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身体作为世界上最完美最崇高的艺术品,是最精美也最质朴、最单纯也最复杂的互文性文本;身体是大自然赋予人类至尊至贵的无价之宝,是成就人间奇迹的最初动因和最后奥秘.人类身体是人类灵魂的最佳图画,二者之间的互文关系,是构成身体美学的精华所在.身体美学的建构,是一个交织着“颠覆与重建”的“互文性”过程,是一个“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日常生活化”在“各自零散破裂”与“相互镶嵌咬合”之间循环往复的可无限延展的“互文性文本”.  相似文献   

2.
论当代大众传媒文化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化在经过口语传媒文化和印刷传媒文化两个阶段之后 ,已进入大众传媒文化阶段。作为一种文化新形态 ,大众传媒文化构筑成一种新生的文化氛围 ,成就了新的文化环境 ,为人塑造出与以往不同的全新生存方式。当代大众传媒在文化领域中已划得“势力范围” ,取得独特的文化地位 ,不仅传递文化 ,而且还制约文化、规定文化、生成文化 ,由于大众传媒的作用 ,人类文化与以往相比显现出明显的新特征 :感性化、开放化、生活化。  相似文献   

3.
当代身体哲学尤其是梅洛-庞蒂学说,是以潜在的、尚未的生命的“可能性”而非一成不变的存在的“即定性”、“确定性”为核心内容的。虽然并未使用“自组织”的概念和名称,但实际上其理论代表了当代人类自组织思想的先声之鸣。梅洛-庞蒂哲学为对于中国养生文化根本且具有普遍奠基性的哲学探索提供了重要契机。中国养生文化的生命自组织性既是我们人自身的生命自组织性,同时又是宇宙的生命自组织性,这种养生文化并非仅仅为我们羸弱的身体祛病消灾,也非只是为我们苟延残喘的生命狗尾续貂,而是以一种“上下与天地同流”的“天人合一”方式,使我们通向那种“鸢飞鱼跃,其机在我”的“大生命”的存在,也即通向那种中国生命哲学皆在的“自主、自在、自如”的人生最高化境的存在。与当代人类哲学的“生命治疗学转向”一致,中国文化终极性探索既栖居于形下学,又升华于形上学,既内在于生理学,又超越了生理学,而是以闪烁着“感性光辉”的“身体美学”、“生命美学”为其鹄的。  相似文献   

4.
西方文明产生以来,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身体被理性所规定。灵魂和理智被视为最高级的存在,而身体欲望处于最下层。精神就是人的理性,精神规定肉体,肉体的欲望要被禁止。直到19世纪末期,尼采对生命存在的诗意言说才颠覆了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思想的传统。在身体(存在)与灵魂(理性)的关系中,存在是更本源和更基础的,因此不是理性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理性。  相似文献   

5.
表达自由是各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和自由,同时也是国际人权运动重点争取和保护的基本人权。表达自由有利于促使公民自身内在与外在的和谐,有利于公民自我价值的实现,有利于公民有效地参与社会的运行。表达自由也有利于宪政制度的有效实施,有利于促使政府忠实地履行职责,有利于宪政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疏导和化解社会矛盾。在当今社会,如何保护表达自由得以真正实现,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也是法治国家实现程度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现代民主是以权利为核心的政治制度,因此民主化的实现离不开以尊重权利为根本内涵的权利文化。权利文化通过实现民主价值共识、促进政治制度化和宽容多元政治主体,推动着民主转型和民主的巩固。在民主国家的民主深化和维权国家的民族转型中权利文化的生成都依靠抗争政治的路径,但抗争政治的类型却不同。在前者中,权利文化生成依靠的是正式制度框架内的抗争政治。在此类抗争中,公众虽然反对部分的政治制度,但是对政治体系的整体合法性有高度认同。在后者中,文化生成依靠的则是在正式制度框架外的否定现有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抗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身体主体论立场出发,重构了当代西方美学中的两个身体意象系列——主体系列和客体系列,揭示了两类身体意象的不足和相应理论体系的欠缺,强调当代身体美学研究应该充分重视身体主体性,建构出与身体的复杂性、丰富性、创造性相称的身体意象.  相似文献   

8.
“封面男星”是当今各类媒体中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封面男星”的出现与消费社会的来临有关,其形象经历了一个由“硬汉”到“花样美男”的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消费社会的文化逻辑得以逐步体现.在男性形象商品化的过程中,作为资本的身体实践和作为偶像的身体实践成为了男性形象商品化特质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9.
各种传媒手段对刑事案件的发生、侦查、诉讼、司法监督予以不同方式的传播和解读,使得刑事案件的书写和表达形成一种独特的传媒文化。传媒文化拓展了刑事案件书写的场域,使之从司法适用闭合式书写到现代传媒手段的开放式传播,将刑事案件书写扩充到社会舆论的"公共领域"。通过现代传媒自由解读的方式突破刑事案件司法程序中严格规范写作的禁忌,使司法理念和公共领域媒介文化之间的裂缝渐渐缩小,从而衍生出一种现代媒体化的刑事案件书写新文化。  相似文献   

10.
各种传媒手段对刑事案件的发生、侦查、诉讼、司法监督予以不同方式的传播和解读,使得刑事案件的书写和表达形成独特的传媒文化。传媒文化拓展了刑事案件书写的场域,使之不仅仅局限于司法程序及其适用,还通过对多元文化的参照,借助当时所提供的媒介手段所提供的书写、交流和传播模式,将刑事案件书写扩充到社会舆论的"公共领域"。现代传媒文化与书写文化关系的厘清因此凝聚在对司法行为闭合式书写和公共领域开放式传播界限的严格界定,以及刑事案件司法程序中严格规范写作和现代传媒自由解读不断互渗的默许或者禁忌。  相似文献   

11.
在福柯的学术话语中,身体是权力的基点,是刑罚的受体。从身体的视角考察福柯的刑罚思想,可以发现,身体负载着权力、规训、控制、监禁等诸多法律意义。通过身体改造灵魂,使刑罚走向理性化和制度化,人的社会意义进一步澄明。  相似文献   

12.
论改革开放中的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项伟大的历史任务,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中加强文化建设,则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本战略方针。这个战略方针的具体内容主要是:文化建设的基本宗旨,必须是以人为本,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文化繁荣的基本保障,是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保障学术自由,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文化发展的前途,是面向世界,具有历史眼光,走人类文化发展的共同道路。只有全面贯彻这一基本战略方针,我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新的文化复兴。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身份与文化冲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化身份是文化的时空定在。文化身份的时间性最终在现代性概念中得到确立,全球化则是文化的空间扩展。现代性和全球化一方面导致了一定程度的文化同质化,一方面也在加剧文化乡愁的泛起和文化之间的冲突。一个后儒家时代,一个民族-国家和一种批判的社会主义,在全球化压力下可能遭际的文化冲突,不是模式化、绝对化的文明冲突,而是复杂境遇中种种张力、纠葛和矛盾聚合、共时的后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文学的产业化,传媒、市场、科技所营造的传播生态影响到了文学创作、出版、发行、接受等环节,带来了作品的商业化、创作者的平民化、受众阅读的消费化等文学变革,使"身体"这一后现代文化中的典型现象极为突出。本文将从传播者、传播媒介、传播对象这三个方面入手来分析"身体写作"这一信息科技助推下的商业化、大众化、娱乐化的文学浪潮,以此为视角观照文学的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殡葬活动中一切的事物、现实、感性等诉求都最终归结到“身体”。以殡葬消费产品为切入点,可以看到在具备“线性的”、“平行的”和“交错的”特征的社会时间中,“身体”呈现出未完成状态,“身体”是个人与社会的动态互构中不断增添新的维度的复合性存在。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治国安邦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党执政的重要工具之一,新闻传媒在思想舆论导向、舆论监督、关注弱势群体、关注自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是民族振兴之梦,更是每个人的幸福之梦。幸福的生活期望往往与贫困的生活现状呈背道而驰之势。贫困不只具有物质贫困的一面,在现代民主社会之中,精神的贫困亦让我们担忧。贫困与权利、自由息息相关,而没有自由、权利的幸福生活就像空中楼阁岌岌可危。中国梦的实现道路,是带领人民走向脱贫致富之路,是引导人民迈向自由自主之路,是携手人民奔向幸福至善之路。中国梦的实现必须凝聚国家、社会、个人共同的力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女性身体一直受到男权中心文化的歪曲和盗用.当女性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时,身体对她们而言仍是个难以把握的"雷区".只有在女性的躯体被看成与女性的主体具有统一性时,"身体写作"才终于浮出了水面,女作家才得以以主体的眼光充满自豪地对身体进行审美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从儒家的“发乎情,止乎礼”与道家的“发乎情,止乎游”,历经了禅宗的“发乎情,止乎觉”,明清之际启蒙美学主旋律变为“发乎情,止乎情”。它代表着中国美学在与“西天”佛教文化对话后的成熟,距离最终的突破,距离“五四”之际王国维、鲁迅的探索,乃至距离后来的从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奠基于“万物一体仁爱”新哲学观基础上的情本境界论生命美学的探索,都只有一步之遥。  相似文献   

20.
"灌输"一词较早已经使用在教育中了。在它的历史发展中,相继出现过诸多关于"灌输"教育的重要理论,也发生过积极的作用。德育发展到今天,现代德育中的"灌输"教育也有过一些问题出现。怎样更好地把握"灌输"教育的科学内涵及实质,对促进现代德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