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中增加"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因为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已经形成,并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增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因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并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道路。增加"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因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并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  相似文献   

2.
走共同富裕之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重要本质,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不同特点,是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动摇的基本原则。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在《走共同富裕之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选择》中强调,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怎样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是必须解决的中心课题;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景红 《发展论坛》2001,(10):19-20
共同富裕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富裕。”“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目前,共同富裕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问题,特别是与共同富裕相联系的贫富差距扩大,地区发展不均衡,个人收入悬殊等问题在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入的进程中越来越突出。那么,如何看待理论上的阐述与现实生活中的巨大反差呢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共同富裕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实现的奋斗目标。正确认识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内涵和特点,切实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保证和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刘陶 《学习月刊》2010,(21):10-11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保证.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只有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只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综合国力、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少数人富、大多数人穷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最终目标就是,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的和根本原则,共同富裕要求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其物质条件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其实现途径是先富带动后富。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强调以人为本是共同富裕的本质与核心,全面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协调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可持续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论是防止产生两极分化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8.
试论“两手抓”的方法论在共同富裕中的运用□郭向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最终目标,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一大体现。在实践中坚持运用“两手抓”的方法论,积极推动致富的进程,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课题。一、在共同致富的...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中增加"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因为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已经形成,并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增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因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并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道路。增加"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因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并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去掉"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是因为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范畴,而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已内在地包含着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议用"绿色"来表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共同富裕观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和领会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不能停留在社会主义本质的层次,也不能停留在经济理论或者生产关系方面,必须站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全面创新和发展的高度,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一、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的和根本目标,其意义在于使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更加现实、更加具体、更加科学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奋斗了一百多年,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  相似文献   

11.
《求实》2014,(8)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中蕴涵着丰富的物质利益思想,共同富裕作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邓小平考察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社会主义本质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物质利益的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物质利益实行的社会制度原则;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价值指向,是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12.
《求实》2013,(5)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共同富裕价值观,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富强文明价值观,共同富裕价值观实现了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对共同富裕价值观自身内容的提升,同时,也为我们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论指导,即必须以社会现实的历史生成为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方法论前提,必须以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法为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方法,开展今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分配思想的本质,它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同一的。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条件,按劳分配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分配方式,但它们是可以统一的。部分人先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唯一路径。部分人先富是政策,共同富裕是原则。部分人先富要防止两极分化。共同富裕的实现有赖于国家的政策调控。  相似文献   

14.
韩海和  严艳红 《求实》2006,(2):75-76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重要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论述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解放、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恢复了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的价值秩序,为创建新的社会主义体制创立了新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一贯追求。社会主义在追求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思想,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考察这一过程,对于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贫富差距,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一贯追求。在追求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共同富裕思想,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考察这一过程,对于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贫富差距,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保证。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只有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8.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了许多卓越的成就,但也遇到了不少的现实问题,其中尤以三个差距的不断扩大最为凸显。邓小平曾鲜明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解决好贫富差距问题已成为现阶段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关键所在。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我国保持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制度保障,也是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基本制度保障。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已迫在眉睫。坚持民生是导向、制度是保障的原则是现阶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4,(21):22-23
改革开放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因而实现共同富裕这个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不仅是我们党发动和深化改革开放的基本动因,也是判断改革开放成与败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础。解放生产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发展生产力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目的;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又是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解放生产力本质是解放人;发展生产力,目的是为了人;消灭剥削,实质是消除奴役人;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