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同仁堂是我国中药行业闻名遐迩的老字号,三百多年的悠久历史,供奉御药历经八代皇帝的经历,造就了同仁堂独特而又深厚的文化底蕴。同仁堂的创始人及其后继者文化理念的核心就是讲究质量和诚信,这一理念历代相传,绵延不断,最终形成同仁堂的金字招牌,使得同仁堂成为我国中药领域具有竞争力的品牌。一、运用同仁堂文化整合资源,提升品牌竞争力1992年,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成立。这是以同仁堂文化资源整合所属企业的人力、物力资源,增强老字号竞争力,振兴中药的重要机遇。同仁堂在这一文化整合中,首先就是用“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优秀文化传…  相似文献   

2.
同仁堂的历史,是一部经济与文化交相辉映的发展史。清康熙八年(1669),同仁堂立下“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把医药作为“养生”,“济世”这方,讲“仁心”,“仁术”之道,奠定了同仁堂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历代同仁堂人遵循的行为准则。时代变迁,同仁堂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提起中药,人们就会想到同仁堂,同仁堂成为中国中药的代名词,享誉海内外,三个世纪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3.
提起中医中药,中国第一品牌当数北京同仁堂。中国入世后,面对洋中药对中国市场的大举进入,同仁堂如何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进出口分公司经理丁永玲。    30岁出头的丁永玲经理干练而富朝气。就是这个丁永玲去年  相似文献   

4.
1978年开始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如同一股春风,使冰封了十年的中国大地得以复苏。同仁堂这一百年老字号也再获新生。 1979年同仁堂恢复原名,几十种特色药品也恢复原名,在销声匿迹13年之后,经过大力整顿的同仁堂开始了  相似文献   

5.
电视剧《大宅门》,使人懂得了不少中医中药的知识。什么脉象了,十八反了,地道药材了,如此等等,几乎每一集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围绕着百草厅的争斗,也真可谓“你死我活”了。这个京城老号“百草厅”,实际上就是在我国大有名气的“同仁堂”。北京大栅栏里的同仁堂已有331年的历史。对于海外许多地区来讲,同仁堂就是中药,中药就是同仁堂。我在马来西亚、美国、日本、香港都看到有同仁堂制的药出售。在国内很多城市都有同仁堂的分支,象成都市的同仁堂药店,南京的同仁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特别是后者,其前身是北平同仁堂京都乐家老铺南京分…  相似文献   

6.
北京著名的中药店同仁堂的有关历史传说,去年十二月已由中国电视艺术中心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电视部联合制作,搬上电视屏幕.十二月十八日,《同仁堂传说》第一集"乐家老店"、第二集"一支金镯"曾在北京首都剧场举行首映,并举行座谈.北京的三十余名影视编导、剧影评论家参加了座谈.系列电视剧《同仁堂传说》由兰玉海编剧,  相似文献   

7.
生于1908年的乐松生是乐家老铺同仁堂的最后一代主管人,北京乐氏家族的第十三世。1947年乐松生成为同仁堂的重要股东,占股份十六分之一,成为同仁堂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乐松生接管同仁堂时,同仁堂正处于四房共管的时期。‘四房’即是乐家中兴人物乐平泉四个儿子: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一家蜚声海内外的百年老店,同仁堂此次发生的蜂蜜质量事件引发了严重后果,既令人震惊,又让人扼腕痛惜。2019年春节刚过,北京同仁堂蜂蜜事件的处理结果出炉。北京同仁堂集团子公司同仁堂蜂业有限公司部分经营管理人员在盐城金蜂进行生产时,存在用回收蜂蜜作为原  相似文献   

9.
张树伟 《春秋》2012,(6):55-56
宏济堂,坎坎坷坷地走过了百余年,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齐名,并称为“中国三大名堂”。 乐镜宇创办宏济堂 宏济堂的创办人乐镜宇系北京同仁堂的少东。乐家的祖先原籍浙江宁波府慈水镇人.几代都是以行医卖药为主。到明代永乐年间,才由宁波迁居古城北京。清初,乐家第四代乐尊育在清朝皇宫的太医院任太医院医士之职,执掌出纳文书,他利...  相似文献   

10.
一、企业诚信文化是企业信用力量之源 诚信是信用,信义和信誉的总和。在经济活动中,中国古代先人就很重视用文化规范商业活动,如中国市场交易常用的老秤。先人们就赋予其观念文化内涵,把星座同秤联系起来的说法来警醒商人对商业秩序的自我约束和对商业道德的尊重。例如创建于1669年(康熙八年)的北京同仁堂以“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作为企业的理念,使北京同仁堂历三百年风雨而不衰。  相似文献   

11.
一个企业之所以在数十年、上百年甚至数百年之后还存活下来,成为了“老字号”企业,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研究课题.从两家医药“中华老字号”企业——鹤年堂、同仁堂来看,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对企业发展有较大的影响.这两家企业与政府存在着不同的“庇护”关系,在各种资源和资金的分配、占有和获取中,鹤年堂远不如同仁堂,导致了两者的发展出现了天壤之别:同仁堂成为了“白天鹅”,鹤年堂成为了“丑小鸭”.  相似文献   

12.
北京同仁堂创办于清康熙八年己酉(公元1669年),由乐氏创办,世代相传,故又称乐家老铺。为了保存同仁堂这块独一无二的老招牌,乐家规定:开设分号时,不准用同仁堂的名义,但可用乐家老铺的招牌。这样,乐家老铺的分号就遍布  相似文献   

13.
同仁堂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其创始人乐氏的祖籍是浙江宁波慈水镇,当时乐良才靠走街串巷摇铃行医卖药为生,后迁到北京,铃医乐良才就是北京乐氏宗族始祖。其后,乐氏家族几代以行医为生。清康熙八年(1669年),乐显扬创建同仁堂,堂名“同仁”由乐显扬亲自拟定并立“同仁堂”匾。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乐显扬逝世,其子乐凤呜恪守父训,接续祖业,于康熙四十年(1702年)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路南开设同仁堂药铺。乐凤鸣在宫廷秘方、民间验方、祖传配方基础上总结前人制药经验,完成了《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一书,该书序言明确提出“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训条,成为历代同仁堂人的制药原则。  相似文献   

14.
刘永 《中国保安》2013,(19):53-54
在北京大栅栏商业街,坐落着拥有悠久历处的大栅栏同仁堂国医馆,这里汇聚了北京城各大医院的名老中医每天清晨,在同仁堂国医馆门前,都有大量患者住此排队就医。  相似文献   

15.
商标被打劫怨谁? 商标抢注,对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中国企业来说,是个较陌生的新名词,实际上,这是通过抢在原商标所有者之前在某国注册该商标,以获取经济利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也是市场竞争中常见的“经济战”的一个表现形式。 不少企业由于缺乏商标意识,动作慢人一拍,自家走红的商标被人依法抢注,遭受合法“抢劫”,这意味着大把大把的钞票被人抢去。 说起同仁堂,在中国几乎人人皆知。然而,这家已有320多年有监制生产历史的中医药品,在日本却难觅芳踪。因为早在1983年,“同仁堂”商标已被一家经营食品和饮料的日本企业在日注册。同仁堂药品如要进入日本市场,必须以重金买回本属自己的商  相似文献   

16.
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突然得了腦血栓。在此生命危急之際,他家人買到了五丸同仁堂的安宮牛黄丸,老人服後轉危為安。後經吃牛黄清心丸、大活絡丹,並輔以湯藥和針灸等治療,這位老人現已基本痊癒。同仁堂所製的中成藥,在全國兩千多種中成藥中,獨佔鱉頭,所以同仁堂素有‘中成藥之王’的稱譽。特別是近十幾年來,為避免化學藥品的副作用,國際藥學界有轉向天然藥物發展的趨勢,同仁堂的中成藥也就更加引起國際上的興趣。  相似文献   

17.
在第99届广交会上,东盟各国的采购商明显比往届多了许多。国内企业、中国品牌代理商和经销商前来采购和洽谈。—位马来西亚华人采购商对记者说,目前,五粮液、同仁堂乌鸡白凤丸、云南白药等数十种中国名牌产品在东盟市场十分畅销,像他这样的中国产品代理商、经销商在东盟各国越来越多,大家都十分积极而主动地将中国企业或名牌“引回去”  相似文献   

18.
<正>大栅栏的商业圈是历史的形成,在今天发展变化的商业模式和格局中,它已经不再是北京的商业中心,连之一都算不上了。瑞蚨祥大栅栏一条街上,如今老店老址老门面乃至店内老模样依旧没有改变的,硕果仅存,只剩下了瑞蚨祥一家。同仁堂,也是大栅栏里的一家老店,但是,门面已经和以前判若两人。在我的印象里,瑞蚨祥要比同仁堂气派,也洋气。这不仅因为它建得比同仁堂晚,受后来风气影响的缘故。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经济环境的“寒冬”中,中国中药第一品牌北京同仁堂逆市而上,2009年集团销售收入首次窦破100亿元,出口创汇达2544万美元,同比增长10%以上,再创历史新高,继续蝉联中国中或药行业出口第一名。  相似文献   

20.
四川成都市繁華的東風路,是著名小吃店的集中區。‘賴湯圓’、‘鍾水餃’、‘張鴨子’、‘珍珠圓子’、‘担担麵’、‘夫妻肺片’等,使成都市民和外地來客在這裹大飽口福。去年十月,在東風路口有四百多年歷史的同仁堂國藥店舊址上,又新開張一家專門經營藥膳食品的同仁堂滋補藥店。這家藥店一開張就特別引入注目。每天清晨,店堂裏座無虛席;晚上燈火通明,人頭攒動,顧客絡繹不絕。同仁堂滋補藥店,目前國內尚屬獨家,開張七個多月來,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顧客和外國朋友,港澳同胞四十多萬人次。苦藥,何以能烹製成佳餚?同仁堂滋補藥店究竟有哪些經營特色?一個春雨瀟瀟的下午,我們前往滋補藥店訪問了店主任曾聲揚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