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基层城镇化改革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逻辑创新路径。2016年山东省提出"要围绕农民工融入城镇,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和建设新型城市"的城镇化发展要求,且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四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设立新的中小城市的试点方案》,提出要培育新生中小城市。B镇是山东省新生小城市的重要试点镇之一,本文结合该镇新生小城市创举,介绍其推进城镇化发展措施经验,阐述新生小城市发展成果,并指出新生小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生产要素利用率、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改善人居环境等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应高度重视城市文化建设。只有城市文化得到新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本文分析了小城市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探讨当前小城市文化建设主要内容,提出小城市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路径是"就地城镇化",其重点在于推进县(镇)的城市化,而后者的推进需要改革"市管县"、"县管镇"的行政体制,这就必须调整行政区划,以行政区划调整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即邻近较发达城市的县(镇),宜"撤县设区"或"撤镇设区";而远离大城市的县(镇),宜"撤县设市"或"撤镇设市"。  相似文献   

4.
刘嗣明  周飞 《理论探讨》2012,(1):151-154
最近数十年中,中国已形成大城市、中型城市、小城市协调发展的体系.小城市星罗棋布,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特点.国内小城市的发展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优势产业带动型、文化资源拉动型、经济中心依托型.今后的发展方向,城市规划需要合理布局、彰显个性;城市产业需要发展优势、共同发展;公共设施需要规范有序、提升标准;旅游产业需要弘扬文化、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5.
基于城市组织和整合的新视角对我国城市系统进行层级分析,发现我国城市系统明显呈“倒丁字型”格局,即少数顶层城市中心主导绝大多数其他城市,而大量功能弱势城市集中堆积在城市系统的底部,其中主要包含六大城市层级。我国城镇化的历史进程、发展战略、推动模式、户籍政策等因素,共同塑造了这种格局。鉴于该格局容易导致大城市病与小城市动力不足,我国亟需调整大城市的户籍制度,大力发展地区性和省级城市中心,以优化城市层级格局,进而促使不同层级城市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推进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娟 《理论探索》2007,(1):98-100
城镇化滞后直接影响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重视大中城市和城市群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积极推进小城市的建设,消除阻碍城镇化的制度因素,把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路径是“就地城镇化”,其重点在于推进县(镇)的城市化,而后者的推进需要改革“市管县”、“县管镇”的行政体制,这就必须调整行政区划,以行政区划调整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即邻近较发达城市的县(镇),宜“撤县设区”或“撤镇设区”;而远离大城市的县(镇),宜“撤县设市”或“撤镇设市”.  相似文献   

8.
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 ,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 ,必须坚持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大中城市的发展要以现有条件较好的城市 (城市群 )为基础 ,突出重点 ,努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都市集聚区。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在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还具有很大潜力 ,要立足于地方的经济特色 ,发展特色城镇。小城镇建设要有一定的规模 ,并保持适度的弹性。  相似文献   

9.
县(市)是我国行政体系中独立性较强的一级政权组织,是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宏观与微观的结合部,是国家政治安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县(市)的这种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县(市)一级党政领导班子在干部管理序列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导层级。而在这一层级中处于核心位置的党政“一把手”,又是班子建设的重中之重。他们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精神状态,直接影响着县(市)党政班子的整体水平和执政能力。因此,加强县(市)党政正职队伍建设,是县(市)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中心课题。  相似文献   

10.
<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哈尔滨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一些区、县(市)河湖水系不畅、水域面积萎缩等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从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高度,明确提出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并将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方式、居民生活状况、社会事业同步推进的过程,但是从经济绩效、社会发展、居民生活、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空间集约、统筹城乡七方面来看,山西各市的城镇化质量存在较大差距,且都存在自己的短板,均不能很好地实现各方面的同步推进。鉴于此,要统筹山西市域城镇化质量协调发展,优化城镇化质量空间结构,加强社会建设,提升中心城市的能级。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正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小城市修建的马路超过百米宽;人口不足5万的城镇,修建的广场却可以站6万人;越来越多过大、过豪华的行政中心、商务中心、会展中心在一些城市拔地而起。  相似文献   

13.
热词     
《党政论坛》2013,(14):52-52
◎超级县城 这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现象,指大量的县级城市向大城市规模发展,人口目标是50万~100万人,以达到撤县建市的目的。由于超级县城的发展过快,导致一系列城市病扎堆出现,成为新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4.
荣耀 《侨园》2012,(7):26-27
一份官员的工资单 贝尔市是美国洛杉矶以南16公里处的一个郊区小城,人口约3.7万,17%的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人均年收入不到2.5万美元,是全美25个最小的城市之一,也是洛杉矶县所辖88个城市中最穷的城市之一.居民主要是蓝领阶层,许多人没受过高中教育.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已转向城市。那么城市的现状如何呢?这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解放初的一九四九年,全国城市仅一百四十个,城镇人口为五千六百万。而现在,全国设市的城市已达三百二十二个,县级和县以下小城镇三千多个,城镇总人口约一亿五千万(不包括台湾省)。在“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方针指引下,一个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辐射力的现代化城市建设格局,正在神州大地展现。但是,我们的城市建设仍然是比较落后的,交通电讯、公共设施、住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改革的进程大致是: ——改革通过试点,由点到面逐步展开; ——改革由小企业发展到大、中型企业,由小商品发展到大商品,由中、小城市发展到大城市,是由易到难地向前推进; ——改革从搞活企业入手,逐步配套,由微观搞活到既考虑微观搞活又要加强宏观控制和管理; ——城市经济结构正在由纵向封闭型的条块状结构向横向开放型的网络状结构转化; ——我国正由对外封闭转为对外开放,开放范围不断扩大; ——城市经济正在由过去忽视价值规律的带有自然经济特征的产品经济,向社会化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化; ——改革正逐步由经济基础向上层建筑领域发展,城市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开始转变。  相似文献   

17.
<正>小商品市场推动城镇化义乌市从相对落后的农业小县发展成为实力雄厚的经济强市;从资源贫乏的丘陵地区培育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从远离都市的内陆小城正在向国际型的商贸城市迈进;从基础薄弱的落后乡村呈现出城乡一体的崭新面貌。对此,负责义乌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义乌市发改委副主任方向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义乌是一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其基本模式是"前摊后厂",国际商贸城7万个经营商户的背后是两三万家大  相似文献   

18.
实施城镇化战略 ,促进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云南城市化发展战略模式应该是以昆明为重心 ,优先发展大中城市 ,有选择、有重点地培育和促进小城市、县城镇和中心城镇的快速发展。云南省城市布局的新格局 :“三沿五线”。所谓“三沿”是指沿江、沿主干公路铁路线、沿边境。所谓“五线”是指胜 (境关 )瑞 (丽 )高速公路线、昆 (明 )磨 (憨 )高速公路线、宣 (威 )河 (口 )快速公路线、罗 (村口 )斗 (阁 )高速公路线及南 (宁 )昆 (明 )铁路线。  相似文献   

19.
县(市)是我国行政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独立性较强的一级政权组织,是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宏观与微观的结合部,其经济社会状况直接影响着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战略地位举足轻重。这种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县(市)党政正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导层级,加强其管理非常重要。任何管理都有它的目标取向。加强县(市)党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道路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扬 《求知》2006,(5):12-13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在着重发展小城镇的同时,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和.提高各类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综合管理水平,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十五”时期的实践表明,这条城镇化道路是正确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