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村视野下的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外的发展经验和我国的实际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
程新友  王芳 《理论文萃》2010,(1):40-45,39
一、问题的提出 本文对农民合作的研究就是源起于对当前学界关于“农民合作难”的争论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组织化要求的思考。中国目前的农村制度,确实解决了农业产量与农民生产积极性问题,但是引发了一系列经济、政治、文化后果,千百万分散经营的农户如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群体的整体素质将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和推进速度,因此,必须大力培养和提升这个群体的整体素质。其中,政策敏感性的培育和提升在我国当前涉农政策密集出台和发布的背景下,显得迫切而重要。  相似文献   

4.
王生怀 《学习论坛》2007,23(10):50-52
对农民的估计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对农民的估计要把握三个方面的基本问题:一是"农民不能代表自己的利益";二是"农民利益有两个方面";三是"农民认识问题有自己的方式方法"。将这三方面的基本问题统一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去,就能达到正确估计农民的目的,从而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十一五"期间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的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局面得到根本改观的前提条件。转变农村公民的思想观念,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倡导现代思想意识,建立现代法制,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把改变农村现实与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求实》2013,(11)
新农村建设是新世纪我党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战略。"三农"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内源性资本积累的城市工业化发展对农村资源过度吸纳的结果,而市场化改革则为城市工商业继续剥削农业,从农村吸纳资源提供了一个合法外衣,最终导致20世纪90年代城乡差距急剧扩大和发展失衡的不良局面。新农村建设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通过财政和政策引导,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改善和提升农民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懂科学、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当前,我国农村农民的整体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采取多种方法,开展多种教育,造就高素质的农民,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8.
张明林  喻林 《求实》2007,(8):89-91
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当前,农民创业已成为农民创造劳动价值的重要方式,也遇到良好的发展机遇,但要将农民创业推向新的高度,还需要积极营造创业氛围、建立创业资本体系、加大创业培训力度、构建农民创业新平台、优化农民创业服务环境等。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农民增收来自农业的空间越来越小,对非农产业的依赖越来越多。农业生产自身的特点、农村市场化程度、资金的缺乏和农民素质及城镇化建设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了农民的增收。全面认识农民增收问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来解决农民增收成为切实可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其实质是一个农村现代化的建设。要实现农村现代化,首先得实现农民的现代化,而要实现农民的现代化,必须实现农民观念的现代化。因为观念是行动变革的先导,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因此,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我们不仅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建设农村政治文明,还要注意转变农民的观念,让农民在观念上树立现代意识,从而建设好新农村。  相似文献   

11.
王建武 《世纪桥》2011,(17):139-14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国家关于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对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还不高,离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思想观念依然陈旧落后,科技文化素质提高缓慢,卫生健康素质普遍较低。而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素质具有一定要求:"生产发展"要求农民有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生活宽裕"要求农民有较强的经营管理素质;"乡风文明"要求农民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村容整洁"要求农民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断提高卫生健康素质;"管理民主"要求农民具有较高的民主法律素质。因此,本文认为提高农民素质重在教育。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根本上说是亿万农民的事业。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以农民为主体,就要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着力解决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形成社会各界支持农村建设的合力。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亿万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事情入手,以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把农民的根本利益和农民的主体作用有机统一起来,做到发展为了农民,发展依靠农民,发展成果惠及农民。  相似文献   

14.
按照"管理民主"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新农村建设中的村民自治新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必要保障.但由于法律上、实践上、意识上等种种原因,落实村民自治制度面临诸多困境.因此,通过法律上、实践上、意识上等种种对策,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创新充满活力的民主自治机制,是促进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十一五”规划也指出,“推进农业服务组织和机制创新,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这就充分肯定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性、必要性,因此,必须全面认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现状,并积极寻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有效对策。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是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实现农民“生活富裕”的有效途径。发展生产,发展农村生产力,是…  相似文献   

16.
2006年6月27日至29日,四川省级机关党校全体教研人员在刘毅副校长带领下,远赴内江市隆昌县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调研活动,本刊将连续刊发这些调研成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群体的整体素质将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和推进速度,因此,必须大力培养和提升这个群体的整体素质。其中,政策敏感性的培育和提升在我国当前涉农政策密集出台和发布的背景下,显得迫切而重要。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重要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农民既是受益者,又是参与者,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农民素质的状况决定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当前,我国农民素质普遍存在较大的问题,表现为文化素质、科技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的低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始终把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放在重要位置,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应注重培育新型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寿建 《唯实》2007,(12):63-64,92
新型农民培育是新农村建设中一道紧迫而严峻的课题,要重新认识培育新型农民的实现途径,建立新型农民培育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培育新型农民要加快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农民道德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党委和政府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