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着眼于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立足于发挥兵团调节社会结构和优化人口资源等特殊作用,对兵团人口发展的重要性进行阐释,进而较为详细分析兵团人口发展现状,提出新时期兵团人口发展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当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尤其是城镇化进展加快以来,随着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必将面临日益复杂的人口发展态势。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面对的问题更为严峻。因此,在加速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实现人口素质、结构和分布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是事关我国新时期经  相似文献   

3.
遵循人口发展规律,中国人口负增长时代正在到来,人口老龄化加速推进,老龄社会主导的人口新局面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立足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转折期,积极研判老龄社会的基本形态、潜藏的挑战和机遇;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多维度开发人口红利,推动城乡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充分认识老龄社会问题的本质是经济问题;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度明确老年人问题的本质是民生问题;转"危"为"机",积极应对人口负增长时代的老龄社会,为新时代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人口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4.
所谓人口均衡型社会是指社会中实现了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之间的动态平衡,并且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人口均衡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和我省取得了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历史性转变的伟大成就,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  相似文献   

5.
人口素质问题是当代中国控制人口、保护环境不可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对人口素质的客观评价不仅是我国正确解决人口素质问题的出发点,更是制定科学的人口战略和创新21世纪人口政策的重要依据,是统筹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针的前提.本文认为我国的人口素质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社会发展状况基本适应.人口素质进化与社会发展的互动规律决定了人口素质问题的实质是人口素质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人口与社会发展是双向互动的关系。出生人口性别比过高、持续时间过长,必然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仍然偏高,必须及时采取综合而行之有效的措施,调控好人口性别结构。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人》2012,(15):43-45
近年来,宁夏通过建立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相关社会经济政策相衔接,政府为主、社会补充、覆盖城乡、公平合理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促进了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营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8.
分析研究吉林省人口状况,对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统筹解决吉林省人口问题要根据地域人口特征制定人口均衡发展政策和规划,全面提高人口素质,积极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发展地方经济,营造吸引人才的社会环境,健全管理体制,对城市流动人口实行综合管理。促进流动人口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9.
人口发展关系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全局的重要问题。了解山西人口的主要特点,对山西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对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传统人口红利逐渐式微,第二次人口红利理论的提出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经济增长开拓了新视角。中国式第二次人口红利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口质量的提升可以部分抵消由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大趋势下,能够充分发挥各年龄段尤其是年长劳动人口的人力资源潜能,重构社会经济生产方式,最终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我国正处于能够实现中国式第二次人口红利的发展阶段并具备将其兑现的现实条件。实现中国式第二次人口红利需要政策制定者基于正确认识人口红利相关理论、把握未来中国人口长期动态、秉持供给侧和需求侧双管齐下等人口治理策略,对社会和市场进行有效政策指引,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趋势下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口流动,作为人类活动的基本行为,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别是21世纪以来,人口流动的变化更趋复杂,规模不断增大,人口发展越来越被政府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认真研究银川市人口流动状况,对于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把人口问题放在社会发展的高度进行审视,在人口思想上突破了传统的社会发展观。这种突破变现为发展的和谐性、发展的主体性、发展的可持续性,社会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目的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中心的发展,即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要清楚认识南昌市人口均衡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必须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口发展规律。科学制定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采取综合措施,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产业分布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构;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口管理水平;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推动城市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大人口观“角度看,人口问题不仅包括数量问题,而且包括质量和结构问题。良好的人口环境,就是要保持适度的人口总量,优良的人口质量,合理的人口结构。从系统科学角度讲,发展问题,不仅是包括通常理解的经济社会发展,实为一个极其复杂的巨系统,可以看作是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五大子系统的组合状态和运作过程。可持续发展,就是指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诸因素的全面持续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人口问题,实行计划生育,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持适度的总量,是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观点,当人口总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时候,就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反之,要么造成生产资料的闲置,要么造成劳动力过剩,都会不同程度地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我  相似文献   

15.
倪洪兰 《唯实》2004,2(12):47-49
一、人口国情与“人均”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认真总结我国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用一种崭新的发展眼光来审视中国的发展问题,他把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这一基本国情视为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邓小平明确指出人口多、底子薄的国情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自身发展的影响。邓小平把人口多、耕地少同底子薄紧密联系起来,并置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地位之上,辩证地看到了人口因素对加速或延缓经济社会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邓小平曾经指出:“人多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生产还…  相似文献   

16.
(1)社会主义社会人口规律的表述和内容一种意见认为,有计划地发展人口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人口规律,这个规律的基本内容包括发展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两个方面。另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人口规律可以表述为有计划地调节人口的再生产,有计划地分配和合理地使用劳动力,以适应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是党和政府在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社会结构转型时期所推行的改善民生、造福百姓的重大举措,人口城镇化作为其核心内容,正是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成都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人口重镇与新型城镇化改革先行者,在其人口城镇化进程中,应当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抓手,着力于营造良好的经济就业环境、公共服务环境与社会文化环境,以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人口城镇化慢于土地城镇化、半城镇化现象仍然存在与新生代农民工持续增加等问题,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职业、社会权利与身份认同,进而促进人口城镇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中国人口发展的主旋律,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从人口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将经历一个快速的人口老龄化过程,人口老龄化将会是21世纪中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成都市同样也面临老年人口基数大、比例高、养老服务需求差异化等问题,文章从成都市老年人口居家养老需求角度入手,尝试分析成都市在解决老年人口居家养老需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能为政府、社会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一、人口结构人口的发展变化受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内蒙古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同时期人口总量变化也有很大的差异。70年代以前人口增长速度快、增长幅度大。70年代以后由于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增长逐渐趋于缓慢。到1996年内蒙古人口230666万,比上...  相似文献   

20.
人口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需要重新认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我国社会在人口方面出现的新问题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以人为本的要求,高度重视新人口问题的解决,通过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和解决人口问题的基本思路,促进人口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