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党的执政方式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三者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科学执政为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提供坚实的基础,确保执政的合法性;依法执政为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提供基本途径和保证,确保执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科学、民主、依法执政是党的执政方式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共同构成了我们党执政方式的基本理论框架。其中,科学执政是前提或总体性要求,其本质是“求真”,即体现执政的规律性,实现执政愿望与执政规律的有机统一;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其本质是“求同”,即体现执政的人民性,实现为民执政与靠民执政的有机统一;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其本质是“求实”,即体现执政的合法性,实现党的主张与国家法律的有机统一。实行科学、民主、依法执政是对执政方式的新要求,就是要实现执政方式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3.
论依法执政的价值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执政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党执政55年来的主要经验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十六届四中全会的这些新论断集中展示了依法执政的价值意蕴:从执政理念的角度看,依法执政拓展了党执政的"法治"向度;从执政方式的角度看,依法执政奠立了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从执政资源的角度看,依法执政开辟了党执政的合法性资源.  相似文献   

4.
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统一,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5.
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关系到执政党确立自身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只有始终做到执政为民,才能获得人民的选择和认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三者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出强大的功能.执政党首要的职责是维系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贵秀 《新视野》2005,(3):39-41
依法执政,是针对以往党治国理政主要不是靠国家法而是靠党开会作决定那样一种理念和体制而提出来的.依法执政,实际上就是要实现党依据宪法和法律对国家政权机关的政治领导.所谓依法执政,其本身就内含着科学性和民主性.之所以作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概括,是为了把科学与民主凸显出来而加以强调.由于执政与领导紧密相关,因而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执政以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就必须弄清党的领导及其与执政的合理关系.  相似文献   

7.
依法执政的难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对党的领导活动和执政活动的原则要求,是依法治国方略在党的领导活动和执政活动中的具体落实。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依法执政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种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8.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这也是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目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中的“科学”、“民主”、“依法”有着深刻的内涵.他们既是目的,又是过程和手段。  相似文献   

9.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及其辩证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和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依法执政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的实践意义在于保障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同步实现和有机统一;依法执政的价值意义在于提升党执政的合法性,张扬社会成员的平等性,保证社会秩序性,抵御党的变异性。  相似文献   

11.
王磊 《实事求是》2001,4(6):21-24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强调“依法治国”的同时 ,进一步提出“德治”即“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这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作为开放的科学理论体系 ,必须与时俱进的科学内涵 ,在治国方略上的创新发展。然而 ,现实中有些人误认为 ,“德治”是对“法治”的否定 ,是向“人治”的倒退。故笔者觉得有必要就相关理论问题进行剖析 ,以期从中获得正确的认识。一、对德治与人治、法治之间关系的哲学分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社会的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此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上…  相似文献   

12.
周为民 《党史纵横》2006,(12):33-34
有一种回忆令人震撼,有一场战役催人奋进,那就是60年前新开岭留下的一往无前、冲锋陷阵的战斗精神。1946年10月下旬至11月初,我部革命前辈克服连续作战、长途行军、敌强我弱的重重困难,将国民党军号称“千里驹”的全副美式装备二十五师全歼于辽宁凤城北部的爱(阳)赛(马)地区,首  相似文献   

13.
"团队"是当前发达国家企业界普遍采用的高效组织模式"团队精神"则体现了后工业化时期和民主时代的管理理念.但对它们的研究和运用,目前在我国还刚刚开始.针对中国加入WTO以后企业组织再造的要求,笔者对团队与团队精神的基本范畴和原理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人大的法定作用,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内在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它的法定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向着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峥嵘 《党史纵横》2006,(11):22-27
看到标题,或许有人会问:蒋介石、戴笠是何等人物,他们为什么会怕一个叫“王亚樵”的人?其实这个标题是沈醉先生说的一句话,沈醉先生曾经说“:这个人(指王亚樵)的行动的确使蒋介石感到害怕。那个时候连蒋介石、戴笠都怕的人,是值得写入历史的。”王亚樵是二、三十年代闻名上海滩  相似文献   

16.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始至十九大,中央一直强调"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说明了国家对法治建设理论和路径认识的成熟与升级,"一体建设"不仅仅表现为应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建设,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该原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观中的既相辅相成,又相克相生的对立统一关系,二者不可偏废,以矛盾观分析和理解"一体建设",对于正确理解中央的法治精神以及指导实践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总结改革开放5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表现在科学、民主、法治这三个基本理念的确立上."科学",是指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在科学总结和正确运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是指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如果民主的制度、形式、手段不完备,就不能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落实;"法治",是指要切实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完善法治,建设法治国家,要解决好权大于法.人治大于法治、治民大于民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凤梅 《学习论坛》2006,22(6):55-57
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是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活力与后劲的长远之策,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已基本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化解“三农”问题,应着眼于从全局性的制度建设入手,通过建立具有战略意义的促农带乡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宁夏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没有突出优势,在产业布局方面与建设中国—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经贸合作大平台的要求尚有差距。必须站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高端,进一步明确试验区发展定位和目标,优化产业布局,为我国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完善对外开放格局探索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节约水资源,充分利用水资源是当前农业生产中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对水稻实施控制灌溉,适时,适量,科学供水、既节水,又增产.推广这项技术对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农业成本,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