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无名尸体案件,可分为无名完尸案件、无名碎尸案件和无名白骨案件等三种类型。无名尸体案件具有如下特点:1.多采用异地作案或作案后异地抛尸,其目的是为了切断与被害人之间的联系,借此迷惑侦查,逃避法律追究。2.多为熟人关系。如果查出死者身份,作案人就很容易暴露出来。因此,作案人会想尽办法切断与被害人之间的联系。3.尸体身上没有证明其身份的证件或物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或者是由于被害人未随身携带任何证件,也没有其他物品能够表明其身份;  相似文献   

2.
在凶杀及无名尸等案件现场勘验中,常需要提取尸体掌纹。但由于有些尸体已形成尸僵,掌纹面积大且手掌中心部位悬空等原因,采用常规方法提取的尸体掌纹纹线不完整亦不清晰。为此,笔  相似文献   

3.
失踪人员及无名尸体管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公安部组织的全国范围的命案侦破攻坚战的深入,命案中的无名尸体案件成了命案攻坚的一大障碍。以查找失踪人员为突破口,是侦破无名尸体案件的一条捷径,然而现实中这条路却走得很艰难。通过调查发现,失踪人员及无名尸体管理的不规范是制约无名尸体案件侦破的重要原因。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 一九七九年四月二十一日,重庆市梁沱发现一具无名浮尸。死者是个女青年,头面部有十余处钝器伤,喉软骨和筋骨骨折,颈项和四肢捆着二根棉线绳,未发现生前入水的征象,显然是一件杀人沉尸案件。在立案侦查过程中,由于尸体高度腐  相似文献   

5.
在涉及无名尸体特别是无名尸块的刑事案件中,尸源认定对侦破案件有重要意义.个体识别的方法很多,大多是通过尸体个体特征、衣着、遗留物,指纹等来判断分析,随着DNA指纹技术的不断成熟,个体识别的准确性也越来越高.本文收集5例实际案件中通过法医学鉴定进行个体识别的案例,着重对法医学个体识别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讨论,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 人的体貌特征在公安机关侦破案件中,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如:在案件调查中群众对案件加害人、嫌疑人、被害人及相关证人体貌特征的回忆;法医对无名尸体体貌特征的描述;下发认领无名尸体的通报;失主认领无名尸体的依据;根据死者体貌特征进行像貌复原等。  相似文献   

7.
胰腺组织发生自溶后,其生前出血由于红细胞已被溶解,采用传统的H.E.染色法做病理切片检查,往往难于辩认。这是法医病理工作者在处理与胰腺出血有关的死亡案件中,因不能及时进行尸体剖验而遇到的一个实际问题。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解决,所以本文试图采用红细胞膜免疫荧光技术来显示红细胞的存在,以建立一个不受自  相似文献   

8.
无名尸命案侦查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名尸案件,无论被害人尸体原始状态是否完整,或体现其身份信息线索多寡,社会信息因素都可能是导致其形成的制约甚至是决定性因素。其原因包括:一是由于现代社会职业频繁变换,居住生活环境不断迁移,周围关联人群高度流动,形成被害人与其家庭关系人之间的“个人信息互馈隔绝性”;二是由于被害人及其家庭关系人、知情人本身属于社会信息群中的微小群体,或社会关联面狭窄,  相似文献   

9.
1案件简介2004年10月12日,某县城郊河边(两岸是田埂,崎岖不平,仅适行人通行)树下发现一具被编织袋包裹的无名女尸。尸体四肢蜷曲,头颈、胸及双上臂部分被编织袋罩住,于编织袋外相当于尸体双上臂中部用双股胶丝绳呈水平方向捆绑并在右上臂外打结,双小腿被白色编织袋罩住,于编织袋外相当于小腿中段用双股胶丝绳捆绑并在前面打结。2尸体检验尸体为女性,尸长162cm,高度腐败,呈巨人观,衣着完整,体表未发现明显损伤。颈部见一1.2 cm宽电线在颈前交叉并向后缠绕颈项部,取下电线见舌骨与环状软骨间两条宽1cm的索沟向颈两侧延伸并逐渐消失。解剖见:颅…  相似文献   

10.
<正> 尸体检查是法医学最主要的检查内容和法医检案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解决与法律有关的人身死亡原因、死亡性质、死亡时间、致伤物、生前伤与死后伤等问题,涉及无名尸体检验案件,除解决上述问题外,还需进行个人识别查清死者身份即身源情况。特别是碎尸案件及空难、交通肇事、爆炸、火灾等案件,尸体多、尸体残缺不全,尸体的个人识别常是侦查破案、抚恤赔偿的重要环节。本文就目前司法实践中无名尸体的个人识别方法作一综述。目前,在法医检案和侦查实践中,个人识别方法主要有四种:一为直接辨认法,即通过亲友、群众辨认尸体及随身物件确认尸体身源;二为法医物证学方法,即通过检测尸体  相似文献   

11.
利用亲子鉴定进行尸源鉴定,国内外已很常见[1~4],当父母或单亲与子女关系已确定时,鉴定无名尸体或碎尸与其有无亲缘关系,从而达到尸源认定的目的。其中,以父母关系确定,要求鉴定无名尸体或碎尸与父母间的亲缘关系多见[2,3]。但应用该原理对其他亲缘关系(隔代成员、同胞、旁系亲属等)进行尸源鉴定并不多见,本文在实际案件中成功利用同胞血缘关系鉴定尸源2例。现报道如下:1案例资料案例1刘某(男,51岁,无业)2004年5月27日失踪。4d后,于某出租房内提取血迹及人体骨骼数根(已被煮过),案件调查认为,现场血迹及人骨可能是失踪人员刘某。由于刘某无…  相似文献   

12.
在法医鉴定工作中,根据耻骨联合面的形态变化来鉴别青春期后人骨的年龄,已被认为是较实用的方法之一,根据耻骨联合枝角度判断男女性别准确率可达100%。因此,收集和研究人体耻骨联合对碎尸案件、无名尸体案件和重大群死事件尸体的年龄、性别鉴定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收集处理耻骨联合标本工作中,遇到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标本,常用的强碱浸泡法、强碱煮沸法、水煮法都有脏、臭、易  相似文献   

13.
1案例案例1:某男,25岁,某年3月ZI日因故被人打死后抛尸人井,尸体于4月5日浮出水面,遂案发。尸检见其头部钝器伤5处,颈部用铁丝系一体积32cmx28cmx14.scm、重对.Zkg的石块。尸重72kg,井深18m,水深15m,井水温度9.ST。案例2:某女,22岁,某年11月13日因不满婚姻投河自尽,于11月18日尸体浮出水面被发现。尸检见其衣兜内装有铁块、铅锭及轴承8块共7.4kg,尸重slkg,河水最深处4.sin,河水温度15.3℃。2讨论坠物人水尸体多见于他杀案件,自杀事件少见。他杀案件中的加坠物的作用是罪犯为了隐匿尸体不被发现,自杀事件中的加坠…  相似文献   

14.
辩认是指在侦查人员主持下由被害人、证人、犯罪嫌疑人对犯罪嫌疑人、与案件有关的物品、尸体、场所进行识别认定的一项侦查措施。侦查辨认作为一项行之有效的侦查措施在实践中广泛运用,在刑事  相似文献   

15.
辨认笔录的证据归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辨认是指在刑事侦查活动中,侦查机关根据案件侦查需要,在侦查人员或者检察人员的主持下,由证人、被害人或者犯罪嫌疑人对与案件有关的物品、无名尸体、犯罪场  相似文献   

16.
按照公安部规定对于无名尸体均应提取指纹。但是很多无名尸发现时均已死亡较长时间,暴露在外的手指经常严重皮革样化,给指纹提取带来极大困难。经试验作者摸索出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硕 《刑事技术》2004,(3):37-39
近几年,发生在车辆内的凶杀案件日益增多,给现场勘查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车内的凶杀案件现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车、尸同处,就是被害人的尸体在车辆上或在车辆附近;另一种是车、尸分离,车辆和被害人的尸体不在同一地方,有时最先找到车辆,有时先找到被害人尸体。车内凶杀案现场的勘查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案件的性质,判断杀人的动机和目的.判明是抢车杀人还是抢劫杀人或其它;(2)推断作案时间;(3)推断作案人使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双翅目(Diptera)丽蝇科(Calliphoridae)蝇类是最早出现在腐败尸体、尸块上的主要蝇类。在法医昆虫学领域,根据丽蝇科的生活特性,可以较准确地推断出凶杀案或无名尸案的死亡时间(postmorteminter.val,PMI),为案件侦破提供有利线索。本文介绍了丽蝇科蝇类的生物学、形态学特征,并对其在法医昆虫学与分子生物学、数学形态学、法医毒理学方面的联合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浅谈对尸体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良 《中外法学》1994,(3):35-37,48
<正> 据报载,某地殡仪馆因烧错一具尸体,被死者亲属诉至法院,旋即被判决赔偿亲属损失并赔礼道谦。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还发生一起一家大医院解剖病员尸体作病理分析而被病员亲属以侵权起诉的案件,此案是全国首例因医院解剖尸体被起诉的案件,引起自治区和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当地法院已判定医院败诉。据笔者所知,还有地方发生过殡仪馆错发、遗失死者骨灰而引起诉讼的案件。可以预料,此类涉及尸体的案件,以后还会发生。这些案件,涉及尸体的法律属性、亲属的权利、处理尸体的有关部门的权利义务等问题。由于我国法律对这些问题尚无明确的规定,固有加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无名尸体尸源认定的方法主要有尸体相貌、DNA分析、指纹等等。当命案现场中的无名尸体高度腐败时,尸体面容完全改变,相貌辨认条件丧失;同时,高度腐败尸体细胞中的DNA已经高度降解,DNA测序大多难以得到准确结果。对于这类案件,可以通过尸体指纹与生前所留指印的同一认定来进行尸源认定,如何成功的提取高度腐败尸体的指纹是能否通过指纹进行尸源认定的关键。笔者就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案例介绍一种教科书上未提及的高度腐败尸体指纹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