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鲁民 《学习月刊》2013,(19):17-17
明嘉靖四年,徐九思任江苏句容知县。任职期间.他在县衙前竖立一座石碑.碑上是刻的他画的一棵大白菜,两侧题写了一幅楹联:“民不可有此色.士不可无此味。”他在句容九年,为官清廉,自奉节俭,办事公正.不徇私情,深受百姓爱戴.徐九思逝世后.句容百姓为了怀念这位清官.捐资在茅山建造了一座“遗爱祠”.予以供奉。  相似文献   

2.
明嘉靖年间,在海瑞之前有个徐九思,其清廉惠民、勤于职守的名声不亚于海刚峰。徐九思,字子慎,江西贵溪人,嘉靖巾任句容(今属江苏)县知县。九思为官自奉清廉。力行勤俭。他“生平不嗜肉,惟啖菜”。居堂中挂一幅青菜图,旁书:“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以此来鞭策自己。  相似文献   

3.
孔子为官从政仅四年,但他一生都在评政、议政,品味其为官之道,感悟有三:为官要“志于道”、要走“正”道、还要善“权”道。  相似文献   

4.
陈鲁民 《奋斗》2006,(1):62-62
曾国藩在《曾文正公集·答黄廷瓒》中谈到为官之道时说:为官需做到“四耐”。“不为大府所器重,则耐冷为要;薪米过时迫窘,则耐苦为要;听鼓不胜其烦,酬应不胜其扰,则耐劳为要;与我辈者,或以声气得利,或以干请得荣,则耐闲为要。”他虽然讲的是旧时为官之道。但对今日如何做官仍有借鉴意义,有此“四耐”,不急躁,方可把官做稳、做好、做出名堂,以不负百姓厚望。  相似文献   

5.
观点     
《廉政瞭望》2012,(5):10-11
新时期领导干部怎样做人做事 最新一期《求是》杂志刊文指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必须时刻牢记为官民为奉.始终坚持忠于人民、执政为民,需要做到四点:一是为官学为先,领导干部要善于学习;二是为官干为重,领导干部要勤于实践;三是为官民为本,党员干部要坚持执政为民;四是为官廉为贵,党员干部要做到清正廉洁。  相似文献   

6.
“为、位、畏、威”四字相连,并非文字游戏,其间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为官之道。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铁腕惩贪腐、重拳扫"四风",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和禁令,规范干部从政行为,"为官不易""官不聊生"成为了许多干部的真实感受。"为官不易"是现代社会公务员职业的正常现象。如果从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来说,"为官不易"本是共产党干部应有的状态。要固化"为官不易"的成果,使"为官不易"成为一种新常态。  相似文献   

8.
正文彦博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他小时候是一个"神童",为官时是一位贤相。他能文能武,侍奉过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名君主,出将入相达50年之久,封潞国公,堪称朝堂上的"常青树"。其藏器隐睿的为官之道让君主重视,其广举贤良的做法也为人称颂。  相似文献   

9.
奖掖后进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7,(8):45-45
官至吏部侍郎的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不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而且为官正直,好打抱不平,强调“大凡物不得其平则呜”。然而,善察的他在为官过程中考察官吏也有走眼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为官须知六正六邪西汉光禄大夫刘向往《说苑》中谈到为官之道时,把所有的官员分为12种,列为“六正六邪”。“六正”一、高瞻远瞩,防患未然,此为“圣”;二、虚心尽意,扶善锄恶,此为“良”;三、夙兴夜,进贤不懈,此为“忠”;四、明察成败,转祸为福,此为“智”...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一系列治国理政措施的强力推进,特别是狠刹“四风”、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以来,一些公职人员“为官不易”的感叹、“为官不为”的表现逐渐显现出来,引起社会各阶层的高度关注和热议。一些新闻媒体对此“长枪”“短炮”纷纷开火,道德喊话、行为规劝不绝于耳。这种舆论“围剿”能有多大功效呢?笔者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12.
为官当作为     
《求是》2014,(15)
<正>随着反"四风"力度不断增大,党风政风清风阵阵,干部群众交口称赞。但与此同时,一些官员却开始自嘲"为官不易",甚至发出"官不聊生"的感叹。受这种情绪影响,"为官不为"的现象开始蔓延,对此万万不可等闲视之。为官本当有为,而且要大有作为。但"为官  相似文献   

13.
"为官不为"是当前亟须面对和解决的吏治难题。"为官不为"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以胆小怕事"不敢为"、失去好处"不作为"、贪图安逸"不愿为"及行为受限"不能为"四副脸谱示人。作为世界性难题,国外主要采取依法公开考试,亮绩择优录用,从源头预防"为官不为";科学绩效考核,依绩升降奖惩,以考核整肃"为官不为";注重监督管理,立足抓早抓小,用监督抵御"为官不为";强化惩戒举措,出重拳动刀子,以严惩整治"为官不为"。我们应完善选拔任用机制,公开公正公平选拔,筑起"为官不为"防火墙;健全政绩考核体系,创新政绩考核方法,祭出"为官不为"撒手锏;构筑无缝监督链条,织密立体监督网络,拧紧"为官不为"制动阀;构建"为官不为"者淘汰机制,对"为官不为"问题形成强大威慑,多措并举形成合力重拳规制"为官不为",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14.
这题目已在脑海里酝酿了好些年。之所以一直没有成文,一曰:自己“根底”太浅,担心说不好;二曰:自己尚未成“官”,怕人家见笑。今天所以斗匿谈一谈这一话题,原因有四:一是这些年一直没有放松读书、学习。多少也积累了些学习经验;二是平时注意做人及注意观察别人如何做人;三是自己多少也算个小官,平常也注意学点为官的道理;四是江总书记发表“三个代表”重要论述后。举国上下都在学习、贯彻。在这样的氛围里,谈谈读书、做人、为官极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前线》2014,(1):116-117
孔子的爱民思想是其“仁爱”思想的重要内涵。《孔子家语》中的《入官第二十一》是系统阐述孔子为官之道的篇章。孔子在该篇章提出为官之道的五个方面:第一,修身为从政之本;第二,为官治民应了解民情,顺应民情,并据此制订切合于民的政策;第三,为官治民要爱民,待民以宽,不可苛求于民;第四,为政者凡事要以身作则,为人民树立表率;第五,为政者要慎择左右。其中,涉及爱民的就占了两条,以下节选关于“顺民爱民”思想的段落。  相似文献   

16.
孙建年 《唯实》2015,(1):57-5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作风建设开局起步,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从严管党治党,从严正风肃纪,推动作风建设取得明显好转。随着反"四风"的常态化,少数干部发出了"为官不易"的感慨,进而演变为"为官不为"的怪象。一些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作风状况上处于"亚健康"状态,成了作风建设的"拦路虎"、"绊脚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对"为官不易、为官不为"的现象进行了严厉的鞭挞,要求党的干部"自当在其位、谋其政,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就必须出重拳、下狠招整治"为官不为"现象,打掉这只"拦路虎",搬走这一"绊脚石",充分调动和激发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  相似文献   

17.
张研 《党课》2013,(16):66-67
“为官避事平生耻”,这是一句古话,其意大致是为官从政应在其位谋其政,以敷衍塞责、怕事躲事为耻。如果把“官”当做一种职业,把“事”理解为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这句话对于今天的领导干部来说也是适用的。作为党的事业的中坚,领导干部应当具有勇于任事、敢于担责而不一味避事、无所作为的意识和境界。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四铁"要求,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铁一般担当是铁一般信仰、信念、纪律的落脚点。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培育敢担当、善担当、能担当的精神。铁一般担当以忠诚为魂。做事先做人,忠诚是根本。忠诚是人的美德,更是领导干部必备的操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官之本在于为官一场,造福一方;为官之理在于讲奉献;为官之德在于清廉;为官之义在于明法。"党员领导干部的本、  相似文献   

19.
吴作明 《学习月刊》2014,(15):17-17
某日闲聊,有人说:“如今,为官不贪不占不干,也算是好官了”。笔者不敢苟同。也不赞成这种观点。因为为官标准太低了,“官念”太落后了,应予纠正。为官不贪不占是党和人民的起码要求和为官的基本标准,不贪不占顶多算是个清官,不能算是一个好官。  相似文献   

20.
曾国藩为官之道贯穿于四个方面:勤以治事、恕以待人、廉以服众和明以应务,充分体现了"血诚"、"克己"、"中道"的特点。一方面,居官自律,足为后世之典范;另一方面,建功立业,堪当护国之柱石。我们要正视其为官之道中圆融自保的世故以及无法去除的时代烙印与阶级意识局限,也要汲取其智慧,即为修身、处世、治国、理政提供的启示:大兴实干之风,注重人格修养,厉行廉洁自律,强化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