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霞 《党史纵横》2009,(9):23-25
战后中苏旅大行政交收问题缘起于两个国际协议,即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达成的《雅尔塔协定》和同年8月中苏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其附件《关于大连之协定》、《关于旅顺口之协定》。其背景是美苏国共三国四方对各自战略利益的考量和协调。  相似文献   

2.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决战的时刻,旅顺口的历史也书写了令世人瞩目的浓重一页。2月4日至11日,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邱吉尔、斯大林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议,其间签定了《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协定》,其中,有恢复租借旅顺港为苏联海军基地等条款。8月14日,国民党政府接受了雅尔塔秘密协定的条件,同苏联政府签定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其附件《关于旅顺口之协定》(以下简称《条约》和《协定》)。《协定》规定,“为了加强中苏两国之安全,以防制日本再事侵略起见,中华民国同意,两缔约国共同使用旅顺口为海军根据地。”按  相似文献   

3.
解放战争时期,旅大地区作为苏军控制,我党领导的特殊解放区,为建设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1 旅大地区地处辽东半岛南端,西北濒临渤海,东南面向黄海,隔海与山东半岛对峙,共扼渤海湾,素有“京津门户”之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1945年8月,苏联红军根据当时国民党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中苏关于大连之协定》、《中苏关于旅顺口之协定》的规定,进驻大连、旅顺、金州、海洋岛和长山岛,北界石河驿,与辽南的新金县毗邻.并实行军事管制.当时称之“岗里”.尽管苏联当局有《雅尔塔协定》和中苏协定的约束,对旅大地区我党的活动有一定的限制,但实际上是支持和帮助我党建立政权,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旅大地区从日本投降以后,很快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蒋经国对1945年夏随宋子文赴苏联谈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回忆。1945年,美国还没有把《雅尔塔协定》公布以前,我们政府已经派员到莫斯科去进行中苏谈判,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初期在雅尔塔协定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的背景下,苏联基于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和美国对华政策以及中国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对我国东北问题采取双重政策,这种政策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尹虹 《党史纵横》2005,(5):39-40
协迫签约强行驻军日俄战争后,为了攫取更多的利益,日俄双方于1905年9月签订了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条约《朴茨茅斯条约》。条约规定:俄国将旅顺口、大连湾及附近的领土领海的租借权转让给日本,将宽城至旅顺的铁路转让给日本。在条约议和中,两国公然协定在中国东北留驻护路兵。并规定“:两订约国可留置守备兵,保护满洲各自之铁路线路,至守备兵人数,每一公里不过十五名之数。”1905年12月22日,清政府又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清政府承认了日俄条约中俄国让与日本的各种特权,同时开设辽阳等16个城市为商埠,在奉天、营口、安东…  相似文献   

7.
1945年8月,《中苏条约》签订之初,在我们党的报刊上和领导人的发言中,曾公开表示同意这一条约,并给予了高度评价。1945年8月27日,《新华日报》发表了《中苏条约》的全文,并发表社论。社论中指  相似文献   

8.
1945年2月11日,在克里米亚南端小城雅尔塔的列瓦基宫,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在《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协定》(即雅尔塔协定)上签了字。此前,斯大林拒绝了邱吉尔请蒋介石参加会议的建议。但这个协定中关于苏联参加对日本作战的条件,涉及到了中国,其内容主要是:外蒙古现状(后称蒙古人民共和国)将予保持;大连应列为国际港,苏联在该海港内之特别权益将予保障,苏联并得恢复租借旅顺港为其海军基地;中长铁路将由中苏合组之机构共同经营。“雅尔塔协定”中还写道:三国确认,上述外蒙古、旅大…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和周恩来先后赴莫斯科,与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进行了长达两三个月的协商、谈判,终于签订了替代1945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新的条约和协定,从而将中国与苏联的战略同盟关系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这无疑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最重大的外交活动。然而,迄今为止,中国尚未公布有关这次外交谈判的档案文献。只是到80年代后期,才开始有一些关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谈判的电报、信函,以及当事人的回忆录公布于世,使我们得以对这次中苏谈判的过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是,我们仍然无法依据现有的文献和材料,…  相似文献   

10.
1945年2月4日至11日,在苏联克里木半岛雅尔塔原沙皇的夏宫里,美、英、苏三国首脑举行了会议,史称雅尔塔会议.主要计论如何尽快战胜德国,苏联出兵对日作战和战后世界格局等问题。三国秘密签订了一个《雅尔塔协定》,以牺牲中国主权来换取苏联出兵对日作战。  相似文献   

11.
1945年2月11日,在克里米亚南端小城雅尔塔的列瓦基宫,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在《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协定》(即雅尔塔协定)上签了字。此前,斯大林拒绝了邱吉尔请蒋介石参加会议的建议。但这个协定中关于苏联参加对日本作战的条件,涉及到了中国,其内容主要是:外蒙古现状(后称蒙古人民共和国)将予保持;大连应列为国际港,苏联在该海港内之特别权益将予保障,苏联并得恢复租借旅顺港为其海军基地;中长铁路将由中苏合组之机构共同经营。“雅尔塔协定”中还写道:三国确认,上述外蒙古、旅大…  相似文献   

12.
三、苏方精心准备的条约及有关文件草案中苏之间签订一个新的条约以代替1945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问题,在原则上基本商定了。然而,在签订一个什么样的新条约这个具体问题上,中苏谈判又出现了分歧和争论。当时,中苏谈判双方各自的方针发生了一种戏剧性的变化。此前,苏联坚持条约的形式不能改变,即保留旧的中苏条约,而对实际内容可以进行修改。但在确定废除1945年的条约以后,苏方最初提出的新条约却完全沿袭了旧条约的内容。相反,中国以前同意保留1945年条约的实际内容,而在形式上必须以新条约取而代之。但在确定要签订一个新条…  相似文献   

13.
天然橡胶领域的合作,是新中国成立后中苏之间比较早进行的经济合作项目.1949-1953年间,中苏两国领导人先后集中围绕天然橡胶的代购、种植、生产等方面的合作问题,进行了多次沟通与磋商.在充分协商并达成广泛共识的基础上,1952年9月15日,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关于橡胶技术合作的协定》.随后,随着国际政治局势出现了缓和迹象,以及世界市场上天然橡胶的供求关系发生较大变化,1953年5月15日,中苏两国又签订了新的协定以取代此前的协定,中共中央也及时对橡胶种植和生产作出了政策调整.总体上看,1949-1953年间中苏两国领导人在天然橡胶合作方面的磋商,基本体现了相互尊重、互谅互让、互利互惠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美苏对华时局干预与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所以能够召开,是当时国内国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国际上美苏对华时局的干预则是政协最终得以召开的主要因素。当时,美苏通过雅尔塔协定中有关中国条款以及由此产生的《中苏条约》所确立起来的两国对华政策的基本框架,并通过 1945年底的三国外长会议,对战后国共两党围绕政治协商会议所进行的长时间的激烈斗争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最终促成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相似文献   

15.
中东铁路是沙俄根据1896年签订的《中低密约》与1898年签订的《旅大租地条约》两个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东北境内强行修筑的铁路线。其中从满洲里到绥芬河是中东铁路的干线,从哈尔滨到旅大是中东铁路的支线,干支两线构成“丁”字形。中东铁路是当年沙俄控制我国东北与争霸远东的重要工具。1904-1905年爆发了日俄战争,沙俄战败。根据《朴获茅斯条约》,沙俄将中东铁路地线的南端即长春至旅大段“转让”给日本,称“南满铁路”。十月革命胜利后,中苏两国关于中东铁路问题进行了多次反复的交涉。1924年双方签订了《中俄协定》,同意中国政府…  相似文献   

16.
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在开国大典上检阅陆、海、空和公安部队。1949年12月16日,新中国最高领导人毛泽东首次出访苏联。翌年2月14日,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图为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毛泽东对这一条约签订的作用和坚决捍卫新中国权益的历史贡献,并对条约的副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生平第一次踏出国门,出访苏联。此行的目的不仅仅是为斯大林庆祝70大寿。除了祝寿之外,毛泽东还担负了一项更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废除苏联于1945年与蒋介石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然后重新签订一个"既好看又好吃"[1]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然而,此次谈判过程却坎坷异常。就在中苏博弈的过程中,原本是要破坏中苏关系的美国却事与愿违地推动了新条约的签订。  相似文献   

19.
中苏合资企业的终结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补充协定》密切相关,同时受企业内部双方经营管理方面矛盾的深刻影响;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有条件性和保留性使双方在合资企业内部的利益分歧上渐行渐远,《中苏贷款协定的议定书》的签订即是明证。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合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潜在矛盾,使合资企业自创办伊始即蕴含了破裂的内生趋势。赫鲁晓夫执政后苏共高层对合资企业的否定立场及其巩固自身执政地位的需要,则是合资企业在短短4年时间就终结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0.
王潮江 《世纪桥》2007,(2):88-89
1945年8月14日,国苏双方经过艰辛谈判,终于签订了具有多边性质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时中国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外蒙古脱离中国版图;影响了中国革命进程;维护了远东和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