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以下简称《代表法》和《规则《)对人大代表采取强制措施的规定不尽相同,主要有: ①对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采取“法律规定的其它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代表法》规定了向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报告的程序,而《规则》对此则未作规定。②对于拘留县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规则》规定应向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报告。而《代表法》规定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1条规定,“被告人死亡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宣告无罪”。这样规定究竟对不对,与我国刑法的任务是否吻合,实践中是否会产生不良后果,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3.
监外执行罪犯又犯罪现象分析王仲秋监外执行罪犯包括人民法院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判处有期徒刑、拘役,宣告缓刑的罪犯,在执行刑罚过程中被裁定假释的罪犯,以及其他被监狱或看守所等监管部门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当前,监外执行罪犯又犯罪现象越来越严重,成...  相似文献   

4.
来信过去,罪犯在服刑期间又犯罪的案件,一直是由劳动改造机关立案侦查。现在,刑事诉讼法公布实施了。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第一款“罪犯在服刑期间又犯罪的,或者发现了判决时所没有发现的罪行,监狱和劳动改造机关应  相似文献   

5.
监外执行,是犯罪分子在社会接受社会监督改造,如果没有再犯新罪,原判决、裁定和决定就不再执行的一项刑罚制度。可见,罪犯的监外执行制度的确立和适用是以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为基准点。司法实践中有绝大部分监外执行罪犯在监外执行期间内自觉接受改造,也能遵守法律,但也有少数监外执行罪犯在考验期内又犯新罪,已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6.
浅议拘役罪犯的假期折抵刑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投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至两天。有的地方在执行过程中,将被判处拘役的罪犯的假期折抵其刑期提前释放。对此做法,一种观点认为不能以假期折抵刑期,理由是:刑法只是规定被判处拘役的罪犯每月可以回家一至两天,并不是硬性规定每月应该回家一至两天,这里的“可以”应该根据被判处拘役的罪犯服刑期间的表现来确定,认罪服法,表现好,可以给予其每月一至两天的假期,反之则不允许其回家。如果将其假期折抵刑期不仅不符合法律规定,而且还会影响法律在执行中的严肃性。另一种观点认为,这…  相似文献   

7.
对罪犯在服刑期间又犯罪的 ,其余刑如何计算 ,直接关系到法律的正确实施。由于法律对此没有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 ,司法实践中 ,有的从又犯罪之日起计算 ,有的从侦查终结之日起计算。笔者认为 ,正确的计算方式应该是从新罪判决之日起计算。根据我国刑法第七十一条规定 :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 ,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 ,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 ,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 ,决定执行的刑罚。这里的“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即我们通常指的“余刑”。所谓余刑应该指对新罪判决裁定宣告时原判决尚未执行的剩余刑期。没有新的判…  相似文献   

8.
随着监外执行罪犯逐年增多,社区矫正监管难度也日益增大,导致重新犯罪现象突出。要从规范监外执行罪犯社区矫正工作各执法环节、建立社区矫正信息监督管理网、完善监外执行罪犯管理工作责任追究制等方面下功夫,减少和预防监外执行罪犯又犯罪。  相似文献   

9.
试论单位犯罪的强制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997年刑法规定了单位犯罪 ,使得单位与自然人一样成为刑法所规定的犯罪主体。单位犯罪强制措施的特点表现为适用对象的多元化 ;主要适用经济型强制措施 ;具有削弱单位的犯罪能力、防止单位继续犯罪和防止单位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等多重功能。单位犯罪强制措施的适用对象应当包括诉讼代表人。只有犯罪嫌疑单位、被告单位可能实施或者已经实施了妨碍诉讼的行为时 ,才能对其适用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社区矫正检察工作实践中,经常会遇到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又犯罪的问题。对暂予监外执行期间又犯罪的罪犯从办理到收监执行,有以下问题需要厘清:一是罪犯暂予监外执行期间又犯罪,应由检察机关哪个部门负责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及开展相关诉讼监督工作;二是罪犯暂予监外执行期间又犯罪,如何计算刑期;三是罪犯暂予监外执行期间脱逃的认定问题;四是罪犯暂予监外执行期间又犯罪的,应当如何收监执行。笔者对此逐一探析,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犯罪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设立专门组织,应对恐怖犯罪恐怖犯罪对社会的危害十分严重,因此,各国政府都对之高度重视。为了更有效地应对恐怖犯罪,开展反恐怖犯罪的斗争,很多国家都设立了专门的反恐怖犯罪组织。如美国设有反恐怖犯罪联邦委员会,负责制定美国的反恐怖犯罪政策, 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反恐怖犯罪工作,发生恐怖犯罪时在总统的直接指挥下,处理恐怖犯罪事件。此外,美国联邦调查局设有国内反恐怖犯罪联合行动中心和反恐怖犯罪处,主要负责国内恐怖犯罪的侦查、处置工作。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在一审审理的一起故意杀人案件中,法院认为公诉机关认定被告人刘XX、金XX犯故意杀人罪证据不足,遂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第(三)项,宣告刘\金无罪。一审宣判后即当庭释放。因存在上诉期及检察院抗诉的情况,对刘、金是否应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有三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不1应对夕]J、金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因为法院已经作9出了无罪判决,不论该判决是否生效,均不能对无【罪的人采取任何强制措施。第二种意见认为,如判l决未生效,应当办理取保候审手续。因为一审宣告【无罪判决后,在IO天上诉期间,判决尚未…  相似文献   

13.
罪犯被私放的时间能否折抵刑期?编辑同志:我院查办了一起看守所管教干部采取批准罪犯“请假”或让罪犯交款等手段私放11名留所服刑罪犯案件。查办中,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即:看守所为纠正违法释放,陆续将私放的罪犯抓回,其中,有的早已刑满,有的即将刑满,有的刑...  相似文献   

14.
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六岁的人犯杀人、重伤、抢劫、放火、惯窃罪或者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罪,有其显著特点,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的犯罪殊为不同。 一、正确理解法条精神 我们知道,党和政府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历来都很关心,对于犯罪的未成年人,一贯坚持教育挽救的方针。我国刑法明确规定,十四岁至十六岁为相对无刑事责任时期。刑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只有犯杀人、重伤、抢劫、放火、惯窃罪或者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罪,才负刑  相似文献   

15.
适应惩治犯罪需要的强制措施熊选国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防止犯罪嫌疑人、现行犯或者被告人继续危害社会,依法对他们的人身自由加以限制或者剥夺的方法,包括拘传、拘留、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和逮捕...  相似文献   

16.
《法治与社会》2005,(12):39-39
问:2005年2月16日下午,我的9岁侄女黄瑞与三位同学在厦门肯德基有限公司所属的华侨餐厅用餐后,到该餐厅内所设的“儿童开心园”玩耍。该园门口立有一块告示牌,牌上写明“该乐园是为身高1.2米以下儿童设立的”。黄瑞在玩滑梯时,摔倒在地,餐厅服务员未发现这一情况,随同黄瑞的三位同学将其送回家。当日,黄瑞在厦门市第一医院就诊,诊断为:右小腿正侧位,见胫骨中下段有约4公分长裂纹,骨皮质完整,踝关节未见异常,请问:儿童在经营场所致伤,谁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7.
18.
缓刑罪犯被改判为实刑的,其已执行的缓刑期间能否折抵刑期?编辑同志:某县法院曾判决一起共同盗窃案的主犯王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判决执行后,检察机关认为量刑畸轻,提出抗诉。经再审法院开庭审理,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三年。王某在逮捕十个月后被一审法院释放执行缓刑,六个月后被依法收监执行。请问:应如何计算王某的执行刑期?对王某已执行的六个月缓刑能否折抵刑期?陕西省镇巴县人民检察院庞明山庞明山同志:缓刑作为一种刑罚制度,是指对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一定期间内有条件地暂不执行原判刑罚。如果遵守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法院改变强制措施的理由对吗?编辑同志:最近,我院对一起案件的人犯批准逮捕后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可是法院在受理案件的第5天(还未开庭审理),以“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无羁押必要”为由将人犯取保候审,予以释放。请问,法院以上述理由改变检察机关的批捕决...  相似文献   

20.
依据代表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得知,在人代会闭会期间,只要对县级以上人大代表采取强制措施,就应经同级人大常委会许可.但由谁向该级人大常委会提请,是由本行政区域内的同级有关司法机关向人大常委会提请,还是由拟采取强制措施的下级(或同级)机关直接向人大常委会提请,对此法律没有规定;另外,对本行政区外的有关机关是否可直接向人大常委会提请,还是通过本行政区域内的有关机关向人大常委会提请,法律也没有做出要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地做法不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