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政府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路径。为矫正数字政府建设政策执行偏差以推动数字政府高质量发展,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结合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分析逻辑,以浙、湘、黔、云4省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数字政府建设政策执行状况分析。研究发现:逐级研制模式下理想政策缺失是政策执行靶向偏差的关键伏笔;府际博弈下执行主体的趋利选择是政策落实偏差的根本诱因;市场主体日益增长的使用需求与业务服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是政策供需偏差的主要表现;社会场域支撑薄弱是政策执行未及偏差的重要原因。基于此,从政策防偏、执行纠偏、服务治偏、环境消偏四个方面提出省域数字政府建设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意见。  相似文献   

2.
祝尊乾 《党政论坛》2011,(15):64-64
当前,基层矛盾越来越多、工作越来越难正日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各级干部习惯于“击鼓传花”,将各种矛盾与问题层层转移和下压,使基层不堪重负、不胜其压。如何解决“击鼓传花”,基层存在“三盼”。  相似文献   

3.
4.
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一环,本文试从政策执行主体--领导的角度分析当前中国基层存在的一些执行偏差现象,并针对基层领导执行偏差分析了原因,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周文勤 《学理论》2010,(19):145-146
基层检察机关占据全国检察机关的重大比重,处理案件占全部案件的95%以上,作好基层检察机关的内设机构改革是当下检察管理机制创新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坚持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对基层检察机关内设机构进行科学定位,建立科学的设立标准,规划、调整内设业务机构,进一步发展作为其二级机构的有机组成部分的检察官办案组合,是基层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的基本着力点,也是有效推动现阶段检察改革规范化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崔晶  毕馨雨 《行政论坛》2023,(6):100-108
在压力型体制中,政策压力的显性传导与隐性转化共同推进基层政策执行。压力运转机制表现为政策前台的“层层施压”与政策后台的“层层转化”,显性压力传导与隐性转化相配合,在层级政府间以及基层政府与民众的互动中实现政策压力的化解。W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执行的个案分析结果表明:基层政府在政策的前台以程序化的政策执行推动显性压力的层层传递;在政策的后台则呈现真实的治理技术,以隐性转化的方式调节显性压力,并最终在民众的配合下融合和消弭了政策压力,使得压力型体制得以正常运转。基层政府的“前台呈现”与“后台配合”,分别遵循了科层制情境下的制度逻辑与技术逻辑。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是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主要途径,政策执行力是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关键要素。政策执行力的构成要素包括政策执行主体、政策执行机制、政策执行资源、政策执行环境等。目前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偏离政策宗旨的行为,利益错位和政策执行力要素缺失是影响政策执行力的主要因素。必须通过架构和开通各种路径以实现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执行力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策的能力,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从现代政党政治看,执行行为的约束性逻辑、执行程序的规范性逻辑和执行效能的调控性逻辑共同构成了党的执行力作用机理。而党的执行力作用机理的内在逻辑对现实中党的"选择性执行""压力式执行""渐变式执行"的优化具有积极意义。通过执行行为的正向约束、执行程序的规范应用以及执行效能的反馈调控可以有效改善党的执行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相似文献   

9.
政策执行在整个行政管理活动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我国政府在施政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公共政策失灵,尤其是政策执行失灵的现象,这对我国政府能力的提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克服政策执行失灵,提升政府执行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2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关注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组织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特别在党的十九大之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新的历史画卷。基于新时代、新环境,基层党建工作要应对新形势、接受新任务、研究新课题。正确开展新阶段党建工作,构建更加坚强的党组织,让党永葆战斗力和生命力,是目前各级党组织的神圣历史使命和重要政治责任。  相似文献   

11.
对提高政策执行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杰 《行政论坛》2009,16(4):38-41
公共政策执行力是一种由内在品质决定的向外张力:它的内核是决定政府行动集中统一的意志力,内核之外是在政府意志统一基础上产生的行动力(包括规划力、组织力、文化力)和昭示政府行动正义性的公信力.目前对政策执行力的认识存在三种误区,一是把政策执行力看成机械操作力,二是对政策执行力标准解释双重化,三是对政策执行不力原因的分析"泛体制化".我国地方和部门权力利益化,政府官员执行政策中越来越严重的投机心理和功利算计,是危害政策执行力最烈的离散因素.因此,培育政府官员的政治忠诚、使命意识、对政策目标的坚定信念,形成高度统一的意志力,是现阶段提高政策执行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求知》2013,(9):45-47
党的十八大面对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和人民的期待,确立了加强党的建设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基调。众所周知.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加强党的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既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保证。在加强党的建设的众多工作中.党的基层组织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拿.  相似文献   

13.
政策执行是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其间关系到三个主要的变量:政策决策者、执行者和目标群体。按照洛伊的分类,政策可以分为构成性政策、分配性政策、规制性政策、再分配性政策。不同类型的政策中,三方变量的关系和行动各不相同,表现出复杂的特徵。总体来看,政策三方之间是在中央最高权威下相互之间有效妥协的结果。然而,妥协可以分为积极妥协和消极妥协,消极妥协是政策实施效力减损的重要原因,消极妥协导致严重的政策执行亏空。  相似文献   

14.
15.
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政府职能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赋税”时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根本路径在于赋权农民,而其实现的关键在于机制。就现实性而言,需要基层政府的职能“优化”而不仅仅是“转型”。新农村建设中的基层政府职能优化必须以“有为”为前提,以“引导”为保证,以“服务”为归宿。  相似文献   

16.
当前,基层矛盾越来越多、工作越来越难正日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各级干部习惯于击鼓传花,将各种矛盾与问题层层转移和下压,使基层不堪重负、不胜其压。如何解决击鼓传花,基层存在三盼。  相似文献   

17.
基层基础工作是全部公安工作的支柱,抓好基层基础工作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深化思想认识,加强队伍建设和落实保障措施是新时期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崔晶 《理论与改革》2024,(1):139-151+167
中国基层政策执行是在国家与社会间的缝隙场域中发生和推进的。在这一背景下,既有研究强调的简约治理或复杂网络治理都难以有力地解释政策的有效执行。在环境压力和组织资源约束背景下,基层政府在时间、空间和政策过程维度上发展出政策执行的各种调适机制,即借助日常与重要工作的共存、督察与迎检的联结、政策执行与考核的融合,来缩小国家治理与地方社会在发展、治理和政策上的差距,进而弥合科层体制与基层自治之间的缝隙。面对不确定的外部环境,组织与环境间张力拉紧,政策执行的弥合作用相应消减。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还需借助基层“松散关联型”治理结构缓解政策执行压力,促进党建引领下各类社区合作组织对于社群合作的引导,形成一种松弛而整合的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优化公共政策执行体制的设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阶段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体制暴露出诸多弊端 ,已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面对以市场为取向的国内改革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双重挑战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体制的构建 ,既要考虑国内多元利益主体的要求 ,又要考虑当今国际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优化公共政策执行体制的基本思路是 :扩大公共政策执行主体 ,促使公共政策执行的同体化与异体化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行政论坛》2019,(5):109-118
基层政府的政策执行力关系到整个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探求基层政府政策执行力的动力机制是提高行政效率、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的题中应有之义。研究显示,鉴于基层政府及其公务员理性选择的多重利益诉求是其政策执行力的动力本质,认定与评价基层政府及其公务员工作业绩进而影响其多重利益诉求的干部考核,便成为基层政府政策执行力的重要动力作用机制。A省B市生态环保政策执行与考核案例进一步证明了干部考核的动力作用,也反映出由于干部考核存在不足而造成基层政府政策执行力提升梗阻的现实情况。所以,不断完善干部考核体系,有助于化解梗阻,调动基层政府及其公务员的政策执行积极性,并为基层政府政策执行力的提升提供强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