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脚点在"实"上.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身体力行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民办事的心要实诚、为民办事的干劲要十足、为民办事的行动要落在实处,"用心""动脑""使劲"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 不忘初心,坚守为民情怀,"用心"弄清群众急难盼愁.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时期,人民群众的需求都在发生深刻而又复杂的变化,办实事的内容因此而变.我们应顺应时代潮流,始终与群众交心,通过深入走基层,摸清群众所需所盼,知晓困难群众疾苦,才能做到办实事顺民心、合民意.我们要有群众"难"干部帮、群众"盼"干部办、群众"愁"干部分忧的服务态度,不断密切干群关系.我们要把实事办好,切忌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当成一场活动,活动结束实事一件也没办成,让群众"望眼欲穿",干部却"足不出户".  相似文献   

2.
付长江  吴磊 《当代贵州》2011,(32):48-48
走进贵州省正安县各级"党务政务服务中心(站、点)",一派为民服务的新气象扑面而来。前来办事的群众交口称赞:"到中心办事,更方便更快捷,党和政府与我们更亲近了!""党务政务服务中心"成了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连心桥",为民办实事的"工作站"。"为群众服务,值得!"  相似文献   

3.
坚持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我们党赢得群众拥护、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原因。党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虽然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由于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尽心竭力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所以,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党和政府为群众办事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过去想办但办不了的许多事情,现在不仅有能力办,而且有条件办好。然而,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导干部办的涉及老百姓的事,有些老百姓却不买账,而且意见很多。这一现象值得重视。究其原因,根本的一条还在于我们少数领导干部干事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4.
"为老百姓办实事,让老百姓得实惠,这就是我理解的群众路线。"紫云县石板井村村民、"顶云经验"亲历者之一的陈高忠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本刊记者深入到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请他们谈认识、谈感想、谈体会、谈打算。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最终的落脚点在务实为民,让老百姓得实惠,关键要转变作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这是全省各级党员干部普遍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黎明 《党的建设》2013,(11):25-26
主人公心声:“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不能仅当工作,而要当事业来干。” 记者点评:她扎根基层22年,竭尽全力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优异的成绩,赢得了老百姓的尊敬和爱戴,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模范实践者。“好书记”既是群众对陈冬梅的由衷赞叹,也是对党的基层干部的最大褒奖。  相似文献   

6.
丛莲 《江淮》2011,(12):53
某县委书记在干部大会上说:很多时候,为民办事的资金没到位,没有关系,可以千方百计争取。但如果和群众的感情不到位,就成了大问题。感情到位,工作才能到位。感情深,才能心贴心。感情到位,工作就做好了一半。细细品味,这话颇有道理。如今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在为民办实事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实践》2021,(6)
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一线、深入群众,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的心坎上。我为群众办实事,贵在服务群众作风实。  相似文献   

8.
方付建  张丹 《学习月刊》2009,(11):43-44
笔者在基层调研.经常听到基层群众反映.中央和省的政策是好的,中央领导人是为老百姓着想的。与之对比,很多群众对基层政府和官员就颇有微辞.认为基层政府腐败现象严重,不为民办事,不为民着想。而在一些群众的印象中,基层干部整天“吃吃喝喝、拉关系、跑场子”.一派官僚作风。基于这种认知,群众对基层干部的评价较差.  相似文献   

9.
《理论与当代》2008,(8):51-51
徐曙光在6月29日的《中国纪检监察报》上撰文指出:为了方便基层和群众,一些省市在党政机关推行“无缺位服务”制度,要求有服务职能的各级单位,在工作时间不得以任何理由不对外办公,或以办事人员不在为由让前来办事的群众“改天再来”。制度规定,如果群众遇到和发现办事机关有“改天再来”这种推诿行为,可直接向市委、市政府督办部门举报,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直接向市领导投诉,一经查实,将按行政不作为和工作失职的有关规定,对当事人和单位主要领导做出严肃处理。这个政策一出台,即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机关工作人员只有真正视广大老百姓为自己的“衣食父母”,  相似文献   

10.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党的百年非凡历程中汲取宝贵启示,就要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不断把党史学习成果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具体行动 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要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的"急难愁盼"出发,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  相似文献   

11.
2003年9月1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举行“司法为民为群众办实事”新闻发布会,就如何着力解决好社会普遍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司法活动中的热点问题,向社会公布了北京市各级法院8个方面50项司法为民新举措。年末,市高院组成7个检查组,对口检查了各法院落实50条便民措施的情况。截止目前,已有44条基本落实。打造绿色诉讼通道“官司打得起,耗不起”,这一直是令老百姓十分头疼的问题。如何在司法过程中真正体现公正与效率,贯彻司法为民、为群众办实事的宗旨和要求,本市法院系统各显身手。2003年10月8日,在海淀区人民法院山后人民法庭,张先生再不…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种执著,历经风雨始终不渝:有这样一种情怀,身在病床心系民众。本期讲述两位基层干部的故事,他们虽重病缠身,但依旧把群众的事情放在首位,勤勤恳恳地为老百姓办实事。这两位爱岗敬业、真情为民的优秀党员干部,以顽强的意志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出不平凡的人生。  相似文献   

13.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不仅需要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更要具备与群众需求期盼相适应的能力素质和工作本领。近年来,北辰区委牢固树立群众工作导向,以为民办事为宗旨,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不断提高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服务能力,努力满足群众最根本最直接最现实的需要,使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群众的脸色是反映群众情绪的晴雨表,党的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注意体察群众的愿望,时刻把群众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把群众的情绪作为决策、办事的重要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应十分“在乎群众的脸色”,从群众的“脸色”中找到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切入点。但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干部却并不“在乎群众的脸色”。在他们的眼里,群众的脸色无关紧要,为老百姓服务是“长线投资”,成本高、见效慢,不如搞点“短、平、快”,更有利于上级尽快“了解自己”。他们“不怕群众不满  相似文献   

15.
每年各级政府都会投入许多资金来为民办实事,而且政策和资金越来越向基层倾斜。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应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但现实中人们常常看到:政府投入不少人力、物力、财力为群众办实事,有时群众还是不满意,甚至存在质疑和"不买账"等现象。  相似文献   

16.
近期,随着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出台,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受到老百姓的高度赞扬。由此笔者想到:一个官员的好与坏.群众有群众的标准.你对他好,能为他办事,自然就会说你好;你对他不好,不为他办实事,当然就会“差评”不断。  相似文献   

17.
正去年10月份以来,兰陵县以加强党的建设为统领,深化拓展"莱西经验"时代内涵,践行网上群众工作路线,将初心和使命落实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具体实践中,建设"兰陵首发"网上群众工作平台,在为民办事中锤炼了过硬干部作风,在服务群众中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在宣传群众中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成为兰陵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有益探索和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8.
干部下基层,为民办实事,好。未下去者怎么办?有人说,这很简单,等我下到连队,也给群众办实事不就得了。乍听,此话似无可非议,细想又觉得有点不对劲。 不可否认,下基层的同志,可以和群众朝夕相处,比起在“上面”,为民办实事方便些。但这不等于说,为民办实事是下基层同志的“专利”。实际上,下  相似文献   

19.
沈沉 《前线》2013,(9):69-70,73
每年政府都会投入许多资金为民办实事,但现实中人们常常看到:政府投入不少人力、物力、财力为群众办实事,有时群众还不满意,甚至存在“不买账”等现象。问题出在哪儿?应该如何改进?北京市朝阳区委、区政府从转变作风和改进方法上人手,在居民百姓中广泛开展“党政群共商共治工程”,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办实事儿之前先听百姓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李海洋 《当代党员》2009,(12):29-29
密切联系群众,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帮助群众办实事。“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老百姓最讲实惠,最相信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单位和干部把实事办成虚事的还真不少:一些地方公之于众的实事项目成了“作秀工程”、“形象工程”,甚至变成“豆腐渣工程”;一些干部图形式,赶时髦,沽名钓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