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法理学角度看,警务活动系指警察主体依法履行职责的警察职务活动。非警务活动则指警察主体主动或被动参与法定职责范围之外的非警察职务活动,实际上是一种警察力量的非警务运用。非警务活动可分为禁止性非警务活动和义务性非警务活动。应当严厉禁止的是那些超越警察法定职权范围,侵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各类非警务活动;对于那些履行法定义务的非警务活动如紧急救助、抢险救灾和社会公益工作等则应积极参与。警察力量参与义务性非警务活动应当遵循依法规范、出警有据,区分性质、慎重使用,合理用警、讲究策略,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原则,并且需要在政策和法律上进一步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2.
警务组织的工作任务正在偏离警察的职业功能,全社会的服务功能有向警务机关集中的趋势。警察应当从非警力服务中解脱出来,由警察来对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是不现实的。警察组织减少非警务活动,实际上就是权力和职责的严格回归。警务改革要从理论上正本清源,彻底转变警察治安权力独揽的旧理念,从根本上回归民权本源上来。我国警察还权于民,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构想来实现:创建具有一定警察权的辅助警察;赋予其他行政部门部分警察权;设立行业警察;保安公司与警察机关脱钩并使之产业化;开放私人侦探;建立民间义务治安组织。  相似文献   

3.
论敬业精神     
"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的做好本职工作。精神是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人的头脑产生的思想成果。敬业精神是劳动者在其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工作和职业的热爱,并且愿意为本职积极投入和追求上进的一种态度。它既是社会职业道德观在个体身上的体现,同时也是个人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敬业精神包含畏业、识业、爱业、勤业、精业、新业六个层次,有其自身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4.
成人高校学报的实质,就是作出提高收益-代价比的制度安排.成人高校学报的收益主要包括理论创新收益、直接经济收益、无形资产收益、间接经济收益、组织实力收益和培养人才收益;成人高校学报的代价主要包括直接经济代价、管理费用代价、机会成本代价和失误风险代价.成人高校学报在提高收益-代价比时,应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收益而不是降低代价上;在降低代价方面,应努力降低失误风险代价;在提高收益方面,应把重点放在提高理论创新收益以及由此引起的间接收益上,应通过主动参与成人高校的科研活动和教改活动,促进直接收益向间接收益转化.  相似文献   

5.
公安民警作为现实人,既追求自身的货币收益,也追求自身的非货币收益,所以民警的利益构成模式大体可以分为三种,即偏重货币收益需求的物质模式,偏重非货币收益需求的精神模式以及兼顾货币收益和非货币收益的互动模式。分析三种模式,从满足民警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角度出发,可以研究提高公安工作质量与利益模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很多时候,警察在警务活动中会遇到工作对象或其他有关人士的质询,在这种时候,每一位警察均有义务对与警务活动有关的质询作出解答。甚至有时警察部门为了使其执法活动能赢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和理解,要向社会公开其执法过程。我们从言语交际的角度将警察的这种活动称为警察陈说言语活  相似文献   

7.
警察形象体现的是警察的内在精神品质和外在的行为方式。良好的警察形象有助于警务工作获得党和政府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与支持,不良的警察形象则会极大地影响警务工作效能。当前的警务工作中,由于思想认识不足、监督管理和保障工作不到位、社会环境复杂化等因素的影响,损害警察形象的事件频发。警察形象的塑造,应从明确警察形象的内涵和影响警察形象的因素出发,把提升警察自身素养作为基础,内强素质、外强宣传,使警察良好的形象深入民心,使警务工作成为有源之水、有根之树。  相似文献   

8.
警务活动中警察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工作质量。警察心理素质由基本心理素质、心理压力承受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健康构成。当前我国警务活动中警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基本心理素质不强、心理压力承受能力不足、自我控制能力薄弱等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产生职业倦怠。对此,可以通过开展日常心理素质训练、将心理素质训练与警务实践相结合、预防和消除警察职业倦怠、提升警察心理健康水平等路径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警务活动中警察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工作质量。警察心理素质由基本心理素质、心理压力承受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健康构成。当前我国警务活动中警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基本心理素质不强、心理压力承受能力不足、自我控制能力薄弱等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产生职业倦怠。对此,可以通过开展日常心理素质训练、将心理素质训练与警务实践相结合、预防和消除警察职业倦怠、提升警察心理健康水平等路径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情绪智力学说是20世纪90年代问世的一种心理与教育观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经济活动、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警察司法领域的业务工作等诸多领域。警察情绪智力对公安工作的影响越来越显示出其促进公安业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意义。本文拟从警察情绪智力的概念、提高警察情绪智力的意义及警察情绪智力的培养三个方面对公安机关的“警察情绪智力”进行初步探究,目的是为了澄清警察情绪智力概念,阐明情绪智力理论,分析公安机关警察情绪智力的状态和提出亟待解決的问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