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总论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与红军长征的胜利/崔广陵八一6科学严整的社会主义改革论/林祥庚/l—ZO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汪青松/l—28肃反发生扩大化的另一个原因/路海江八一50邓小平对毛泽东商品经济理论的开创性发展/陈朝响/2一二市场经济与为人民服务/文痒金建明/2—45近两年中国现代史研究成果概况/高峻/2—64试析中共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抗日统战关系的特点/高正礼/3—7从政治社会化角度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教育/王鹏罗嗣炬/3一13从孙中山和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文化观的趋同性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文化基础/陈金龙/3——48关…  相似文献   

2.
一、毛泽东思想研究 关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研究的几个问题/房成样八一3 毛泽东思想研究: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王世谊/2-3 试沦青年毛泽东的人格理想/张春英/4—3 毛泽东合作化高潮中的防“左”及其未能贯彻下去的原因/范守信乃一3 毛泽东晚年错误的思想方法论探源及其启示/郑 镇/5-9 毛泽东与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V潘敬国张 颖乃一18 略论毛泽东过渡时期的农业合作化思想/徐长春/6一3二、邓小平理论研究 自觉与自发的耦合/钟家栋/]一7 论邓小平理论经受的四次严峻考验/熊 军/l~12 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祖国统一理论的坚持和发…  相似文献   

3.
日本琉球大学副教授天儿慧认为,日本对中国革命史(从辛亥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研究,正处在大的转变时期,并形成了两种带有特点的研究倾向。所谓转变,就是重新认识以前那种以毛泽东为中心,或以中共党史为中心描绘中国革命史的基本倾向。他在回顾自己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情况时说,在通过研究毛泽东来考察中国革命时,就形成“毛泽东的革命运动过程=中国共产党史=中国革命史”的典型框架。可是,把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进而又和中国革命的主流直接用等号连接起来,怎么能不出现严重缺欠呢?首先,这种框架有一种倾  相似文献   

4.
一、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 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做伯英/5~3 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当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曾一石/5—11 浅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对于历史经验的总结/巩玉闽乃一16 江泽民对邓小平经济理论贡献初探/李天华/6——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国历史的转折/唐培吉/6—8 陈云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贡献与启示/石文静/6一回2 从“一元化领导”到“党政分开”—一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领导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林常颖/6—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人业/史习培/6—18 二、刘少奇诞辰100周年纪念 刘少奇对发展巩…  相似文献   

5.
自1985年高校政治理论课“中共党史”改为“中国革命史”以来,“中国革命史”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摸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厂教学效果。根据第六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精神,“中国革命史”课程又将改为“中国革命的理论与实践”。面对这一课程设置的重大改革与调整,笔者以为,虽然课程名称、体系变了,教学内容的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八一起义无疑是一个有着重大意义的事件。八一起义是如何决定的?从起义的提出到最后的决策,期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这些问题曾经困扰过众多党史工作者和关心这段革命历史的群众。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档案馆将一批有关八一起义的历史文献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7.
籍赘麒卷首语新世纪感怀1一l齐心协力促进福建新发展 —祝贺省“两会”胜利闭幕2一l一起来研究四个问题3一1研究四个专题要注意防止形式主义4一l总结经验开拓进取 —纪念哎福建理论学习》创刊二十周年5一1大力弘扬不懈奋斗的五种精神6一l光荣属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 —庆祝中  相似文献   

8.
从“五四”算起,到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三十年间的中国革命光辉灿烂,震撼世界。其中南昌“八一”起义后由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胜利道路,尤其彪炳史册,光照千秋。中央苏区的革命斗争,在《星火燎原》等纪实文学中,曾经有过艺术的反映,受到读者好评,但还未达到家喻户晓的  相似文献   

9.
一、学术评论学科建设视野下中共历史研究的学术化分析——兼回应何云峰的批评/沈传亮/1—4三谈关于中共党史史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兼与张世飞商榷/周一平/5—4“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小报”文献及其研究价值/郭若平/5—9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之断想/丁俊萍/6—4二、问题研究中共关于农民土地所有权实行公有的错误及纠正与共产国际/盖军/1—9民主革命时期中共探索执政模式的历史考察/齐卫平/1—16毛泽东与1958年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朱启友/1—23五十年代理论界关于“厚今薄古”的论辩与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李方祥/1—37中国共产党增强阶级基…  相似文献   

10.
自1985年我国高等学校将“中共党史”课改为“中国革命史”课后,史学界不少同志就中国革命史的称谓、研究对象、始讫点等有关学科体系问题,作了积极有益的探讨。现将研究成果择要述之,供同志们参考,以便推动进一步完善中国革命史学科体系的研究工作。一、关于中国革命史的称谓葛仁钧提出,应将“中国革命史”改称  相似文献   

11.
一、总论略论“七一”讲话对党建理论的若干重大创新 /郑又贤 / 1— 4“三个代表”思想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游国斌 /1— 8群众路线与群众运动 /成林萍 / 1— 16试论刘少奇、毛泽东与“实事求是”/杨菲蓉 / 1—2 6论中国共产党人对 1930年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推动 /肖立辉 / 1— 5 0党史研究工作要为迎接十六大作出应有的贡献 /李君如 / 2— 4中国特殊国情、特色道路与现代化 /郑德荣 李洪河 / 2— 2 4建国前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五四运动评论述评 /梁 磊 / 3— 4 0近代教会学校对福建女性启蒙的影响 /赵 容 /3— 6 7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开…  相似文献   

12.
中共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大问题,只有不断思考研究的路径与方法,才能推动革命史研究的不断前进。中共革命史是一幅内容丰富的历史画卷,其中既有政治、经济、军事,也有社会、文化与生活,革命日常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革命日常史”希望通过探讨组织与群体的日常(生活)和宏大问题的日常面相走进生活世界,丰富对中共革命的认识,提升其历史解释。通过具体的个案实践可以发现,“革命日常史”是可行的,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3.
《党史研究与教学》2008,(1):F0002-F0002
王海光,1954年生,山东人,中共中央党校硕士。现任中共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从事中共党史社会主义时期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与方法,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文化大革命”史,中国现代化问题。著有《旋转的历史》、《折戟沉沙温吐尔汗》、《从革命到改革》等学术专著。合作著述有:  相似文献   

14.
被称之为中国当代革命历史形象教材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写了那么多的当代革命历史事件,却唯独没有“八一”南昌起义,没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15.
将阅读与接受史的研究方法引入中共革命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革命理论著作在中共构建政治文化、推动革命动员的过程中起到了深远的作用。因此,研究中共革命理论的接受史,具有推进阅读史及中共“学习史”、政治教育史等研究的多重意义。如何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本文将从中共革命理论阅读与接受史的范围、方法以及理论接受与革命生活、革命实践的关联三个维度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6.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在解放了南昌市后,创建的“八一”革命大学,实际是临时干部培训班。在“八一”革命大学的学员结业后,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八一起义无疑是一个有着重大意义的事件。八一起义是如何决定的?从起义的提出到最后的决策,期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这些问题曾经困扰过众多党史  相似文献   

18.
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长期执政的源泉与动力,是百年大党伟岸形象塑造的关键因素。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持之以恒地磨砺自我革命的利刃,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各个阶段始终重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逻辑理路从“为人民服务”到“人民至上”,从“目标导向”到“问题导向”,从“关键少数”到“绝大多数”,始终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及魄力对标和聚焦历史任务及时代课题,为从严管党治党、巩固执政根基、加强党的建设等提供了应对世界变局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9.
李育鹏 《世纪桥》2004,(1):25-26
在中共党史特别是军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八一”南昌起义,标志了我们党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极其危急关头,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声响亮回答。从1927年8月1日,党领导和组织南昌起义这一天起,到1949年10月1  相似文献   

20.
何组 《党建文汇》2007,(6):14-14
车厢里有“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斗争史陈列展,有红军的斗笠、特制的步枪、砍柴的镰刀、挑粮的扁担,并播放着井冈山、庐山和南昌的电视风光片……这部车身喷绘江西旅游景点图案的“红色之旅”列车,可以说是近年来“红色旅游”与铁路相结合而驶入“大提速”阶段的生动写照。从南湖红船到井冈翠竹,从遵义霞光到延安宝塔,这些正成为我国新的列车运行图上引人注目的“红色画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