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20,(7)
自近代以来,特别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我国从未像今日这般繁荣富强,这应当归功于战争时期无数革命前辈的浴血奋战和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艰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新中国成立95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了"四个自信"。而"四个自信"正是在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研究,提出加强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的具体路径,旨在让当代高校大学生深入学习理解"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2.
"四个全面"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治国理政的新常态。"四个全面"战略效能之生命力在于其有机统一性,贯通"四个全面"之间的宏大布局、整体协调与全面联系。"四个全面"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四个全面"是中国梦的"梦之四维",大厦之基;是"圆梦"的动力保障和理性实践。  相似文献   

3.
叶桃 《学理论》2014,(20):128-130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三个自信",对于我们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从"三个自信"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提出的实践依据、历史依据、文化依据,实现中国梦需要坚定"三个自信"做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4.
许惠群 《学理论》2013,(14):3-4
坚定中国道路自信是历史规律和实践逻辑的内在要求,历史的发展和实践的经验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坚定中国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坚定中国道路自信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要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7,(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同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文化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精神面貌,建立起深沉并坚定的文化自信,激励着我们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6.
增强西藏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四个自信"是西藏各族人民赢得伟大斗争的必然要求,是西藏高校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是西藏各族人民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西藏篇章的必然要求。本文以西藏农牧学院为例,随机抽取100名本专科大学生党员展开此次调查。通过调查可知,当前西藏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四个自信"度较高,但也存在部分大学生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方面认知模糊和认知偏差等问题。本文从提升大学生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创新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和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创建良好的舆论生态等方面增强西藏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四个自信"。  相似文献   

7.
"四个全面"话语既是党带领人民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产物,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时代特征以及世界发展趋势结合的成果。"四个全面"具有话语目标设定与话语实践语境的历时性差异、面向"中国问题"与"中国实践"、"中国特色"与"世界潮流"的整合三个主要特征。这一话语的价值在于标识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维度,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突出了实践积累与理论创新基础上的中国特色话语创新。  相似文献   

8.
“四个自信”是一个整体,其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自信,具有强烈而鲜明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文明逻辑和价值逻辑。只有把“四个自信”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自信的总体性视域中,才能正确把握“四个自信”的逻辑理路及其核心要义。“四个自信”是建立在科学根据基础之上的实践自觉,其真谛与要义在于推动和引领当代中国实践,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属于社会主义文明的范畴,以人民至上为价值坐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实现了人本逻辑对资本逻辑的超越。在严格的意义上,“四个自信”就是中国人民对自己的自信:中国道路是中国人民自己走出来的,中国理论是中国人民实践的理论总结,中国制度是用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7,(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并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出"四个自信"。"四个自信"实质上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幸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终目的,更是"四个自信"的核心价值追求。本文基于人民、文化以及实践这三个层面的现实基础,对"四个自信"的内生逻辑展开论述,把人民幸福作为核心价值追求,以此将"四个自信"的核心价值追求提升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正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要结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启示,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前提。坚定"三个自信",既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又是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坚定"三个自信"的实质是什么?坚定"三个自信"依据什么样的基本规律?坚定"三个自信"具有什么样的历史底蕴和时代价值?郭学德教授等撰著的《坚定"三个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一书,对这些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和阐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中国梦阶段;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中国梦阶段。研究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国梦历程得出的主要启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建设"服务型"执政党,这既是目前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要求,也是我们研究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国梦历史进程和主要启示得出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2.
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把我们党主张的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转化为生动实践中的全民自信。故此,从实践向度论,"四个自信"实质是中国自信。促使中国自信变为磅礴物质力量,则须统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国际逻辑,阐述中国自信的新时代意蕴、力量源泉、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中共十九大报告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并提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指出"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民进的思想政治建设必须抓住"关键少数",只有"关键少数"发挥了"师范"作用,率先垂范,以上率下,才能引领广大民进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巩固"三个认同",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世界范围价值观呈现新态势、国内思想意识呈现多元多样多变新特点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道路的精神支点,为"四个全面"提供精神动力,也是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话语权的战略策略。当下应该坚持价值观自信,宣传、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下的意义及价值,使其为中国梦的实现助力。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中华民族对自己所高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坚定自信,是实现"中国梦"愿景的政治基石。然而,在当前我国高校的一些知识分子中,由于社会转型期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或多或少地存在"三个自信"认同问题。面对这样一种情况,当前我国应该不断激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红利、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优势、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证,持续性推进高校知识分子对"三个自信"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坚定党员干部的制度自信,有利于继续发扬最早受惠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圳经济特区"敢闯敢试"、改革创新的探路先锋作用,有利于团结引领广大市民群众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共同促成中国梦在经济特区的落地生根。本文通过问卷抽样,宏观分析党员干部对制度自信的认知度、信心指数以及存在的问题、成因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主线,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深入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进一步坚定人们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理论工作者的基本任务和神圣职责。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宋泽滨、齐爱兰教授撰写的《邓小平的梦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信,是推动中华价值观反思与重构、推动"中国梦"实现进程、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的需要。以"自由"为例来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自信"是否可能"的问题,应从西方社会"自由"价值观的沉沦、中国在理论和实践上对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科学诠释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同时,要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信"何以可能"的问题,必须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觉、提升当代中国价值体系的柔性与可塑性、并不断增加中国对外交往中的价值观因素。  相似文献   

19.
制度自信就是作为制度主体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坚定制度自信就是党和人民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包括自觉认同、充分信赖、坚决支持、积极拥护、努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因此,我们应从"两种制度"的相互比较,从"四个自信"的辩证关系,从"三大制度"的有机统一坚定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特色"的准确理解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前提。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要求来看,理解"中国特色"需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格局。在新的时代和实践条件下,只有切实做到这"三个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才能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的道路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