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剑锋 《民主》2011,(4):51-51
谁不追求幸福?谁不渴望尊严?然而,“幸福不是毛毛雨”.“尊严也并不写在纸上”:幸福和尊严,都“看得见、摸得着”。幸福和尊严散落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散落在每个人的工作中,散落在每个人的出行中。尊严属于道德范畴,幸福则遍及人生旅途中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2.
李燕燕 《学理论》2014,(12):256-257
道德德性是选择适度的品质,而适度则存在于连续可分的事物中,即感情与实践。这就决定了道德德性具有实践性、情感性、适度的特点。道德德性并不是自然赋予的,而是我们在出于"某种状态"的基础上,通过选择适度的实践活动来获得的。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这一道德德性观对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宏 《学理论》2014,(32):269-270
魏源国家观对当代我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启示研究有助于缓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魏源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提出了"睁眼看世界",抵御外侮,"师夷长技以制夷"等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观点。他特别重视爱国人士问题,提出应重视爱国人士的发展,从观念上改变爱国人士培养的目标,从理论上更新教育内容,特别是重视爱国人士的道德培养,提出从实践中改革教育制度的主张,构建了自己独特的爱国人士体系。虽然这个概念在当时没有被人意识到,但他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史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对我国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4.
司法的神圣,法官的尊严,来自对法律的守护。而不是由于司法仪式庄严肃穆。或法庭规则的点缀。  相似文献   

5.
道德法律化理论是见义勇为立法的理论基础。重新审视道德法律化论争,科学把握道德法律化内涵,可以对见义勇为立法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见义勇为既需要用道德来调整,也需要用法律来规范;法律规范的重点是对见义勇为行为人的救济措施和保障机制;对见危不救行为目前不宜"犯罪化"。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国家观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基础,但由于马克思的国家观是散落于其各个时期文本中的,因而基于马克思的文本梳理马克思的国家观对研究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深化对马克思国家观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当下我国国家建设的实际情况,得出马克思的国家观对现阶段我国国家建设的启示: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政府社会服务和公共治理职能。  相似文献   

7.
五年前,国共两党领导人在北京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从此揭开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新篇章。在《共同愿景》的导引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势头。五年来,两岸之间的经贸关系、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尤其是近两年来,随着台湾政治环境趋于改善,两岸交流与合作的步伐日益加快。  相似文献   

8.
浅析我国"道德立法"的可能性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小琴 《学理论》2010,(19):46-47
道德和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动的重要手段。两者各有特点又相互补充、相互融合,而道德法律化即“道德立法”就是两者融合的具体表现之一。从“道德立法”的含义出发,分析了“道德立法”的可能性以及对当前中国社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最后的尊严     
尊严,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最后的尊严则尤为重要。 中国旧时,如果要处死君王,不管他罪有多大,不管他是被俘虏,被推翻,还是被迫禅让下台,按惯例是不能用砍头、腰斩、凌迟等办法的,只能喝毒酒,用白绫勒死,要给他留个全尸,不能身首异处。这就是给他的最后尊严,也是他的最后一点特权。  相似文献   

10.
11.
论人的尊严     
论文介绍与分析了人的尊严概念的基本范式及其相互联系,指出现代范式尊严观面临的挑战;以对尊严观的基本范式和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批判继承为基础,以和谐社会为价值取向,对人的尊严概念的应有内涵进行了全面的界定,分析了其地位意蕴与价值意蕴,论证了人的尊严的根据与标志;揭示了当下对人的尊严概念的几种常见误读,分析其表现、原因与危害,提出尊严观形成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密尔论公民与政府关系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与政府关系是人类政治生活中需要处理的第一大关系,两者之间的和谐状态是社会和谐十分重要的方面.作为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一位转折性人物,密尔早在19世纪中叶就对公民和政府之间的关系给予了高度重视,他对政府形式的选择、好政府的标准、公民参与的重要性以及公民与政府的权力划分等作过许多精彩的论述.这些思想,对我们处理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合理确定政府角色、构建和谐的公民与政府关系等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蔡炜 《学理论》2010,(27):12-14
人类历史是一部不断创造、占有、分配和使用财富的历史。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走到了要重视人们幸福感的新阶段,应当说这是历史的一种进步。而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我们不应该忘记邓小平及邓小平财富观的历史贡献。他突破了经典理论的束缚,以人为本,把对财富和幸福问题的关注更多地投向财富和幸福的社会性层面,更加关注中国式转轨特征的考察,探索出不发达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富原理,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出了新的贡献,并对幸福经济的学理建设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隐私权是一项独立的具体人格权,其主旨在于保护自然人生活的自由和精神的安宁。我国民法将隐私权纳入名誉权的范畴进行保护,方式间接,混淆了二者的界限,不利于隐私权的法律确认和保护,应予修改。  相似文献   

15.
党的政治尊严是党的尊贵庄严气质和必须得到尊重、不容侵犯的身份与地位属性。党的政治尊严由党的权威性、执政合法性、社会公信力来支撑。当前,非规范政治行为、群体性事件、网络负面舆论和国际强权政治已经成为危及党的政治尊严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健全惩防腐败体系,着力提高党的社会公信力,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监管,努力构建持久和平的和谐世界,以切实维护党的政治尊严。  相似文献   

16.
户籍制度设立的初衷是解决资源紧张,实行计划供应和资源分配,以改善社会成员的生存状况。如今人们的生活已从温饱层面上升至追求体面尊严的层面,而城市户口由于附加了太多的特殊利益,成为城乡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目前仍面临着待遇差别、新生代移民缺乏社会认同度以及其合法权益易受损害并引发社会问题等改革难点,为此应大力加强顶层制度设计、积极提供人性化公平环境、凝聚更多支持力量,多维联动,积极改进和完善以实现人的平等尊严为本位的户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7.
按照类型划分,澳大利亚遗产法律主要分为土著与历史遗产地保护法案、告知法案、土著或遗址管理法案以及规划法案等四种类型。澳大利亚遗产法律体系由国际公约和建议、联邦法律、州或领地法以及遗产地法规等构成。借鉴澳大利亚遗产立法经验,中国应该构建完备的遗产法律体系,建立分级遗产登记制度,并且在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保障遗产地居民和非政府组织等利益相关者的充分参与。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监管职能的运行功能、监管重点出发,揭示了市场监管职能变革的过程中加强社会性监管、健全监管法律体系、建立强有力的监管机构、积极开展国际监管合作四个基本特征。这对我国加强市场监管,转变政府职能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和谐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意义重大,在理论上有助于深化整个和谐问题的探讨,在实践上有助于推动国内外的和谐化进程。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和谐观以实现内圣外王的政治抱负为旨归,并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由于缺乏民主法治这一核心的和谐要素,使得中国历史上虽有和谐之名却无和谐之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坚持民主法治建设,体现与传统和谐观的本质区别。在此基础上,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和谐观又能从边缘角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很多的思想养料,主要有实施以民为本的仁政这一世俗诉求,发动制止暴政的革命这一正义措施,鼓励选贤任能的竞争这一活力机制。  相似文献   

20.
王照婧 《学理论》2009,(28):3-4
公正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公正思想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本文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公正思想的基本要点和生态环境的现状,试图从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现状中看出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要点,以期用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观点来指导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从而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