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的力度并未使农业落后状况得到根本改变。改革土地制度、明确土地权益关系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强土地立法、明确土地制度中的权益关系、规范土地交易、鼓励土地集约化经营、加快土地权益证券化等是进行土地制度改革、理清农村产权关系的重要举措,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土地产权理论与传统中国社会农村地权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昉 《理论前沿》2008,(15):20-21
本文应用马克思的土地产权理论框架分析和考察了传统中国社会的农村地权关系。进一步探讨了传统地权关系的形成原因并且说明了马克思的理论对于传统中国社会农村地权关系特征的解释程度。  相似文献   

3.
农地流转与农民权利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流转再度成为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热点问题,而如何在农地流转中保护农民的合法权利却成为流转中的难题,应慎重对待农地流转,设置对农地流转的必要限制,明晰农地农用的准确内涵,以程序公平来实现实体公平。  相似文献   

4.
土地不仅是财产,还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土地权利实现既要依赖《宪法》、《民法通则》、《物权法》等,又要依赖《环境法》等法律法规才能切实保障实施。农民是我国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农民土地权利最易受到侵害。针对我国农村目前土壤环境破坏与污染现状日益严重的情况,我们要在处罚和监督方面重点保护农民土地生态权利,在法律的正确引导下,提高农民朋友自身素质和法律意识,积极主张自身应受保护的合法权利,最终全面而充分地实现农民土地生态权利,使土地资源永续利用,造福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5.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土地利用权利体系存在较大差异。大陆法系国家的土地立法注重保护土地的归属,而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更注重保护土地的利用,从二者的差异分析中可获得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土地储备库里存有国有土地所有权,但无建设用地使用权,更无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地役权,也不应该有债权性质的土地权利。该国有土地所有权并不归属于土地储备机构,而归国家享有。  相似文献   

7.
目前,侵害妇女土地权益的现象在全国范围内较为普遍,对山东省范围内侵害妇女土地权益情况的调查发现,妇女因出嫁、离婚、丧偶、招婿而面临失去土地权益的危险;在村里分配责任田、宅基地和土地征用补偿款时也存在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究其原因无外乎法律、观念和执行层面存在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完善立法、加强执法、改变观念和强化监督等手段加以改善,切实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户籍改革中农民土地权利与社会保障待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户籍改革中农民土地权利的处分与社会保障待遇获得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首先保障功能并不强大的土地与保障功能强大的城镇居民待遇二者并不对等,不存在交换问题;其次农民手中与土地相关的三项权利已经固化为一项财产权,由农民自由支配;其三,社会保障制度是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其待遇的获得是不需要特殊代价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农业法、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等法律条文中都有涉及农用地及其权利的立法。梳理相关立法意旨,解析农用地涵义,厘定农用地范围,甄别农用地的权利与法定使用方式,对作为一个长期存在"三农"问题的发展中大国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土地是财富之母。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侵占农民集体土地权益之事时有发生。文章通过典型剖析,研究土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提出相关体制改革和立法司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日益推进,政府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大量征收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过程中,政府充当主体,从农村集体组织处低价征得土地,然后高价转让或以拍卖的方式,获取高额的土地差价。而以该土地为生的农民只能获得一次性的底额补偿,其合法权益遭到侵害,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例如:群体上访、暴力抵抗拆迁、生活困难等。因此,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已经难以协调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形势下农民、集体、政府之间的矛盾。那么,如何在完善现有制度的基础上确保农民权益不受侵害,并且使政府与农民达到双赢的状态,这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农村土地改革做出了新规定,所有改革措施都以维护农民权利为核心。通过对《决定》的解读,可以将其归纳为一个目标、两个条件、三种用地及处理方法、四项权利。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生存权与发展权这两个首要的基本人权为逻辑起点,通过对两个首要的基本的人权与农民土地财产权关系之辨析揭示出我国当前农民土地财产权立法现状与人权保障的深刻矛盾,并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民土地财产权体系之重构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城镇国有土地出让合同的性质是民事合同抑或行政合同的争论在理论界从未停止,实践中对于其性质的认定也各有不同。通过对比分析了西方及我国关于行政合同的基本特征可以得出结论:我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并不是行政合同。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过程中,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拥有双重身份,这就决定了其行为的民事和行政的两种性质,两者不可混淆。明确了此种区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结合实现合同价值以及合同基本理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应当认定为民事合同。  相似文献   

15.
李小荣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10,25(5):140-144,F0003
近年来检察机关受理涉及公房所有权和使用权纠纷的申诉案件数量不断增多,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法院审理此类案件缺乏统一标准。本文在分析公房权利纠纷案件的特点和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处理公房纠纷案件应遵循的原则,并对售后公房所有权和使用权纠纷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形成了检察机关办理公房纠纷案件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村离婚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调研情况看,目前农村离婚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正在遭受侵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带有歧视性的村规民约、人地矛盾突出以及政策和法律上的漏洞,等等。法官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应充分领会相关法律精神,慎重解决矛盾,保护妇女权益。  相似文献   

17.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由于农民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较低,维权意识较弱,农民权利经常受到来自其他利益主体的侵害,侵害农民权利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保护并完善农民土地流转中的合法权利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由我国政府主导的城市化对宏观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推动高增长的因素中,土地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成为地方政府实现城市化的重要工具,但由此也引发了农民土地权利受侵犯、农民失地后被城市边缘化等问题。严格保护耕地,实行节约用地和集约用地,是我国土地管理的政策主题。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9.
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明显存在三大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建议政府大力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以市场促流转,以流转促发展,以维护民权,稳定社会。  相似文献   

20.
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三权分离”改革为促进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机遇与挑战往往并存.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的基本理论研究依然薄弱,其依据的法律制度及相关配套措施滞后,对农民权利保护不健全等问题依然制约着我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以修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探索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的物权化属性发展,实现合作社类型的统一化,促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