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是时代的“晴雨表” ,也是社会变化的“传感器”。透过青年思潮的兴起、变化、发展与走向 ,我们能真切的触摸到社会运行过程中怦怦跳动的脉搏。 90年代以来 ,中国青年思潮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它的演变轨迹也出现了重大转折。随着新世纪的来临及展开 ,中国青年思潮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两大走向将日益凸显。(一 )全球化这个概念最初主要是指经济全球化 ,用来描述各国经济由于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日新月异而形成的相互交织、相互依存状况。然而它的作用又不仅仅止于社会的经济生活。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政治…  相似文献   

2.
试论当代青年与社会思潮的互动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年是最易受社会思潮影响的群体。但伴随着青年主体性的成熟,他们对社会思潮由传播逐渐走向选择和创造,形成了二者间的互动。本文认为自90年代以来,对青年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思潮未能形成,这和青年价值观的多元取向有关。  相似文献   

3.
陈勇 《瞭望》2005,(12)
青年是世界的未来。日新月异的信息传播手段,簇拥着全球化洪流,推动着不同的文化思潮、价值观念、时尚趋势在眨眼之间奔流于地球村的每一个角落。世界各国的青年,便是在这种无远弗届的洪流中,经受着外来与本土、传统与现代、个人自由与社会规范之间种种选择性困惑。一些趋同性的价值取向、群体行为、时尚思潮等,已演绎为一股股令人眼花缭乱青年潮,折射出令人关注的变化趋势。有些趋势,已经成为有关国家的社会焦点,政府的施政难点和重点。 这组专题报道,就是本刊驻外记者从其驻在国家和地区青年潮中撷取的一些镜头。尽管并非全部现象和事实,但这些镜头如实反映了外国青年在全球化中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2)
西方社会思潮并非都是洪水猛兽,其理论体系中也有一些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的内容和观点。大学生中出现的不当思想行为倾向并非都与西方社会思潮有关联,不能一概扣上西方社会思潮的大帽子。西方社会思潮对青年学生影响的程度及倾向主要取决于大学教师和学界精英。抵御西方社会思潮对青年学生的不良影响与冲击,根本的是要完善主流理论和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切中大学生和社会民众的现实关切,解决人们思想行为中的困惑与难题。  相似文献   

5.
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忧喜并存的局势。一方面,繁杂社会思潮、消极社会心态、杂芜网络信息,以及机制建设滞后、活动华而不实、思想行为中转化不足等延缓培育实践的推进;另一方面,已有的研究与实践成绩、社会历史条件、青年特有优势,为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此,积极引领青年正确对待社会思潮,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引导青年正确思想,在青年中培养积极的社会心态,利用已有条件深化研究与创新实践,合为培育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取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青年问题一直为全世界所关注。这里发表一篇外国学者最新的研究论文。由于理论立场、资料收集诸方面的原因,他们对中国的青年问题的论述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但这不妨碍我们从中了解外国学者对中国青年问题的分析方法、观点、思路。我们要在进一步深化开放的形势下,更加科学地研究青年问题,读一读这方面的文章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7.
审美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样态,对于青年价值观的培育、崇高信仰的确立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以“娱乐至上”为特征的泛娱乐主义在青年群体中迅猛传播,成为一股破坏力极强的社会思潮。泛娱乐主义思潮以丑为美,以庸俗、媚俗、低俗作为审美价值导向,对主流审美价值观形成冲击与挑战,是不折不扣的审丑思潮。由于青年群体的审美能力尚未成熟,泛娱乐主义思潮可能引发青年审美认知力、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以及审美创造力缺失的多重隐忧,最终导致青年审美世界的虚无。对此,要完善青年审美教育体系,培育马克思主义审美价值取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凝聚青年审美价值共识;强化娱乐空间监管,主动应对青年审美风险。  相似文献   

8.
研究中国青年组织的产生与发展,对于认识中国青年组织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充分发挥青年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将中国青年组织置根于社会历史的长河之中进行考察,希望能给人们一个新的视角。一、形成阶段早期青年组织首先产生于青年相对集中、各种文化思潮比较活跃的地方。20世纪初,中国留学生较多地集中在日本,他们在那里接受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对满清的腐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搞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滚滚潮流,推动着广大青年前进。他们政治上日渐成熟,思想上更加敏锐、活跃,生活上有新的追求,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当代部队青年同整个社会青年一样,在这个大趋势影响下,也显示出崭新的时代风彩。勿庸置疑,健康的进步的社会思潮能对青年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一些不健康的,甚至是腐朽的社会思潮,对他们的侵蚀和危害也是不  相似文献   

10.
“现代西方思潮”在部分青年中何以“热”起来?这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探讨和认识这个问题,对于有针对性地做好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有必要的。有人认为,“西方思潮热”是对外开放造成的,“热得有因”;也有人认为,“西方思潮热”有着一定的社会基因,“热得有据”;还有人认为,西方思潮中有着一定的积极因素,并且接触和回答了青年们普遍关心和感兴趣的一些问题,“热得有理”。的确,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24)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变革,当代社会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并出现了新特点。通过对这些新特点及其原因的研究,能够及时提出相应措施积极控制和引导社会思潮,即有利于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他们科学"三观"的树立,又能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曹花 《学理论》2011,(11):254-255
":选择性"是当前中国大学生接受社会思潮的重要特点,"选择性"成为当前中国大学生接受社会思潮的重要特点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然而,大学生在选择接受社会思潮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逆反心理,因此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社会思潮的辨别能力,同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优化社会文化环境,以加强对大学生选择接受社会思潮的引导。  相似文献   

13.
闫静洁 《学理论》2013,(19):143-144
青年社会化是青年步入社会、自主自立、面对人生挑战的新开端,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国家未来社会的走向和整个民族的兴衰。因此,关注青年的社会化过程,及时解决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其内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文中就青年社会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隐忧进行了分析,提出代际冲突、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网络的负面影响和青年自我教育能力的欠缺这几个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儒学神化是中国思想史上特有的政治文化现象,它吸收百家之长,又引领百家社会思潮,成就了自身统治思想的历史地位。当前中国社会思潮此起彼伏、竞相争鸣,儒学神化的成功及其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对中国共产党引领多元思潮具在引领策略和引领途径上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子 《学理论》2011,(12):225-227
社会思潮是重要的社会意识现象,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是社会变迁的风向标。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文化的全球传播、社会思潮的潮涌冲击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从有益的角度来看,能开阔大学生的视野,为大学生了解社会提供一个窗口,与主流价值观形成互补关系,并提高青年大学生的适应力和辨别力。研究和把握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积极影响,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学教育中的新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16.
孙浩英  刘文波 《学理论》2013,(8):283-284
苏联解体,俄罗斯发生急剧的社会转型。由于受国际社会思潮和国内的政治需要以及本国的文化传统的影响,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随之带来的是青年价值观及价值取向的巨大变化。从政治、财富与消费、职业与婚恋等方面,分析俄罗斯青年价值取向的表现,进而考察社会转型对青年价值取向的影响及特点,有助于我国在社会转型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7.
民族主义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具有代表性的社会思潮。晚清时期,这一思潮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产生;而民国时期是这一思潮的发展与高涨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狂热的民族意识,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逐步倾向于推动维护民族利益行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由于独特的成长背景和教育经历,"90后"青年受多元化思潮和新媒体的影响更为明显,其社会认知与前几代人相比呈现较大差异。本文利用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状况调查"的数据,详细分析了"90后"青年在社会公平、社会信任、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成就获得、互联网可信度等方面的认知,比较了"90后"青年与前几代人的社会认知对其社会评价的影响。结果显示,90前后群体的社会评价受社会公平感、社会矛盾认知的影响大致相同;而他们对成就获得、社会问题、互联网可信度等方面的认知对两者社会评价产生的作用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4,(25)
早期《中国青年》是共青团中央机关刊物,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该刊先后出版19个专号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集中传播,以不同的方式同青年读者进行了交流互动,并在批判东方文化派、国家主义派、戴季陶主义等各种反动思潮过程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急剧变动,各种西方社会思潮的涌入导致了中国的社会思潮异常活跃。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如何积极应对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挑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所以,我们认真研究其对中国形成的影响以及中国应对挑战的措施,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