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维军 《长白学刊》2009,(2):105-108
我国正处在一个风险制造和风险不断增加的社会转型期。风险是与危机相关联的,风险的社会层面是社会风险,危机的社会层面是公共危机,二者存在着因果关系。云南省“孟连事件”暴露出当前公共行政体制中农民利益诉求机制存在着的问题,这极易导致以群体性突发事件为表征的公共危机。因此,政府应更新农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公共危机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2.
基于利益关注的危机治理范式需要从利益层次视角对区域公共危机治理网络进行解构,分析危机治理中各主体的利益需求,通过加强区域危机治理的政府间联系、构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的伙伴关系,发挥各治理主体的动能,形成一种区域性危机合作与协调治理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3.
危机中的政府官员会采取各种方式规避责任。在公共危机中,问责压力、管理任务的不确定性和责任范围的扩大共同塑造了政府官员强烈的避责动机,而官僚运作模式又为其避责行为提供了一定的弹性空间。已有研究表明,官员在危机应对中会采取多种方式规避责任,但对于官僚制如何提供消解责任的逻辑缺乏关注。本研究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收集到的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的全国官员问责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官员问责在不同层级和部门间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差异。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由于官员的避责策略不同而引起的,科层制下的中间层级官员避责策略更多,更容易规避责任;负责危机的专业职能部门由于责任更加确切,即使是中间层级的官员也难以规避责任。  相似文献   

4.
受利益化、民意化、非理性化等因素的影响,民间网络舆论与官方舆论的分离日益凸显,由此引发的网络舆论危机此起彼伏。新形势下界定网络舆论危机,按照网络舆论的形成规律,可以总结出有组织-有利益、无组织-有利益、有组织-无利益、无组织-无利益等四类网络舆论危机的生成机制。针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生成过程采取相应的阶段应对策略,可为政府相关部门有效应对网络舆论危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和谐警民关系视野下,“危机”和“危机传播”是绕不开的议题。依据危机传播的立场与价值观进行判断,杭州警方在处理2009年5月7日发生的飙车撞人事件中存在明显缺陷,主要体现在:对外发布信息内容不足、组织发言人选择不当、从公众利益和民意的角度处理危机力度不够。结合危机传播的意义、原则和基本观念分析,公安机关在危机中应保持开放性、快速反应、加强与传媒沟通、正确落实新闻发言人制度、坚持公众利益至上。  相似文献   

6.
黄登学 《人民论坛》2022,(15):86-89
“代理人战争”的发生与核武器的毁灭性后果密切相关,是“赞助者”特别是核大国希望或者能够在不诉诸于直接军事冲突的情况下通过其“代理人”保护或实现自己的地缘政治利益,“代理人战争”频发的原因在于其较高的“性价比”。作为一种政策工具,“赞助者”主要是通过向“代理人”提供人力、军事装备、财政援助和其他非军事手段等来维护和实现自身国家利益。此次乌克兰危机就是一场“代理人战争”。  相似文献   

7.
程皓  江新喜 《求索》2012,(4):38-40
美国最近越来越多的司法判决对抵押支持证券的受托银行、服务商、指定抵押权人不利,因为他们不能拿出证据证明自己拥有对抵押贷款的权利地位,这导致债券市场出现了新的危机:既有非法行使取消抵押权危机,更有抵押支持证券本身无有效抵押支持的深层危机。本文分析了美国相关法规和司法体系的特点、抵押支持证券化标准实务和现行适用法律的冲突,揭示了造成抵押支持证券无抵押的原因,认为这反映了美国金融简化软着陆和利益再平衡的需要,我国应审慎发展资产证券化,并提出了应对美国债市危机的参考策略。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特别是世界大国关系趋向缓和,国际安全威胁呈现多元化特点。欧洲不再是全面军事对抗的场所,也不再是战略和政治上的“冻土区”,一些国际危机尤其是发生在欧洲境内的危机使欧盟的安全和利益受到威胁。欧盟虽是一个全球行为体,但在安全领域,其关注的重点是欧洲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因此,欧盟参与国际事务经历了从防御和威慑角色向危机管理和干预角色的转变。欧盟干预国际危机的选择标准在于是否威胁到其关键的安全利益、是否在地缘上接近欧盟以及是否关系到其冷战后的价值观目标。  相似文献   

9.
柴娟娟 《求索》2012,(12):43-44,34
本文从利益需要(国家利益和利益集团两个层面)、传统自由贸易理论的缺陷及贸易保护的适度合理性和历史成效三个方面揭示了后危机时代贸易保护存在的适度现实合理性和客观必然性,并预示其将在世界各国存在的长期性和普遍性。最后指出在后危机时代凸显出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我国必须灵活有效地进行贸易保护措施尤其是非关税措施的创新和运用。但作者并非无视自由贸易的利益而盲目鼓吹贸易保护。  相似文献   

10.
胡爱敏 《桂海论丛》2004,20(3):50-52
在危机状态下,政府、公众和媒体是维护国家公共安全的责任主体,他们必须承担各自的责任。负责任的政府是危机的前线指挥者和后方担保者,成熟的公众是战胜危机的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支撑,媒体则作为公众利益的守望者和代言人、政府的喉舌,是信息沟通过程的重要中介。  相似文献   

11.
陈世香 《人民论坛》2012,(21):42-43
正官员们做好事时必须做到科学决策、量力而行,切不可为了办好事而脱离实际,更不可为了沽名钓誉,大搞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规避官员道德风险的两种手段做官风险,用盛行的经济学术语来说,是指官员的道德风险。所谓道德风险,即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委托人不能对代理人进行完全监督,一旦两者利益发生冲突,代理人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委托人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对于当今各国官员来说,一切违背其委托人——即民众意愿的职务行为都属于道德风险行为。究其实质,道德风险是基于人的自利性,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代理人为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作出的一种合乎理性的不道德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它的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与执政前相比,出现了结构-功能危机.改革开放后,民间组织,在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方面,优势不断显现.两者在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方面存在着互补性,这种互补性是中国共产党与民间组织关系理性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基于过度自信与锚定理论,次贷产品得以创造,这为整个危机埋下了伏笔。基于羊群效应、期望理论与分散不足,次贷产品在发展过程中规模迅速膨胀,在危机过程中价格非理性崩溃,最终导致了整个金融市场的崩溃和萧条。危机过程中,各个利益、传导链条中都充斥着非理性的行为。任何一个链条被打断,都可以有效地降低次贷危机的影响和损失。虽然次贷危机已经成为现实,但是我们相信在其他金融市场中也同样存在这类似的非理性行为、利益链条和传导链条,从次贷危机出发,重新审视、检验我们的危机防范机制,抑制非理性行为将来可能所造成的危害,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相似文献   

14.
1.诚信危机的道德批判 诚信危机是以道德行为失范表现出来的,因而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道德批判.罗国杰等专家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的利益关系,往往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和集体利益之上,见利忘义,做出种种有悖于社会主义利益原则的事,其中包括失去诚信的欺诈勒索等不良行为.要从根本上限制和约束这一行为,必须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其中包括诚实守信准则.韩庆祥等学者提出,我国社会道德开始滑坡,主要表现是:一些人只顾自己,不管他人和社会;只为今天,不论明天和未来;为了钱权,不惜代价和手段;为了声色,不计廉耻和方式;为了名利,往往杀鸡取卵,敲诈勒索,缺乏应有的诚信操守.  相似文献   

15.
【自信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动力】不自信,改革难有新动力。为什么这样说?谁都知道现在改革到了一个新阶段,进入了深水区,需要突破。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想突变,因为突变是一个民族的灾难。但唯有突破才能避免突变。如果在有些问题上不突破,代价将不可估计。我们知道,突破肯定需要更大的动力,没有足够的动力,突破便不可能发生。改革的动力是多方面的,利益的驱动、经济的发展、危机的推动、环境的压力、民众的需求,还有国际的变局,这些都是动力。而且这些动力将依然对改革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尤其是在努力实现"病有所医"的重大医改过程中,因医疗纠纷引发医患冲突甚至导致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呈现出秩序危机、暴力危机、信任危机、赔偿危机、舆情危机"五大危机",究其根源是利益博弈的集中体现,只有做到以民生为本,才能从根源上有效减少医患冲突,而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主力军的公安机关,要立足本职,做...  相似文献   

17.
朝核危机的安全困境与中国国家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玲  王衡 《长白学刊》2004,(5):18-21
随着朝核危机中安全困境的继续,中国的安全利益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威胁,中国的政治利益也会因为半岛的危机之持续而受到损害,同时会恶化中国的经济环境.面对复杂局面,中国应该认清朝美双方的真实意图,既表明中国负责任的大国立场,也应该处处为中国的现实利益考虑.  相似文献   

18.
贪官的产生,往往是多因一果,或因自己贪欲作祟,或受风气影响,或受枕边人的唆使,或受子女的怂恿等。反之,官员的廉洁,也是多因一果,因为自己立场坚定,不随波逐流,还有良好家风,父母提醒,老婆孩子劝诫等。  相似文献   

19.
林凇 《求索》2010,(10):119-121
公共危机的协同治理理念目前已成为学界的基本共识。然而,要完成这一理念由应然向实然的迈进,其关键步骤之一即是:厘清多元协同主体间变动不居的关系。本文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s Theories)的分类方法,结合公共危机的特点,分析了公共危机中多元利益主体的定义、特性及类别。并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Complex Adaptive System)为牵引,构建公共危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20.
朱穆之 《人权》2002,(4):9-10
民主不应只看形式,重在实质。 人民要求民主,是为了追求和实现自己的要求和利益。当人民不能追求和实现自己的要求和利益的时候就要争民主。因此,民主总是和人民的要求和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是与人民的要求和利益相联系、相符合,这是民主的实质。人民不需要与自己要求和利益无关或相违反的民主。那种与人民要求和利益无关或者相违反的所谓民主只是形式的民主或者是假民主。 新中国建立前,人民要求民主是为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清王朝末年也曾想搞一点民主,但不是为了反帝,更不是为了反封建,只是为了维持自己的反动统治。因此,所谓民主完全是骗人的。清王朝终于被要求民主的人民推翻。国民党也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