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茜  允春喜 《前沿》2010,(21):20-23
社会发展的和谐状态一直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理想目标。政治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但是,公共权力本身具有的特性,使得权力的腐败成为可能。权力腐败成为影响政治文明建设的制约性因素,也是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对权力的腐败,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用制度的力量规制权力的行为、从而从根本上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政治文明与权力领域的男女平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明与权力领域的男女平等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政治文明程度越高,公民的政治参与度和政治透明度越高,政治参与机制越完善,妇女参政的水平就越高,就越能从根本上体现男女平等。政治文明必将推动权力领域的男女平等。权力领域的男女平等不仅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而且对于政治文明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权力领域的男女平等能够优化政治文明环境,消除社会偏见,促进男女共创政治文明新格局,使人类社会文明达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这对加强权力机关监督“一府两院”行为,发挥权力机关在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要加强权力机关的监督工作,就必须实现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理性的审视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一府两院”的现状,展望未来,不得不引发我们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目标之后,十六届三、四中全会重申了这一发展目标,正确处理好作为政治文明重要内容——民主,与作为物质文明主要内容——经济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发展中国家在实现民族复兴中所共同面临的问题。然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处理这二者关系时却发生了一些偏差和失误,对此进行分析,可为我国在处理二者关系时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保证经济建设和民主建设协调发展,促进政治、经济的全面进步,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民主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民主”一词源于希腊文Demos(人民)和kratia(统治、权力)。从词源学角度看,民主即为“人民的统治”、“人民当家作主”。因此,列宁指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反作用的原理,任何一个社会,发展是包括民主在内的政治和经济领域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上讲,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 纵观人类文明史,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异彩纷呈,但最基本的不外是物质的、政治的和精神的三个方面的文明。其中,物质文明属于社会结构的经济基础部分,政治文明属于社会结构的政治上层建筑部分,精神文明则属于社会结构的精神上层建筑部分。  相似文献   

6.
政治文明及其制度伦理的道德考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仁武 《岭南学刊》2003,42(6):21-24
文明概念可以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来理解,政治文明是社会运行层面相对独立的范畴。在政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政治文明与社会道德进步是不可分割的,其中制度伦理为政治文明提供坚实的道德基础。推动政治文明建设需要凸现人民权力与人民利益的政治诉求和道德前提。  相似文献   

7.
政治文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政治文明,是凸显社会进步的一个特征。社会越进步,现代化程度越高,人们对政治文明的关注就会越多。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 ,伴随着“泛功利化”倾向的影响 ,我国政治生活领域也出现了被功利泛化的趋势。它典型地表现为权力“寻租”活动等一系列腐败现象。这些现象严重侵蚀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权基础 ,给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和社会生活带来了深远的负面影响。深究政治领域“泛功利化”现象的表现和成因 ,找出新世纪影响我国“权力文明”建设的几个变量 ,制定出相应的调试良方 ,对保持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真正实践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要求 ,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是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十六大报告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 都把政治文明建设与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联系起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创新和进步。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必须法制化。市场经济又是道德经济,必须有道德的规范。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一、市场经济是德治产生的基础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道德的合理性是市场经济内在的本质特征。真正的德治是在市场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市场经济是一种社会的经济体制,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经济规律的表现。道德和德治属于意识形态和社会行为规范的范畴。作为体现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德治,是以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前提、为基础的。马克思曾指出:…  相似文献   

11.
论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云虎 《人权》2006,(6):18-20
权力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核心。确保权力运行受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是防止权力腐败的根本途径,也是一个国家政治文明和政治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出发.提出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这为我国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实现民主政治的  相似文献   

12.
张惠敏 《前进》2002,(10):48-48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是文明的基本内容。但要真正推进人类文明,关键要提高人的文明水平。因为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只有首先提高人的文明水平,才能推进人类社会文明。综观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到蒸汽机、电动机的发明,再到今天的“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人类社会文明的每一次飞跃,都是人的文明的结晶,都显示了人的文明的巨大力量。只要人能不断发明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创造能力,不断提高文明程度,就会不断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所以,抓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抓好人的文明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文明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又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如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奴隶制文明、封建制文明与资本主义文明等。进入21世纪,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了“政治文明”这一新概念。他在去年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一、什么是政治文明所谓的政治文明,是指人类改造社会关系、社会制度所取得的精神及物质成果。从内容上看,它大体包括四个方面:(一)社会制度方面,如国家制度的革新,政治制度的进步,法制制度的完…  相似文献   

14.
宋思运 《前沿》2009,(10):3-5
现代政治文明乃是宪法秩序或宪政文明,在一个宪政国家里 ,所谓政治文明建设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宪法和宪政的问题。而从宪政的基本要素即民主、宪法、人权、自由的分析中得出结论:宪政社会的实现的保证是基于对于权力的限制,舍此,便是非宪政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领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社会生活中极为重要的领域。它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又不象政治、法律、军队等那样,经济基础变了,这些上层建筑立即会发生变更那样,尽管随着经济基础变了,它也逐渐地发生变化,但它有很大的继承性,每一代人的意识形态都把前人的意识形态作为思想资料,作为进一步发展的出发点。所谓“全新的”与上代人的意识形态毫无联系的  相似文献   

16.
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点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出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丰富和发展。政治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建设政治文明必须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推进经济运行的法治化,进一步推进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与时俱进,按照十六大指引的方向,有步骤、有计划地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7.
权力监督: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彬 《理论月刊》2005,3(2):30-32
加强权力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核心是要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在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防止公共权力的变异,把公共权力置于民主和法律的约束和监督之下,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8.
十六大报告在谈到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时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与党的基本路线中规定的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致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创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意义何在?第一,使我们对人类文明的理解更加全面、更为完整。人类文明除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外,还有制度文明。进入有阶级的社会以后,制度文明就表现为政治文明,它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  相似文献   

19.
建立有效监督机制整合人大权力资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大的权力资源丰厚而不丰收人大的权力资源, 是指人大为行使职权所使用和可供利用的各种条件和力量, 权力资源是权力的基础。人大失去了权力资源, 就失去了行使权力的合法性和可能性。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资源包括: ( 1 ) 政治资源,如人民民主、政治文明、依法治国等; (2 ) 制度资源, 如宪法法律赋予人民代表大会所具有的国家权力, 以及行使权力所具有的制度保障; (3) 社会资源, 如地域、人口、土地、物产…  相似文献   

20.
张国才 《湖湘论坛》2001,14(5):48-48
一、“官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官就有权。权力的滥用表现为行为的腐败,而行为腐败是因道德准则产生严重错位而引发的。可以说,道德沦丧乃权力腐败的重要条件。 宋代司马光认为,“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司马光对德才的看法发人深省。我们现在选拔人才,提拔干部虽也十分强调德才兼备,但实施的结果不尽人意。这是什么原因,就是德的标准未能完全“量化”,德的考察未能细化,德的培养未能“经常化”,实际上存在“以才代以、“重才轻德”的倾向。 因为道德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关涉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