鬼神和祖先的崇拜信仰。民国以降,直至三十年前,乡民世界里的多神崇拜和民间信仰包括祖先崇拜,多半被目为迷信,在社会中被视为负面价值而遭摒弃。近年随着儒学复兴,本土宗教和信仰亦复逐渐复苏,并获得正面意义。在2012年周口平坟事件引发的争议中,不满随意平坟的民众认为,安葬先人和尊祖发乎自然,而知识界人士论证、呼吁最力者,亦在阐述祖先崇拜乃是中国数千年文化和本土宗教价值所在。此一现象,足征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