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了贵刊一组关于农村"第一支书"制度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深思。 中国是一个地道的农业大国,近13亿人口中有9亿多居住在农村。研究和思考中国现实一切重大社会问题,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中国历  相似文献   

2.
田利平 《党课》2010,(22):114-116
许多人不知道在中国唐朝时期黑人奴仆和黑人艺人很多 “唐代还有黑人?”当我和许多朋友谈到葛承雍教授关于唐代黑人来源问题的研究成果时,他们的脸上马上显现惊讶怀疑的表情。他们似乎并不关心葛承雍教授研究的“从哪里来”这个主要问题,而更关心唐代中国有很多黑人这种说法是否属实。我和几位日本人谈起这个问题时,他们更觉得难以置信,一再问:“有什么证据吗?”  相似文献   

3.
一、农村宗族问题现状 关于宗族制度与宗法观念在当代中国的影响,我把它概括为宗族问题.由于它的发生源头在农村,集中影响于农村,故又称之为农村宗族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研究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内近年来围绕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制度问题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主要包括传统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以及农村公共卫生保障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改革推行的家庭承包制,早已超出了经营管理方式改革的狭隘理解,实质上是中国土地制度的又一次深刻变迁。它与现实生产力相结合,触发了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变化。从这一现实出发进一步完善农村承包制,研究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以保证承包制在更长的时期发挥作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价值决定问题是经济学理论一再探索而未能完全解决的难题。中国正处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弄清经济学的这个基本理论问题,对坚持和深化改革同样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建国后我国农业的发展道路和农村改革的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农村在农业发展道路上经历过许多重大的变革,经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进行了农村改革。对于土地改革,经过历史的检验,认识上没有什么分歧。而对于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人们就有不同的看法。对于这一段变革和近13年农村改革的关系,说法也不一。这是关系党在建国后的历史的一个重大问题。我想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就教于对党史有研究特别是对这个问题有研究的同志。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实学研究会、河南行政学院、开封大学、中原宋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古都开封召开。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韩国、日本的学者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学术论文40多篇。与会代表围绕“东亚实学与21世纪”这一主题就东亚实学与经济发展、东亚实学与东方文明、东亚实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一、东亚实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与会学者认为,东亚各国的实学研究,韩国、日本起步较早。本世纪30年代韩国就已开始了实学研究,但由于20世纪前期的殖民统治,使韩国实学研究的现实指向意识遭到了挫折,直到20世纪的60~  相似文献   

9.
《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整整26个年头,从1958年成立到1984年解体,中国农村就是在这漫长的人民公社制度下度过的。这是一个农村的发展或停滞与农民的希望或苦难交织在一块的年代,现在回观这个年代,人民公社无疑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张乐天的这部带有农厚的文化人类学和经济人类学色彩的学术专著,解剖了这个曾经最终瓦解了千百年形成的村落传统,同时又给农村发展带来种种不利影响的“理想”制度。全书分“公社制度的导入”、“四清及‘文化大革命’中的村落政治”、“70年代中叶的公社制度模式”、“人民公社的终结”共4编18章。这本专著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以浙江北部一个普通村庄  相似文献   

10.
比较欧美和东亚政党制度的制度化和民主化的变迁,是认识政党制度的一个有效视角.宪政架构、社会文化结构以及大众传媒状况构成了政党制度特色及其运作的基本的外部条件,而从以忠诚为价值取向的群众型政党向以忠诚和"问题"为纽带的全方位政党的转化是建立稳定而民主的政党制度的重要的内部条件,欧美和东亚在这些方面的差异是其政党制度的制度化和民主化存在较大差异的基本原因.无论欧美还是东亚,都要根据这些基本条件以及发展阶段在各自的政党或政党制度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或者说在竞争性与合作性政党关系之间达成一种妥协,这是政党制度高效运作和提高自己的制度化与民主化水平的一条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韦民 《学习月刊》2011,(17):41-42
南海争端已然延宕了30多年,正逐步演化为东亚的外交角逐场与中美关系新的碰触点。它不是中国与当事方之间的小问题,而是一个涉及中国外交战略的大问题。美国因素是这个问题日趋复杂化、危险化之根源所在,也是中国解决南海争端中不得不面对的重大变数。一、干预南海争端是美国制衡中国的战略筹码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东亚传统文化和现代价值观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但研究东亚现代价值观存在诸多困难。这是由东亚共同体形成的现状、东亚的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的关系、东亚区域内各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核心利益、东亚历史上遗留的问题、东亚外部势力的干扰、东亚文化的庞杂体系等特点决定的。要解决构建东亚现代价值观过程的重重困难,我们的研究必须紧密联系实践,紧密联系东亚经济政治社会发展进程,关注各国及各地区的核心利益,特别是要着力加强对东亚各国现在提倡和坚持的价值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共党史研究》1992年第4期发表王福选、阮守应的《也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形成》一文(下简称“也谈”),对拙文《略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与确立》(见《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第6期,下简称拙文)提出商榷意见。对此,特予答复如下。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基本内涵。这是前些年许多研究者都发表过意见的一个问题。拙文认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必须解决三个基本问题:第一,中国革命首先到哪里和通过什么方式站住脚的问题;第二,党在长时期内以什么为工作重点问题;第三,最后通过什么途径取得全国胜利问题。“也谈”文提出“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的看法,即以农村斗争为中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相结合),认为“只要这些基本内客有了(哪怕是初步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就算是‘基本形成’了”。我认为,这个概括恰恰把“农村包围城市”这个最重要的指示着中国革命发展轨迹的内容遗漏了。“农村包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2,(3):61-61
本人是一名在校硕士研究生,正面临毕业后的工作去向问题。最近家人和朋友一再鼓动我去报考国家公务员或选调生,可我对国家公务员制度一点都不了解。请问,国家公务员的职位和职务是如何设置的?  相似文献   

15.
杨勇 《唯实》2015,(3):91-94
在建构东亚区域合作机制的过程中,总是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如在推进东亚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中,搞所谓大国平衡政策,对东亚区域合作就有较大的负面作用,这一方面造成了东亚区域内部的国家矛盾,同时,也给区域外国家提供了干涉东亚区域内部事务的机会。现如今,中国应当如何制定自己的东亚一体化战略,如何处理与介入到东亚事务中域外大国的关系,成了中国东亚战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东亚域外国家的界定及政策的研判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中央领导同志一再指出:经济体制改革要着重讨论计划与市场问题。为了更好地研究这个问题。现将经济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有关认识和发展过程及当前对一些问题的不同意见,作一简述,供同志们参考。一、计划与市场的两个概念认识的发展变化(一)关于计划。过去人们一般认为:第一,计划只能是指令性计划。斯大林说过  相似文献   

17.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加快了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在享有经济全球化收益的同时,中国也正经受着经济全球化对国内各项制度建设的重大挑战,尤其是对农村经济体制建设提出的挑战。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长期发展的核心问题。从农村社会目前的现实情况看,农村制度建设是核心中的核心。可以说,解决好农村制度建设问题才能真正解决困扰中国长期发展的难题。本文以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对中国农村经济体制进行分析,试提出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创新的方向。一、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基本状况中国农村目前实行的仍然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实施的统…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农村经济怎么再发展?怎么上新台阶?这是一个事关全局的大问题。作为一个长期在农村从事经济工作、热心于农村改革事业的基层干部,我想结合无锡农村的实际情况以及我个人的经历,就这个问题谈些想法,供各级领导和有关方面的专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1958年——1984年实行的人民公社制度是当代中国农村一项影响重大的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与废除反映了中国  相似文献   

20.
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是打破城乡分割体制,建立城乡统一制度,使农民获得国民待遇,统筹城乡发展.只有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减少农民,或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有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