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和谐社会建构中的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与幸福指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介于城市市民与乡村农民之间的社会特殊群体“农民工”能否与城市居民进行良好的互动、融入到其所服务的城市中去,以及如何提升农民工的幸福指数逐渐成为了社会各界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农民工的社会融入现状的描述,分析了其障碍存在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可行性对策,以期对准确地把握农民工问题未来的走势和演变规律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伴随中国经济社会快速转型,农民工群体开始代际更替,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城镇农民工的核心群体.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却仍存在诸多障碍,社会差异、社会排斥问题成为社会融合的主要困难.本文选取社会差异和社会排斥为研究视角,考察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差异、社会排斥的现实状况和影响因素,特别是考虑到社会差异和社会排斥两个方程残差项相关,使用似不相关回归模型和Biprobit模型进行影响因素的联动分析.研究发现,教育年限、技术级别、家庭负担、心理落差四个因素影响显著,回归结果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减少差异、排斥,促进社会融合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我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战略。建构不同社会阶层的平等协调融洽关系,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内蕴和基础。庞大的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群体的生力军和主体,其城市融入状况直接影响到自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与国家长治久安。因此以维护社会稳定为视角,探析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性,阐释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现状及困境,进而对有效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提出对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农民工融入城市进程中,对城市而言可能滋生着"动乱",孕育着社会风险;对农民工来讲则伴随的往往是痛苦和无奈.无论从理想考虑,还是从现实而言,农民工都应该是"和谐地"融入城市,而不应是"机械地"融入城市.影响农民工和谐融入城市的关键障碍是制度歧视与供给不足;深层次障碍是利益分歧与冲突.实现农民工和谐融入城市目标,既要从现实问题入手,解决好、维护好农民工的权益,更要未雨绸缪,进行全方位的战略思考,促进农民工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党提出的社会发展目标.社会阶层和谐是社会和谐与社会稳定的内在要求。本文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阐释高度重视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的困境与障碍性因素;着重就农民工子女有效融入域市、促进社会和谐与社会稳定提出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农民工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政策模式,重点解决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捉民工融入城市是劳动力价值的内在要求;是政策关怀的具体化;是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是城市公共管理的客观要求。然而,目前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仍然面临诸多障碍。一方面是户籍身份制度的限制,另一方面是社会排斥的影响。因此,实现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重要的是使农民工逐步融入社区服务体系,并阶段性解决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防止出现“蜂窝效应”。  相似文献   

7.
融入城市社会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梦想与诉求,本研究立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角度,认为在遭遇制度性社会融入障碍后,新生代农民工并不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而是采取力所能及的方式“自下而上”进行社会融入的行为建构,主要表现为以智能手机为媒介,实现社会身份的自我认同、精神需求的满足以及社会关系网的重建,意图缩小梦想与现实生活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研究包括结构范式和行动范式两种基本取向。其中,“结构范式”强调社会环境与权力结构对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机会的约制。“行动范式”则强调新生代农民工对生活机会与社会环境的应对与行动。本文在评述这两种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研究可能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在融入城市过程中,他们遭遇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社会排斥。把新生代农民工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是共青团的一项重要任务。团组织要积极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服务,创造更多的和谐因素,做好党和政府的"减压阀"和"稳定器",为创新社会管理作出更多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厦门市农民工调查数据研究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信任。文章基于因子分析将社会信任分为亲密信任、熟人信任和一般信任三个不同的维度,通过分别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的方法考察了农民工的社会交往、心理认同、公共事务关注程度以及城市适应等因素对社会信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对其社会信任具有显著影响。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越高,他们的社会信任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的社会融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改革开放30年的城乡互动,使新时期农民工社会融入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与希望。部分农民工个体层次的心理融合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完成,社区层面融合在实践中早已破冰,而这两者为最终的制度融入提供了社会条件和心理条件。如何从高层制度协调着眼,切实推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共享经济发展的红利是政府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子女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社会群体,某些客观因素导致农民工子女社群心理出现边缘化趋势,这种群体心理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民工子女的城市融入。要采取措施及时遏止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过程中社群心理边缘化趋势,避免生成影响社会稳定的心理温床;迅速加强有利于城市融入的功能性建设,避免农民工子女因城市融入障碍出现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通过制度化建设加强农民工子女在城市融入过程中对公平正义的内心确证,避免削弱社会稳定的根基。  相似文献   

13.
教育既是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们首当其冲的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程度。从政策层面看,随迁子女的教育体制设计基本游离于城市和社区之外,教育部门在给予他们同等的入学、升学等教育机会方面作为甚少。政府和社会必须联动起来,从政策、资金投入以及社会关怀等方面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帮扶。  相似文献   

14.
加快推进农民工融入城市,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加快推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主要措施:推进城乡统筹的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强就业服务和用工管理;为农民工的政治融入创造条件;强化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加强和创新对农民工的社会管理和服务。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进程亟须农民工实现城市融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珂  柳娥 《理论前沿》2009,(23):28-29
目前有2.26亿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就业。尽快让农民工融入城市,使他们成为城市中的劳动者,成为工人阶级中的一员,是共建和谐、共享和谐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破解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9206份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和访谈发现,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的现状为:对公共政策歧视度呈中性偏消极评价;与市民的人际交往状况较差,但未现隔离与排斥之势;对现代性的城市文化初步接纳与认同;自我身份认同游离于"市民"与"农民"之间。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总体呈现广度上的多维性与深度上的二重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洪瑜 《工会论坛》2013,(6):15-17
在城市发展建设中新生代农民工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能力、意愿、价值追求、社会环境方面更为有利,同时也面临一系列困难,因此,需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安居工程建设,加大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强权益保障等政策和工作的实施,使新生代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城市融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议题。尽管地方性改革步伐日渐加快,但根本性的问题和矛盾远未解决,迫切需要构建一个以社会公正为基本理念,以公民权为核心内容、以顶层改革为主导路径的农民工城市融入制度。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困境与解决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面临户籍制度、就业困难、社会交往、身份认同等诸多困境。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需要从政府层面、主体层面、社区层面和祉会层面采取相应措施,使其突破城市融入的困境,促进其变成“新生代市民”。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障碍已成为我国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民工融入城市存在制度性障碍和非制度性障碍,必须通过消除制度障碍、消除偏见和歧视、提高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等措施来解决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