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晶 《世纪桥》2010,(7):95-96
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建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价值目标,也是当代大学生自身完善的内在需求。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有两个维度,从内在维度来看要达到自我和谐,从外在维度来看要达到人际和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为了适应的时代的要求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建构应促进大学生的理性与非理性发展的辨证统一,同时促使大学生身心发展、适应社会,回归生活世界,最终启发大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和自身的全面发展。这是新时期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的价值取向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心态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发展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态是人的多种心理因素综合生成的心理状态,因其特殊性可以转化为心理能量,而心理能量的释放又可转化为心理力量。从这个层面而论,心态是一种能力。透析当前大学生诸多心态问题的引发原因,我们发现心理发展水平低下与心态能力欠缺是其主要原因。因此,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发展教育,着力提高其心态能力。  相似文献   

3.
林良山  陈佩 《世纪桥》2011,(7):60-61
中国古代儒家"志意"心理思想以其独特的心理和哲学角度阐释了"志意"的本质和功能,并从其本身出发,扩展到实现意志的过程和提高意志的品质层面,这一思想对塑造大学生人格乃至加强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具有参考和借鉴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培育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当前大学生社会心态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也存在着消极负面的不良倾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引导认知取向、疏导社会情绪、主导价值共识、倡导公共人格、督导社会行为等方面的突出作用,正契合了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培育的客观需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势,注重文化传承与理论教育相贯通、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相结合、以文化人与落地化行相统一是引导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培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下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以下问题:开放的大环境、大趋势与高校固有的封闭特性的冲突;技术进步带来的思想教育主体超前与施者观念嬗变滞后的矛盾;社会心态与高校心态的强烈反差和冲突;改革带给高校的阵痛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命的矛盾.从历史原因来看,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沉重的旧包袱;从教育主体来看,教师群体的思想素质参差不齐、能力有限;从受教育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思想复杂多变,教育难度大.为应对挑战,高校应不断改进管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不断加强教师主体的自身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析人格价值     
从伦理学上讲,人格是个人的道德品质的总和;从法律规范的观点来看,人格是指人的尊严和人身自由问题,是人能够作为一定权利和义务的主体资格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有的学者以价值学为视角,认为人格是指人们的基本稳定的立场、理想、信念及品德。本文综合上述各种看法,把人格理解为人的自由、尊严、立场、品德和能力。 人格价值是作为客体的人对于主体(个人、集体、社会等)的效应。人格价值是一种精神价值,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转化为物质价值、物质力量。从人的需求层次来看…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并不存在有人所说的"邓小平讲生产力多了,讲公有制少了"这样的"一多一少"问题。从解放思想的角度来看,邓小平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一点也不为过;从这个命题的前提来看,从命题本身的表述来看,从小平同志一贯的思想来看,讲"公有制少了"这种观点也不能成立。其实,邓小平在社会主义本质论中,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以公有制为主体这两方面都讲全了,而且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8.
孙丽芳 《唯实》2011,(11):72-74
"QQ空间文化"是一种以QQ空间为载体形成的时尚流行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需要立足大学生自主发展趋向、情感需求趋向、价值追求趋向等方面进行探究,从道德生活化价值、社会核心价值以及大学生自主发展的价值等方面把握高校"QQ空间文化"的价值导向,引导大学生创造有内涵、有个性、有品质的"QQ空间文化"个性网络家园。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政治心态反映着整个社会的政治风向标,是其政治取向和行为的驱动力,也是他们形成正确"三观"的心理基础。探讨大学生政治心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从实证角度出发,调查与分析当代大学生政治心态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张丽 《理论导报》2010,(11):43-43
<正>近几年,大学生的人格问题似乎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从云南马加爵事件到江西大学王彬事件,从大学生的跳楼事件到伤熊事件,从恶意拖欠学费到女大学生争座位狠踢孕妇肚子,等等,大学生的人格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人们都意识到这些极端事件的发生都与人格的塑造有关。人格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就像汉语中"素质"一样。大学生的人格教育也像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实际操作难度很大。所以,在大学尤其是高职院校要进行学生人格的塑造,首先应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从心理层面认识和了解自己,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人格素质的高低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质量。文章从分析大学生人格塑造的意义入手,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探讨了大学生人格塑造对未来社会及自身成长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对大学生进行人格塑造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齐勇  彭萍 《世纪桥》2009,(19):123-124
塑造和优化大学生人格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本文在阐述了人格概念的内涵、健康人格的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健康的人格对于当代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并在简要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人格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造成大学生人格缺陷的主要原因。据此。本文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对于塑造与优化新时期大学生人格的途径进行了积极探讨。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共产党人拥有人格力量,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称号,才能赢得人民赞誉。"精神傲骨,是人格力量形成的基础,也是人格力量的重要体现。道理很简单,因为精神傲骨折射的是一个人的人格,是一种不怒而威、不令而行的无形力量,是做人应有的风范。"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有了傲骨就有了原则和立场,就能够处理任何复杂的事情,就会赢得尊重。为草当作兰,为木当如松。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人格素质的高低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质量.文章从分析大学生人格塑造的意义入手,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探讨了大学生人格塑造对未来社会及自身成长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对大学生进行人格塑造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冬雁 《当代工人》2011,(23):29-30
所丁叼着"人民大会堂",走在凉风习习的卫工桥上,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刚跟老婆吵了一架,郁闷透了。神奇的多面手所丁今年47岁,技校毕业,是工厂一名工段长。其实,就他这工资水平,是抽不上这"人民大会堂"的  相似文献   

16.
人文荟萃     
人文荟萃反腐倡廉心态种种一、反腐倡廉,全靠上面。此乃"等待观望"心态。二、自己不贪,莫管他人。此乃"独善其身"心态。三、人廉我廉,人贪我沾。此乃"随波逐流"心态。四、为政清廉,吃亏眼前。此乃"廉洁吃亏"心态。五、为众谋利,不怕违法。此乃"法不责众"心...  相似文献   

17.
和谐始于内心,心态决定状态,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人们应对竞争、成就事业、获得幸福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青年干部的心理素质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由于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其焦虑、烦躁、郁闷等心理负担加重,由此产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逐渐增多。因此,青年干部要努力学会心理调适,领悟角色定好位,扮演角色不"失位",胜任角色做到位,提高心理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健康人格是指大学生优良的内在健康品质和外在健康行为的统一体。网络文化在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同时,也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从开展网络心理教育、重视网络伦理教育、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等五个方面提出要更新教育观念,建构网络文化,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19.
刘立航 《世纪桥》2012,(21):65-66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引起人们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思维模式等发生急剧变化,而大学生是文明道德的传承者,是青年中的优秀群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塑造完善的人格,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道德人格概念入手,分析了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中存在的问题、社会成因、道德人格的基本内容,以此提出及道德人格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平行又有交叉,职能互补,相互渗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平行渗透模式"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作用来解决大学生的心理思想问题。这种教育模式主要在需要、动机、行为和环境四个维度上下功夫,集中塑造或改造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并为提高其综合素质进而最终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