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赵中杰 《理论导刊》2001,(10):46-47
当代世界波涛汹涌的全球化浪潮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国内政治、经济国际化的现象日益突出,传统的国家主权理论和国家主权观点受到强烈的冲击。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全面发展,经济全球化将进一步挑战国家主权。准确理解和审视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主权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当代世界政治现实并把握国际关系的本质。一主权sovereignty是现代民族国家形成的基本标志。是国家的基本属性之一。所谓国家主权就是指一国固有的处理其国内和国际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权…  相似文献   

2.
聂波  陈兴丽 《学理论》2014,(4):55-57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国家主权面临着新的巨大挑战。全球化赋予了国家主权新的特点,国家主权的范围和表现形式有了新变化。同时,国家主权的发展变化对全球化进程有着深刻的影响。全球化必须以主权国家为依托,以国家主权为基础。全球化与国家主权存在着辩证性。  相似文献   

3.
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主权问题,近些年来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一个热点。本文主张,无论国家主权在现实中发生怎样的变化,但其作为"国家的属性"这一本质并没有变化。西方国家否定国家主权的理论,包括"9·11"之后提出的"新帝国主义论"都是为其本国利益服务的。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并不必然导致国家主权的弱化,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4.
印辉 《理论探索》2006,(2):133-136
在全球化时代,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对传统国家主权产生了重要影响,包括:对每个国家的经济自主决策、宏观调控、产业结构调整、民族产业保护政策带来一定的冲击,一些发达国家任意干涉别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主权,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独立权,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对各国尤其是传统民族国家人民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冲击等等;另一方面,国家主权的基本属性和原则并未改变,并通过各国国家主权的平等让渡,其内涵和外延得到了一定的深化,构成国家主权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并形成了发展原则、平等让渡原则、人民主权原则等一系列新的国家主权概念。  相似文献   

5.
国家主权随着历史的发展过程而发展,为了适应全球化发展,国家把部分主权让渡给某种组织,国家主权让渡究竟是"什么",什么是权利、权力和权能。国家主权仍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只是在日益紧密的全球化进程中,权能的运用以及权能的分离是主权功能的强化,权能的分离反而使国家主权得到了延伸,这种权能分离使得国家主权在面对全球化问题时可以更好地做出"让渡"。  相似文献   

6.
刘小川 《学理论》2011,(18):50-51
主权理论是现代国家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在全球化时代,主权理论的困境不仅是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和工具性,更是因为主权理论正面临着来自经济一体化、超国家组织、跨国公司等的挑战。要使主权理论走出困境,首先必须改变传统的主权观念,充分认识到国家主权的工具性,合理的运用国家主权来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7.
国家主权是指国家固有的在国内的最高权力和在国际上的独立权利,即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内外事务、管理自己国家的权力。目前,国家主权正受到全球化、新干涉主义和民族自决三个方面的强有力挑战,并受到侵蚀。全球化和新干涉主义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主权构成威胁的外部性强制力量,民族自决则是对一个多民族主权国家的主权发起强大冲击的内部性挑战力量。在这种新形势下,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必须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主权原则和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为建立符合世界各国人民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一、全球化:传统国…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这就为我国社会主义在新世纪里适应经济全球化这一历史趋势指明了方向。正确处理参与经济全球化和自主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参与经济全球化和维护国家主权的关系,正确处理参与经济全球化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关系,有利于在急流激浪中全面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李朝辉 《学理论》2013,(23):38-39
国家是一个历史性现象。国家的出现有其一定的条件,国家的发展也经历了曲折的历程。近代的民族国家及其概念产生于西方,三十年战争之后的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之后,主权国家才真正立足于人类历史。民族国家产生之后,与之相伴的是关于国家的主权的争论。直到今天,全球化的影响已经势不可挡,与全球化相伴的是全球问题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网络犯罪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已经超出单一主权国家的能力。国家主权在全球化这样强大的冲击中会否成为经济、文化等发展的障碍,以及国家主权会被强化还是被削弱以适应市场的开放性,这些问题都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是9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和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事实上,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另一方面,它也隐含着一系列难以解决的冲突和矛盾。突出地表现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民族化的冲突和矛盾;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地区化的冲突和矛盾;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超越国家主权与主权国家的冲突和矛盾;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竞争一斗争加剧与合作一协调加强的冲突和矛盾;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市场力量与国家干预的冲突和矛盾;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经济旧秩序与新秩序的冲突和矛盾。我们必须正视这些冲突和矛盾,全面、正确地评价经济全球化的功能与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清醒的认识,进而制定出既面向世界、又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了世界民主化进程,全球治理日益深入人心。传统的民族国家及其国家主权都面临诸多调整和变革的压力:一国国内问题的区域化,甚至国际化日益成为常态;全球性问题必须国际社会协调应对,任何国家已经无法置身事外。抓住世界民主化进程的大势,及时融入世界民主化潮流,已经成为民族国家在国际体系当中有所作为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治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趋加快的经济全球化潮流不仅带来各国经济领域的深刻变化 ,也会广泛影响到政治领域。本文认为 ,经济全球化在国家主权、国际政治斗争和国家政治体制等三个方面对我国的政治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应当增强忧患意识和防范意识 ,超前制定应对战略策略 ,切实维护我国的政治安全 ,因为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的哲学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全伞化时代,国家主权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较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使传统国家主权观念开始受到冲击和挑战.面对这种挑战,以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理性审视国家主权,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国家独立,实现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让渡是国家适应全球化趋势,对主权行使方式做出的适应性调整,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化的国家利益,但同时,国际关系的现实是民族国家并不愿意让渡主权,发展中国家如此,发达国家亦然,原因是在国际关系中存在着诸多制约国家主权让渡的困难和问题,所以,在全球化时代,主权让渡是一种长远趋势,但民族国家不会轻易擎起主权让渡的大旗。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的开放性与渗透性必然地要与国家主权的排他性和专属性发生碰撞.国家主权被削弱已是一种无情的现实.在全球化浪潮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必须正确认识全球化,积极参与,争取主动.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成为世界性潮流的今天,一切生产要素均可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一系列超国家、超民族的因素不断出现,但这决不意味着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丧失。如何在充满风险的全球化过程中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维护本国利益,这对作为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代表的一国政府提出了巨大挑战。因此,经济全球化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处于弱势的发展中国家的政府。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最深厚的时代背景之一。应对全球化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应妥善处理好维护国家主权与自主限制国家治权的关系、增进党的权威与依法治党的关系、融入民主化潮流与坚持本国特色的关系 ,以走出一条全球化条件下中国政治发展的优选之路  相似文献   

18.
晏子 《学理论》2012,(8):17-18
全球化的发展给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它不仅成就了经济全球化的原始动力,也导致以国家为主导的观念意识的淡化,使主权国家的根基逐渐动摇。区域性国家体系的出现冲破了国家为单一行为体的世界体系。欧洲一体化作为一种历史进程,其丰富的实践不但改变着各成员国的政治结构和政治行为,也冲击着传统的国家主权概念。  相似文献   

19.
张成豪 《学理论》2012,(5):13-14
全球化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在争论中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在这些争论中,关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问题是一个焦点。全球化正日益从国家主权、国家认同等方面对民族国家发起巨大的挑战,一些学者认为民族国家将最终退出世界舞台,取而代之的将会是世界政府、世界公民社会。尽管如此,认为民族国家将会终结的说法仍然显得为时过早,而"世界公民社会"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放到突出的位置,强调协调发展必须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不协调表现在经济持续增长与公众文明素质有待提高存在落差,表现在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投入和人力投入数量不够,表现在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表现在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了国家虚无主义的思潮。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贯穿五大发展理念,在重大经济政策的制定中进行道德风险评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立法工作,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完善相关制度,强化国家主权意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