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慧语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培养一种风骨。我们不能成为一台‘活的机器’,一个人,一个家,乃至一个国家,要有风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赵季平表示"市场行为产生的过剩并不可怕,因为它的风险是分散的,审批出来的产能过剩才是最可怕的。现在钢、水泥、化工哪项不是审批出来的?"——全国人大代表王战在今年两会期间针对产能过剩现象表示"激情。4.5万名身穿本队球衣出现在看台上的球迷。"——有人问过里皮,中国足球最好的方面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正>现代人莫名其妙患上了许多病:强迫症、拖延症、选择困难症,诸如此类,名目繁多,皆是快节奏、多样化生活带来的副产品。一直以为与这个时代脱离的我,在浏览网页的某个瞬间猛然发现:自己竟与这许多的都市病"沾亲带故"。比如拖延症吧,取意"将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是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会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对比一下,  相似文献   

3.
张铁 《学习导报》2011,(10):31-31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腐败有三个意思,基本意是"腐烂",引申为"(思想)陈旧;(行为)堕落""(制度、组织、机构、措施等)混乱、黑暗"。如果严格套用,我们所说"反腐败"的腐败,应是指第二个意思:(行为)堕落。而所谓"堕落",则是"(思想、行为)往坏里变"。重视群众利益是权力的基本伦理,维护群众利益是权力的基本职责,而如果忽视群众利益,甚至损害群众利益,权力就已然"跑偏",是思想、行为"往坏里变",就是一种腐败。保持群众观点、站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4.
从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看来,我们生活在一个迫切需要理解和践行"尊重"的时代。什么是尊重?本文以哲学上价值和价值观念研究的成果为基础,从人的主体性高度对它做了考察,指出:人懂得自我尊重和相互尊重,是具有了权利与责任相统一的主体性意识的表现,是人的价值观念觉悟的一个尺度。本文同时还通过"尊重"与传统的"尊敬"和具有宗教意味的"敬畏"之间的比较,力图阐明一种"以人为本"所应有的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5.
概念世界     
《理论与当代》2011,(7):61-61
陈四益在第3期的《读书》上撰文指出:好多年前,问一位研究科学的朋友"因子"是什么东西?那时,"因子"满天飞,许多产品——保健的、润肤的、美白的都说其中含有什么"因子"。朋友笑道:"炒概念,别理它。""因子"可以不理,概念何以能炒?炒了又有何用?  相似文献   

6.
民事法律行为是我国《民法通则》的组成部分,也是民法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章。“民事法律行为”这一概念的高度抽象性使得它历来成为民法教学中的难点,而当“民事行为”这一新概念出现后,其难度又进一步增加。什么是“民事行为”,它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关系如何?无效的民事行为和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两者有何异同?撤销民事行为的方式有哪些?撤销权的性质如何?这些问题常常使学习民法的同志感到困惑。本文的任务是逐一探讨这些教学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7.
唐妍 《学习月刊》2009,(18):133-134
上世纪60年代初"心理契约"的概念被引入,Argyris在著作《理解组织行为》一书中用"心理契约"来阐述雇员与雇主之间的一种隐性及非正式的理解与默契的关系,所谓心理契约,是指企业与员工对雇佣关系中彼此对对方应有所奉献,同时又有所获取的一种主观心理约定。它既是一种无形的,也是一种动态的。  相似文献   

8.
金一南 《学习导报》2011,(10):39-40
文化大革命中有一段特别流行的毛主席语录:"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直到毛泽东逝去了近20个年头,才在《毛选》中明白,这段话是针对蒋介石"围剿"中央苏区的碉堡政策而说的。毛泽东讲这番话的时间是1934年1月27日,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已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9.
近来,海内外学者在讨论这么一个问题:是否有一个中国发展模式?作者基本同意有一个中国的发展模式。但"中国模式"又应如何概括呢?它的特点是什么?与"美国模式"、"东亚模式"等有什么不同?"中国模式"的国际影响力如何?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模式应有什么调整和发展?本文旨在对上述问题进行理论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现代“乞丐”申笑天不妨先来个假设,由于天灾,迫于无奈,为求生背井离乡、讨口饭,求一点施舍,似无可厚非。但也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向上,手法是"讨",可怜兮兮,鼻涕一把泪一把,什么"我们那里是老、边、少地工区,天灾时有发生,加上底子薄,要救灾民于水火之中,...  相似文献   

11.
哲学是"智慧学"和"聪明学"。它告诉我们什么事都有"源"有"头"、有"因"有"果",都有"规律"可"循"。学会它,掌握它,对于一切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对于参谋服务工作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2.
劳剑 《先锋队》2011,(5):48-52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游走于规则、程序边缘的腐败现象——人们谓之"边缘腐败"。较之赤裸裸的行贿、受贿、贪污等腐败行为,"边缘腐败""细雨湿衣裳"的特点使其更具有隐蔽性、危害性,它极大地侵蚀人的灵魂,破坏社会公平正义,侵害国家、集体和群众的利益,败坏社会风气,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3.
何谓“超前消费”?为什么会产生“超前消费”的心理和行为?它会给我们的经济、社会造成什么危害?《遏制“超前消费”的思想和行为》虽然不是一篇长篇大论,但提出的问题却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担当是一种"舍我其谁"的使命意识,担当是一种"等不起"的只争朝夕观念,担当更是一份"行胜于言""、实干兴湘"的行为实践。  相似文献   

15.
袁久红 《唯实》2014,(12):23-25
党的十八大把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加以倡导,对此有许多人不理解,因为照通常理解,法治是国家与社会治理的一种方式,怎么会是一种核心价值观呢?两年多来,学者们在阐释什么是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法治的内涵时多有犯难情绪,往往将它混同于作为治国理政方式的法治思想,混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依法治国"观念。众所周知,服从法律的统治,实现依法治国,这是现代国家与文明社会的普遍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6.
德国哲学家康德有句名言:"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划出了评判是非、荣辱、美丑的界限,对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树立了一个鲜明的标准.它是光辉的,又是朴素的,它是崇高的,又是平凡的,它是理想的,又是现实的,呈现了奋进中的中国清醒而坚定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7.
凌新  李朋飞 《学习月刊》2014,(13):37-38
仅十几个社区工作人员,却要服务十多万人,各项工作仍开展得井井有条,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但常青花园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成为一个集各种荣誉于一身的"美丽的花园、精神的乐园、温馨的家园"。常青花园是怎么做到的?常青花园社区管委会主任告诉我们说:"都是被逼出来的办法,是群众推着我们做,智慧来自人民群众。"为什么说常青花园的办法是被逼出来的?被逼出来的究竟是什么办法?它有没有可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晓华 《学习月刊》2010,(24):109-109
"焦虑"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焦虑"在日常用语中往往表达与"害怕"差不多的意思,这更增加了混淆。当我们在临床上说"焦虑"时,它指的是一种没有明确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紧张状态。  相似文献   

19.
我国省际对口支援制度的产生,除了有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民族团结及应对公共危机的现实需要,还有中央在权力不断下放背景下缓解财政压力、提高调控能力和增强政治权威的现实需要。支援是一种行为,对口是对支援行为的一种规则约束,对省际对口支援的解释,应该从"支援"行为和"对口"规则两个层面进行。我国省际对口支援制度应从法制建设和运行机制建设方面进行完善,同时要加强相关理论的研究和宣传。  相似文献   

20.
谭啸 《党建》2013,(6):45-45
我是一名"80后",生长在桂西北的毛南山乡,毕业后成为一名城市新移民。我们正经历一个大发展、大变革时代。有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有价值多元的生活方式,也有百家争鸣的观点思潮。值得庆幸的是,在此起彼伏的社会海洋里,究竟需要坚定什么、专注什么、珍惜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