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会创办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杂志,经过几个月的筹备,最近即将创刊。 一年前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把政治体制改革作为历史性的重大课题提上我国的社会发展进程,不论是从我国30多年来所走的曲折道路的角度,还是从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来看,这一抉择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的政治空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绝对不是一个单纯的行政改革问题,无论是从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的筹划上讲,还是从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的关联结构看,抑或是从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的举措上分析,当前中国政府体制改革都确确实实地是一个政治问题.就此而言,有必要翻转原来从行政到政治的被动取向,转向从政治到行政的主动改革取向.因为只有解决了制约改革成效的权力来源合法性问题,才能为一切权力运用困难的解决提供最为可靠的基本制度保障,从而为真正进入现代的中国改革提供当下最为急缺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如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作进一步探索的课题.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因此,解决这一课题思路之一,就是要认真研究历史,从中吸取经验.如果把政治体制改革放到整个社会主义改革的发展过程中去分析、总结,历史告诉人们,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关键要处理好三个重大的战略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理论的历史渊源,正面的继承和反面的继承 关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我曾经作过这样一种概括:1975年的全面整顿,是这个理论诞生以前的直接酝酿,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这个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起点,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这个理论在拨乱反正和改革起步中逐步展开,形成主题,从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这个理论在全面改革中逐步展开,形成轮廓,从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四大,以1992  相似文献   

5.
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我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国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从此,中国进入了一个以改革为鲜明特点的历史时期。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会全以来,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改革的市场取向。此后,我国的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并在各个领域展开。这样,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从科技体制改革到教育体制改革,以及各种管理体制的改革,在中国大地上形成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19…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邓小平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对于我国行政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服从两个需要在邓小平的改革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已经提出作为政治体制改革主要内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1980年8月18日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著名讲话,更是系统地论述了这一问题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他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有机统一体,三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它的培育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从感性到理性的逐步探索过程,既有广泛的理论基础,也有现实的针对性,必须全面理解与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自觉践行,逐步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三大以后,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进行,政治实体、政治组织之间的互相关系得到理顺,它们自身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得到调整,这就使原有的党的领导方式愈益显示出不适应,迫切地要求对它实行改革。这一改革主要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党对自身领导方式的改革,一是党对其它机构和组织领导方式的改革。 改革党的领导方式,首先应当重视改革党对自身的领导方式,主要内容有:  相似文献   

9.
制度创新作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与本质,是我国在迈向政治现代化的过程中的内在要求、动力和核心,可以为我国政制发展提供现代公民文化生态、引导政治行为与强化政治理性以及推动制度化的政治制度的创建。建国以后,我国政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路径依赖现象,这种依赖一方面使好的政治制度得以延续,能为以后的政治发展提供一个基本的模板和发展指向,另一方面它可能使一个坏体制"顽强"地生存下去,要改掉它比建立一个新的体制度还要艰难。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要取得突破必须实现政治发展的路径创造,在党政关系、改革理念和权力制约等方面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寻求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大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探索干部任用制度改革的新思路,浙江省委组织部于1987年12月举行了干部任用制度改革讨论会。现将讨论会上提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加速政府职能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转换政府职能的时机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6年多了。政治体制改革,尤其是转换政府职能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从改革时间和力度来看,无疑,政治体制改革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滞后有其规律性,从资本主义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在吸取苏联政治体制发展的经验教训和总结思考建国三十年来政治发展道路的基础上,对政治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但仍然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还需要在新世纪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将协商民主制度化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大探索和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借鉴了西方民主理论的协商民主理论的名称,但内涵具有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几十年实践经验的提炼、概括和总结。在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从理论和制度两方面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4.
理清思路是进行选择的前提。政治体制改革较之经济体制改革其难度和风险更大。文章提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着三重选择,即改革的模式选择、改革的时机选择和改革的突破口选择,并在具体展开上述分析的过程中较深入地讨论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路问题,最终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三重选择提供了一个明晰的解说和意见  相似文献   

15.
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设想,把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设想,提到了全党的重要日程,在党的十三大精神鼓舞下,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它标志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  相似文献   

16.
工会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胜利完成这一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以党的十三大精神为指针,依靠广大会员群众,通过实践,逐步探索,有计划地、积极稳妥地进行。 那么,工会的自身改革应从那些方面着手?怎样进行改革呢?下面结合自己工会工作的实际,进行初步地挥索。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准备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本文主要从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的主要特点,即求实性、革命性、科学性等内在特征出发,阐释邓小平在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所做的贡献,这对于我们深刻领会和把握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推进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处理好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使两者同步发展,这是深入改革的关键。其理由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定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互为前提,必须同步发展;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决定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密不可分,必须同步发展;从改革的实践看,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从建国初期到现在,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已经进行50多年了。这50多年中,特别是近30年来,我们在政治体制改革上虽然有过反复,但是总体上说,已经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进展。其中尤其可贵的是,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真总结和研究这些历史经验,对于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重要价值。王贵秀教授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之路》一书,就是对我国长期政治体制改革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的一个可贵尝试。在该书中,王贵秀教授通过总结政治体制改革经验教训所提出的几个问题,以及他对这几个问题所阐述的理论见解,突出表明了这样几个重要观念,即政治体制改革是…  相似文献   

20.
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历程,尽管邓小平没有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理念,但毫无疑问,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开拓,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根本性的历史基础。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既是启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民主政治的标志性文献,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全新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的一个历史起点。1986年至1987年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总体设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思想的雏型。1992年"南方谈话",作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指针,更是将实际上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升华到了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