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4月28日,全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银川召开。宁夏文化体制改革将在面上展开,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宁夏出版行业组建黄河出版发行集团;以宁夏歌舞团为主体组建宁夏艺术剧院;宁夏秦腔剧团和银川市秦腔剧团合并为宁夏秦腔剧院;  相似文献   

2.
文化资讯     
《共产党人》2011,(10):32
<正>宁夏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5月9日,宁夏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暨宣传部长座谈会在银川举行,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在会上为新组建的宁夏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授牌,宁夏演艺集团正式成立。据了解,宁夏演艺集团由宁夏歌舞团、京剧团、秦腔剧团、文化艺术中心、银川市秦腔剧团、红旗剧院等单位转企改制,与宁夏话剧艺术发展公司合并组建而成。宁夏演艺集团的组建,是宁夏深化文艺院团改革的一  相似文献   

3.
张银萍  张宁锐 《共产党人》2004,(13):48-49,53
秦腔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剧种,在西北地区深受老百姓的喜爱。秦腔在宁夏有着悠久的历史。1949年9月宁夏解放以后,宁夏的几个秦腔团体“觉民学社”和“庚辰俱乐部”分别被西北野战军和宁夏军区接管,后经合并改建为“银川剧院。”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以后。“银川剧院”更名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秦腔剧院”,下辖一、二两个剧团。1961所剧院建制撤销,原团更名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秦腔剧团”。三十多年来,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人》2009,(19):19-19
9月11日晚,宁夏武警礼堂座无虚席,鼓掌声、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首届中国宁夏国际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全国秦腔“梅花奖”获奖演员演唱会在这里举行。自治区领导李堂堂、安纯人等与戏迷一起欣赏演出。  相似文献   

5.
<正>5月24日,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春光带领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员深入到文化演艺改制单位,就我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自治区副主席屈冬玉陪同调研。杨春光在宁夏演艺集团歌舞剧院有限公司审查了"2011宁夏(香港)经贸文化旅游活动周"节目,他说,节目一定要体现宁夏特点,发挥宁夏的最大优势,通过文艺节目宣传宁夏,扩大宁夏的影响力。接着他又来到京剧院有限公司、秦腔剧院有限公司、宁夏话剧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了解改制后企业的运行情况,现场观看了节目排练情况,亲切慰问了演职人员。杨春光指出:"改制后的院团让我们看到了新气象、新面貌,院团老、中、青结合,尤其是培养了年轻人,老艺术家起到了传、帮、带作用,队伍结构合理,大家精神  相似文献   

6.
张掖地区七一秦腔剧团编演反腐倡廉大型现代戏曲《钟声并未休止》本刊讯(通讯员保正志)张掖地区七一秦腔剧团新编反腐倡廉大型无场次现代戏曲《钟声并未休止》正式公演。该戏曲以刘青山、张子善腐败案件为基本素材,进一步加工提炼,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它寓教于...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县级剧团改革经历几番尝试之后,已陷入停滞状态。在一些地方,政府与剧团处在完全对立的两极思维之中:政府认为剧团是文化产业应“自立门户”,要当包袱甩掉;剧团却依然怀着深深的“恋母情结”,企望继续依赖母乳喂养。笔者认为,弄清政府与剧团的关系,对于建立科学的剧团运行机制,形成有利于戏曲生产的社会艺术氛围,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是不无裨益的。一、政府必须要有自己的剧团,这是由政府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所决定的一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先进文化是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意志和利益的文…  相似文献   

8.
文化资讯     
《共产党人》2009,(8):10-10
宁夏建成民俗文化第一村——六盘人家 目前,记者从隆德县了解到,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客观展示六盘山地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发掘民间文化艺术瑰宝,隆德县依托全国书法第一县的优势,投资2000多万元建造了我区民俗文化第一村——六盘人家。该民俗文化村建于六盘山脚下的杨家店,民俗村西临隆德县城,东望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  相似文献   

9.
风雨四十年     
张元奎 《共产党人》2006,(24):29-31
前不久去世的张元奎同志是宁夏老一代优秀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7岁从艺,1946年参加革命,1948年在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随中国京剧院四团调往宁夏。曾担任宁夏京剧团团长兼书记。战争年代,张元奎和团里的同志一道随军转战南北,深入部队和广大解放区,为广大战士和人民群众演出,鼓舞士气,服务人民。解放后,他作为中国艺术团成员,曾分赴前苏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缅甸、朝鲜等国访问演出,传播文化,为国增誉。自治区成立后,张元奎同志为宣传与普及京剧艺术,为丰富宁夏人民的文化艺术生活和提升地方戏剧水平,为加强宁夏与内地的文化交流,更是付出了自己后半生的心血。“德艺双馨,宝塔山下声名起;服务人民,艺苑塞上楷模存。”是对张元奎同志一生最好的总结。在此,我们特摘发张元奎同志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时接受采访的一篇讲话稿,以慰逝者,同时也激励后人为宁夏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0.
POP     
《党员文摘》2007,(4):F0003-F0003
波普(POP)艺术源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英国,是当时英国艺术中充满生机的一部分。POP意为“流行”,“通俗”,它的出现打破了生活和艺术的界限,消解了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的区别。让艺术走入平常生活,波普艺术随后被发展到广告,包装等领域。  相似文献   

11.
《江淮》2008,(7)
十几年来,东至县文化局坚持"引导、培训、资助"原则,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扶持了6家以民营为主体的黄梅戏剧团,走出了一条"群众文化群众办,农民演戏农民看"的农村文化发展之路。6家黄梅戏剧团中,以"心连心"黄梅戏剧团最为有名。1989年,县剧团由于不景气解散了,被聘在镇文化站工作的胡淑琴心中不免有些伤感。1992年,她经过多方筹备,  相似文献   

12.
《党员文摘》2007,(1):I0002-I0003
亲爱的读者,新的一年,本栏目将由您推出中国文化艺术与世界文化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一系列艺术精品。2007年第一期,特刊发我国历史文化艺术经典之——  相似文献   

13.
文化资讯     
《共产党人》2009,(9):22-22
■贺兰艺术团代表宁夏赴韩参赛近日,贺兰艺术团代表宁夏飞往韩国参加由韩中文化艺术教育国际交流总会、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国际联合会等8家单位共同举办的第五届韩国国际"首尔杯"合唱舞蹈服  相似文献   

14.
文化资讯     
《共产党人》2012,(23):13
宁夏举办庆祝党的十八大书画展11月16日,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自治区民政厅、文化厅、社科联、宁夏书画艺术发展促进会共同主办的庆祝党的十八大全区书画大赛展览在宁夏文化馆开展。展览共展出书画篆刻作品265幅。其中,书法作品120幅,美术作品95幅,祝贺作品50幅。这些作品以多元的风格,丰富的内容,表现了宁夏书画工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中国共产党丰功伟绩的歌颂。宁夏岩画艺术特展赴土耳其展出作为土耳其"中国文化年"系列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我区宣传文化部门积极响应“送文化下乡”这一号召,始终把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作为宣传工作的重头戏来唱,采取“上送”、“下创”、“中促”三结合的方式,不断活跃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把健康的精神食粮送到干家万户,从而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我们的主要作法是:抓‘上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我们一方面注意抓好区直文化业务部门和专业团体的下乡工作。区花鼓戏剧团是一个有近60名文艺演出人员的专业团体,1996年以来,以“到群众中找出路,在服务中求生存”为宗旨,剧团已下乡演出达200多场,观众近50万人次。演出的盛况…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人》2009,(8):4-5
一、宁夏有没有文化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个没有历史文化积淀的民族,是短视的民族;一个没有历史文化积淀的地区,经济发展绝对缺少活力。有很多人说宁夏没什么文化,有些同志说宁夏有蒙古文化、西夏文化,介绍到最后才说到我们有浓郁的回乡风情,让人感觉很羞怯。按照区党委、区政府关于“小省区要办大文化的要求”,通过不断地学习、调研和同志们的帮助,使我对宁夏厚重的历史文化有了很多了解。  相似文献   

17.
《党建》1998,(3)
送精神食粮到农牧区西藏自治区藏剧团考虑到农牧区群众文化生活贫乏,对藏戏艺术需求迫切,便想尽办法到农牧区演出,不仅如此,剧团还非常注重演出的剧(节)目的质量。首先在节目的思想内容上要求服务于西藏稳定发展的大局,具有健康的思想内容,具有积极的宣传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8.
范静波 《共产党人》2009,(16):53-54
一、海原“花儿”的历史渊源 “花儿”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民歌,是流传于西北地区一种独具风格的高腔山歌,它不受地域、民族、宗教和语言的限制,传唱于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四个省区的回、汉、土、藏、撒拉、裕固、东乡、保安等民族。“花儿”融汇了中原文化、草原文化及阿拉伯文化的精髓,西北“花儿”是世界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9.
正在我国数以千计的戏曲剧团中,最早、最直接、最系统地接受毛泽东文艺思想熏陶和谆谆教诲的,是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早在1938年4月,毛泽东便在延安倡导组建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以唱陕西地方戏秦腔、眉户为主。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成立后,一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把自己的脚跟深深地扎在人民群众之中,积极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形式,热情地创作、演出,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20.
宁夏有这样一个文艺团体,她从一个小省走上全国的大舞台,领取了国家级舞台艺术的最高奖;她离开了喧嚣的都市,毅然走进乡村和学校演出,一演就是20年;她跑遍了宁夏的乡乡镇镇、大、中、小学,行程总计60余万公里,观众达600万人次,被农民兄弟们亲切地称为咱们的“大篷车”……她就是宁夏话剧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