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强 《求是》2014,(6):39-40
<正>云浮是全国农村改革综合实验区,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新形势下,如何实现传统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云浮的办法是,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传统优秀文化在"活"的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人心,真正成为人们的价值追求,就必须与中国人思想深处最核心的价值观念相结合,与中国传统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无缝焊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出时代的风采,对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意蕴丰厚、意味深长、意义重大。心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修身文化"的重要内容,《虞书·大禹谟》中关于舜传位给大禹的"政治交待",以其"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心传  相似文献   

3.
《奋斗》2017,(1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如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如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如何使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今天所用,如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以人们  相似文献   

4.
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需要坚持三个维度,即:"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这三个维度分别论述了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如何科学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三个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使二者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之中。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在他看来,"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可以增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能力,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质享乐和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为政以德,修己安民"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加强党政干部自身修养和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提升政治修养和道德情操,已成为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近年来,济宁市先后成立干部政德教育基地和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并统筹市、县党校培训资源,积极开展干部政德教育工作,取得突出成效。工作中,济宁市坚持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两  相似文献   

7.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无价的宝藏,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优秀内容。新时代要传承弘扬这些优秀内容,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必须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沃土,精准对接人们文化需求,结合时代发展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两创"方针),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就昭示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中国本位,一方面要不忘本来,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  相似文献   

9.
正人文精神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今年初,省委书记陈敏尔强调要进一步弘扬贵州人文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文明发展进步的精神力量。秉持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贵州人文精神"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可以让我们记住中国的  相似文献   

10.
报告厅     
■报告题目:"最通俗"解读核心价值体系概念报告人:张军北京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报告内容:1.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3.如何进一步提高文化生产力;4.如何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涵养,人的道德水平、精神境界如何提升?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元固本。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美德是高职院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面临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不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保障机制欠缺等现实困境。对此,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直面挑战、迎难而上,打造了"专业+美德"的文化育人新模式,在完善工作机制、优化教育载体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性探索初步形成了多元育人共同体,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其成功实践为高职院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职业教育提供了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应该珍惜和重视的宝贵文化资源,也是大学生理应继承和发展的文化财富。本文在阐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涵结构基础上,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衔接问题、"说教"模式问题,以及与大学生生活世界分离问题等方面论述和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困境,并就如何超越这些困境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更好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付启元  谭志云 《唯实》2021,(1):28-3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和"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中,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述理念,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15.
<正>"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礼记·大学》,"格"即推究,"致"即求得,其基本意思是"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格物致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古人治学、修身、处世的重要原则和路径。中国共产党人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促进"格物致知"的创造性转  相似文献   

16.
正中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医疗理念的影响,中医药文化受到冲击,一些医疗单位曾经一度取消了中医科,甚至还有人声称中医为"伪科学"。然而,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中医药的出色表现让人充满期待。新时代,如何把中医药这个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是我们需要认真做好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传统文化一向强调廉耻,其中不少优秀思想资源,仍然大有裨益于今天的道德建设。耻,就是羞耻之心。如果说廉能让人有所不取,那么耻则会让人有所不为。明代大学者吕坤指出:"五刑不如一耻。"再严酷的刑罚,也不如让人懂得一个"耻"字。在社会治理中,教育人们懂得廉耻要比使用刑罚更有效。人们的道德水平提高了,  相似文献   

18.
《党建》2016,(12)
正近年来,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从好家风入手,不断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努力传承好家风,助力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传承"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贤文化"。目前,该区已在人民音乐家聂耳、铁面御史陈表、护国名将李鸿祥等名人乡贤的故里,建起纪念馆、村史馆,让人们以家乡优秀传统文化为荣,遵循名人乡贤的教诲,保持良好的乡风民俗。与此同时,选树新乡贤,让一批既能带领群众致富、又具备道德示范作用的新乡贤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9.
吴文仙 《当代贵州》2014,(34):16-17
正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贵州以贵阳孔学堂为载体,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传统文化融入大众、融入现代、融入生活,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孔学堂效应"。"文化高地"传承经典2014年12月5日,省委副书记李军在《光明日报》撰文阐释孔学堂的建设理念。他表示,孔学堂不是庙堂,  相似文献   

20.
孙代尧  李健 《前线》2017,(3):38-4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革命文化用唯物史观观察自然、人生和社会;西方文化帝国主义崇尚利己的个人主义。近代以降三者之间的碰撞历史,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只有吸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并借鉴西学合理成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够树立起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