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众》2015,(10)
<正>苏州,素以领风气之先闻名于世,曾经缔造了经济腾飞的"苏南模式"。如今,这座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的江南重镇,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中,既要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发展动能的转换,更要探索法治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全新模式,再铸保持率先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苏州把法治作为全面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2.
洪银兴 《群众》2006,(4):45-47
近日拜读了王荣等同志编写的《苏州之路》和《和谐社会理论与苏州实践》两本书。这两本书可以说是苏州地区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对苏州实施省委提出的“两个率先”发展战略的系统总结,反映了苏州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贵探索和理论思考,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近年来苏州走出了一条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路子。当年苏南人在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中创造了享誉全国的苏南模式,今天的苏州又为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了新苏南模式,苏南模式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得到了创新。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一些地方的少数官员,惟GDP马首是瞻,把“发展是硬道理”等同于“增长是硬道理”,急功近利,一心攀缘,只注重数字不重视人,结果经济上去了,环境污染了,老百姓遭殃了,民心散了,政府的公信力降低了。  相似文献   

4.
文化创意产业给力乡镇经济转型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志强 《群众》2011,(7):65-67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在苏州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闻名全国的“苏南模式”主要指的是通过发展集体经济性质的乡镇企业实现非农业化发展,并反哺农业,从而带动苏南乡镇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呈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模式。我们最近对温州模式、苏南模式和耿车模式进行了学习考察。通过考察,对于借鉴外地经验走自己的路,尽快振兴衡水经济感到信心更足了,路子更清楚了。温州、苏南、耿车模式各具特色,都有自己独创的新鲜经验。温州模式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市场见长,工商结合,以商促工;苏南模式充分发挥集体经营的优越性,以“集体冒尖、共同富裕”为主要特征,工农结合,以工补农,以工建农;耿车模式则在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方面闯出了一条路子。这些模式中的不少具体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学习他们发展商品生产的基本经验。看南方,想衡水,我们感到,要把衡水经济搞活,必须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选择适合本地情况的发展商品生产的最佳模式,走自己的路子。温州、苏南、耿车模式之所以都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们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是当地农民在商品生产实践中的创造和最佳选择。也就是说,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适应  相似文献   

6.
江南古镇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深厚的历史积淀、丰富的文化遗迹、浓郁的人文内涵及古朴的环境氛围广受旅者青睐。从"苏南模式"向"新苏南模式"转型,江南古镇在已有较为厚实的经济发展基础上,不断创新,探寻更长远、更绿色的发展新路。因此,"旅游+"发展模式应运而生,以苏州黎里古镇为代表的一批江南古镇走上了发展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的道路。但由于发展中人流量剧增,一系列新的社会治安问题出现,可从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角度探索解决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凡  曹伟 《小康》2012,(10):42-46
从农转工的"苏南模式",到内转外的"开放样板",再到量质并举的"小康典范",苏州都跑在了全国的前列。2012年,借行政区划调整之机,苏州彻底告别"小城"时代,这座城市新的目标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70、80年代以来,“苏南模式”一词在人们已是如雷贯耳。它是指苏州、无锡、常州三地兴起的以集体经济为主体的乡镇企业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农民自己创造的经济发展模式贡献是巨大的;苏南农民很快富裕起来,在他们增加的收入中,有70-90%来自乡镇企业;在苏南地...  相似文献   

9.
宋言奇 《群众》2009,(11):40-41
改革开放以后,苏南农村地区依靠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以及“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工业化道路,实现了飞跃式发展.这一发展道路被世人称为“苏南模式”。但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苏南模式也带来了一定的生态负面影响,即“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分散式人口与工业布局,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  相似文献   

10.
学习苏州促进商丘──学习考察苏州工商联工作的启示商丘地委统战部副部长孙秀芝苏州这几年经济发展迅猛,经济总量迅速膨胀,他们走出的亦工亦农之路、横向联合之路、外向带动之路、跨国经营之路等等,都有自己的特色,可称为苏南模式。今年春夏之交,我们商丘地委组织了...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6,(4)
正推进江苏在"十三五"时期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正视和着力解决当前客观存在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问题。虽然近年来苏北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多年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但苏北整体发展水平与苏南、苏中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2015年,苏北地区人均GDP仅为苏南地区的44.2%,苏中地区的67.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苏州  相似文献   

12.
张郁 《人民政坛》2011,(2):20-21
这是一次发展民生的总动员。“新一年工作的最大亮点,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旗职下,把推进跨越发展与提升老百姓幸福指数统一起来,把GDP与老百姓幸福感统一起来,让老百姓过上实实在在的好日子。”永春县委书记王远东代表说。  相似文献   

13.
张树成 《群众》2007,(5):53-54
当前,苏南地区的快速健康发展引发了人们对“新苏南模式”的探讨。笔者认为,“新苏南模式”关键在于一个“新”字上,“新”就新在——在改革开放不断  相似文献   

14.
苏州大格局     
《小康》2012,(10):40-41
正2500多年前,伍子胥建造苏州"阖闾大城"时只有14.2平方公里。现在苏州市区已经扩展到了4467.3平方公里,成为一个拥有1300万人口的国际化城市,这里正在重新定义中国城市的概念。从农转工的"苏南模式",到内转外的"开放样板",再到量质并举的"小康典范",苏州都跑在了全国的前列。2012年,借行政区划调整之机,苏州彻底告别"小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年初以来,上海苏州河沿岸公共空间的归属与处置,已成为沪上的一个热门话题。上海市政府历经20年,花了财政几十个亿,好不容易才整治得有点眉目的苏州河,转眼之间,其沿岸地带就成了房地产开发商的所谓私家花园。在苏州河尚未水清波碧之前,就同其两岸一起,被一幢幢摩天大楼挤压劈砍成了丑陋不堪的“城市峡谷”。出于民情民意,该市政府已果断表态,决不允许有人为私利蚕食公共利益,一定要让苏州河造福上海人民。然而,有两个事实已无法回避。一是少数人出于私利确实损害、侵占了上海人民的公共利益,不论这种侵占是为了真金白银还是GDP一类…  相似文献   

16.
在新苏南模式发展的新形势下,苏南各地党组织主要从两个方面创新区域性党建统筹机制:一是紧贴新苏南模式的发展实际,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建立党建工作全覆盖的开放运行机制;二是顺应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创建城乡统筹、区域互动的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并结合苏南的创新实践,对进一步完善机制提出了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7,(15)
正昔日"垃圾加工场",今日"创业梦工厂";过去刺鼻"耿车味",现在清新"耿车蓝"。宿迁市耿车镇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两聚一高"实践,赋予曾经辉煌的"耿车模式"新内涵,成为苏北农村转型发展的缩影和样本。启示一:耿车转型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20世纪80年代,"耿车模式"与"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等并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样板。全镇以乡办、村办、户办、联户办"四轮齐  相似文献   

18.
毛梁瑶  时磊 《中国发展》2012,12(3):82-86
利用招商引资推动经济发展是“苏州模式”的重要贡献,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激发了国内地区间招商引资竞赛,但该文认为,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可能是居民消费不足的形成原因。通过对苏州地区经济发展历程和现状中居民消费支出与其他地区比较,我们发现苏州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对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比重明显偏低,这可能说明苏州的招商引资推动经济发展可能导致居民消费不足从而影响国内需求的扩展。最后该文分析了这种经济发展困境产生的原因,认为地方政府的引资政策偏向可能是比较重要的诱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房价这件事上,国家似乎有点左右为难,房价变成“热得快”,老百姓不愿意,可如果房价朝下跌,GDP又怎么办?银行愿意吗?GDP再跌,就业岂不更惨?GDP每跌1个点,就会有800万人失去工作,受伤的还是老百姓。于是2010年:中国的房价是涨是跌?现在看来,确实是一个难以解开的斯芬克斯之谜。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10月,国务院批复支持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我国首个以城市群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示范区由8个国家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组成,横跨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5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江苏的新使命,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起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示范区建设,2015年2月,专题召开深入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