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作为当代三大调解方式之一的人民调解.已为广大群众所喜欢和认同.其在化解民间纠纷.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信访事件和减少诉讼案件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也逐渐被各级党委和政府所认同。但是.长期以来.对于人民调解的定位民间存在着各种错误观念.直接影响了人民调解的正常运转和作用发挥。因此.各级领导特别是人民调解主管部门应正确定位人民调解.恰当评估人民调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民调解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依据法律、政策和社会主义道德对民间纠纷进行规劝疏导,促使当事人互谅互让,解决纠纷的群众自治活动.人民调解进法院,标志着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之间成功实现了对接,为建立多元化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迈出了创新步伐.但就目前发展现状看,人民调解所具备的“非诉讼资源”与人民法院的“诉讼调解资源”之间,还有建立进一步的“资源整合”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中的人民调解与诉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调解是除诉讼之外的最主要的纠纷解决方式。人民调解的存在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诉讼在某类纠纷解决上的局限性。通过人民调解与诉讼在成本、功能上的比较,可以看到人民调解不仅能够适应和生存于现代社会,而且与公力救济共同形成了相互竞争、替代补充和弥补局限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人民调解的改革和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不可或缺的资源。  相似文献   

4.
论人民调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调解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建国以来,人民调解制度在化解民间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背景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调解制度面临严峻的挑战。但人民调解对于社会的纠纷解决的重要价值不容忽视,在制度方面的缺陷亟需完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调解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维护全疆社区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全区各地对人民调解与诉讼调解的有机衔接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区人民调解工作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其中人民调解员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一直是阻碍人民调解工作发展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覃曼卿 《政法学刊》2007,24(6):114-116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人民调解制度的作用再一次被重视。为了使制度的功能最大化,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率先开始了对传统的人民调解制度的改革实践。但是,人民调解制度本身固有的问题以及在改革中又产生的新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7.
《人民调解》2007,(10):33-35
人民调解制度在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实践来看,一些矛盾纠纷经调解后还是要走向诉讼程序,特别是对一些重大复杂的矛盾纠纷而言,人民调解往往久调不决,无能为力。这是人民调解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广大调解员感到相当棘手的一个现实难题。针对这种情况,华容县司法局在全省"司法行政大动员,化解矛盾促和谐"专项维稳活动中,以现行人民调解制度为基础,大胆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以尽可能促进重大、疑难矛盾纠纷调解成功为目的的人民调解评议制度(简称民调评议制度),有力地破解了这一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8.
从ADR反思我国的民事调解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ADR是世界各国近年兴起的一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具有传统纠纷解决方式所不具备的诸多优点,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和法院诉讼调解制度存在严重缺陷,需要吸收ADR方式的合理因素。本文为我国人民调解制度和法院诉讼调解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民调解与法院诉讼关系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人民调解与法院诉讼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但在理论上对此研究不够,存在着不少模糊认识甚至是不正确的认识。在实践中,如何更好地处理二者的关系,也有待进一步改进。为此,本文拟抛砖引玉,对此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引起更广泛的讨论。 我认为人民调解与法院诉讼应该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一种民间自治组织,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其良性互动关系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10.
群体性纠纷是当代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文首先指出我国代表人制度存在的不足和原因,提出应借鉴其他国家示范诉讼的经验,同时引入人民调解手段,以一种多元化的思路和举措来解决代表人诉讼制度存在的问题,应对群体性纠纷解决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