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人才史鉴(三则)峻岭即墨大夫和阿大夫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事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相似文献   

2.
喻丹 《当代贵州》2013,(10):1-1
19世纪的一场战争、一封没有地址的信、一个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务,让美国陆军中尉安德鲁·罗文成为执行力的符号性人物,他的精神特质是:忠于托付,迅速行动,全力以赴。让我们来重温一个中国的故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  相似文献   

3.
赵超 《党课》2011,(13):127-128
《资治通鉴》记载,齐成王时期即墨大夫和阿大夫一个善琢磨事,一个善琢磨人。社会舆论对前者是“毁言日至”,对后者是“誉言日至”。但齐威王并没有简单地凭“公论”定夺,而是派人实地考察。考察的结果是:即墨这个地方耕地得以开垦,百姓丰衣足食,社会秩序井然。而阿这个地方田野荒芜.百姓饥寒,邻地被进攻而坐视不理。根据考察结果,齐威王当即赏了即墨大夫,活烹了阿大夫及那些因受贿帮他说好话制造“虚假公论”的人。  相似文献   

4.
《资治通鉴》记载,齐威王时期即墨大夫和阿大夫,一个善琢磨事,一个善琢磨人。社会舆论对前者是“毁言日至”,对后者是“誉言日至”。但齐威王并没有简单地凭“公论”定夺,而是派人实地考察。考察的结果是:即墨这个地方耕地得以开垦,百姓丰衣足食,社会秩序安全。而阿这个地方田野荒芜,百姓饥寒,邻地被进攻而坐视不理。根据考察结果,齐威王当即赏了即墨大夫,活烹了阿大夫及那些因受贿帮他说好话制造“虚假公论”的人。当前,正值各级党委换届之际,注重“群众公论”可以比较真实地了解一个干部的德才情况。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的方法,也会出现“公…  相似文献   

5.
《当代贵州》2013,(18):59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  相似文献   

6.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载:齐威主即位初,齐国不治,诸侯并伐.威王召来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您治理即墨以来,诽谤的话每天都传来.然而我派人视察即墨,田野都已开垦,人民丰衣足食,公务没有积压,东方因此安宁,这是由于您不讨好我的左右来求取名誉的缘故."  相似文献   

7.
寓言集锦     
·不败·太史某好弈,自诩曰:“某生平无败局,”众皆神之,太史亦以弈秋自命。他人弈,每袖手于侧,时颔之,时摇首,似有深意存焉,人莫测其浅深。或请与手谈一局,则淡然一笑,飘然引去,似不屑与弈者。及病笃,其子跪床前请日:"愿得大人秘谱。,太史日:"痴儿,吾何尝有谱?"子日  相似文献   

8.
上召河东守季布①,欲以为御使大夫②。有言其勇、使酒③、难近者;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以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之浅深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  相似文献   

9.
战国初期的齐威王,是位擅长治国的明君,他家政处事、确有独到之处.有个大夫到即墨任官后,每天都有指责他的话传来.齐威主便派人去家看,但见田土开辟整治,百姓安居乐业,东方十分安定.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说;“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誉也”.便封赐他享用一万户的奉禄.另一位大夫在阿地领守,每天都有称赞他的话传来.但派人去察看,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一针见血指出:“是子以币厚吾左右以求誉也”.于是,下令煮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从此,臣僚们不再敢弄虚作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资治通监·周烈王六年》  相似文献   

10.
正巴蔓子,生于东周末年的临江城(今重庆忠县),是巴国忠义将军。据《华阳国志》记载:"周之季世,巴国有乱,将军蔓子请师于楚,许以三城。楚王救巴,巴国既宁,楚使请城。蔓子曰:‘籍楚之灵,克弭祸难,诚许楚王城,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头授楚使。楚王叹曰:‘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乃以上卿之礼葬其头。巴国葬其身,亦以上卿礼。"又清道光《忠州直隶州志》记述:"周为巴国地。(《华阳国志》:武王克殷,封姬姓于巴,爵之。以子都江州,或治垫江,或治丰都,后治阆中。战国时,与楚婚。及七国称王,巴亦称王。按周末巴国内乱,将军蔓子求救于楚,许以三城,楚救巴。遣使索城,蔓子刎首存  相似文献   

11.
《当代贵州》2012,(35):65-65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日,‘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相似文献   

12.
黄政钢 《廉政瞭望》2013,(22):73-73
据《资治通鉴·周烈王六年》记载,齐威王召见即墨(地名,今山东即墨一带)大夫(大夫,是当时地方行政首长的官名,相当于现在的县长、市长),告诉他说:“自你在即墨任官以来,毁谤你的话天天都有,然而我到即墨视察后,发现田野开辟,人民富足,衙门无事,地方安定,这是你不事奉左右近侍、求他们帮你说好话的原因吧”。  相似文献   

13.
正《史记》记载,魏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教寡人曰‘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李克曰:"君不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意思是说,魏文侯召见李克问:"先生你经常对我说,‘家里贫困就想得到一个好妻子,国乱就想有一个好的国相帮助治国’。现在我要设置国相,不是魏成子就是翟璜,这两个人你看  相似文献   

14.
高斌 《前线》2016,(12)
正【引用】"自知者英,自胜者雄。"——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原文节选】子曰:"我未见勇者。"或曰贺若弼。子曰:"弼也戾,焉得勇?"李密问英雄。子曰:"自知者英,自胜者雄。"问勇。子曰:"必也义乎?"——《中说·周公篇》【原文释义】文中子说:"我还没有见过勇敢的人。"有的人说贺若弼(隋朝著名将领,以武猛而闻名)。文中子说:"贺若弼也就是凶暴点,哪里称得上是勇呢?"  相似文献   

15.
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①:其才可将五百乘②。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③,故弗用也④。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  相似文献   

16.
力戒浮躁     
弄臣是祸的观点,是齐威王执政的经验教训。起初他任命了两个地方官,一个即墨大夫,一个阿大夫,不久就不断听到阿大夫好、即墨大夫不好的反映。威王即位之初委政于大臣,连续九年遭到外来侵犯,严峻的形势迫使他改弦更张,就准备从这里入手整顿吏治。派人慎察,即墨耕地扩大,人民丰足,没有积案,社会安宁;阿大夫那里土地荒芜,百姓贫苦,赵国来犯时他没能力救援,卫国来犯时他干脆不理不问。为什么官场里的评价与实绩恰恰相反呢?原来,即墨大夫不搞歪门邪道,阿大夫贿赂威王身边的人替他说好话。弄臣是祸啊。齐威王褒奖即墨大夫,诛杀阿大夫及同党。干臣…  相似文献   

17.
正《孔子家语·好生》中记载,楚王出游,亡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孔子闻之,惜乎其不大也,不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据说楚王打猎时丢失一张弓,但他阻止下属去寻找弓,他说:"我失弓,得弓的也是楚国人,何必去寻找弓呢?"楚王能有"王民合一"的境界,值得称赞。但孔子却认为楚王的境界尚不够大,他说":失弓的是人,  相似文献   

18.
原文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  相似文献   

19.
刘建明 《实践》2013,(1):56
《论语·尧曰》中记载:子张问孔子":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  相似文献   

20.
财杀人     
儿时即闻人们常云一谚:"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吾多年于此相信不疑,也常用此语对一些事发表感慨。后来,懂的理、经的事渐渐多了,便觉得此语并不尽然。待到雪染双鬓,更感此语虽有几分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