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东村的老主任将新一届村委会候选人名单拟好后,交给乡长过目。乡长看后,生气地对老主任说:“人家国务院才4名副总理,你一个小村子,竟然要12名村委副主任,这不是瞎胡闹吗?。”老主任振振有词地说:“咱们市有6名副市长,县有8名副县长,乡有10名副乡长。您也知道,越到下边越难管,  相似文献   

2.
福利来了     
<正>新来的乡长一上任,就发现有三个工作人员一直不上班。乡长决定亲自打电话催促。第一个人叫张迟,乡长打电话问:“张迟,你为啥不上班?”只听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柔弱的声音:“对不起,你所拨打的是空号。”乡长对秘书说:“明明是男人装出来的声音,这张迟也太过分了!”  相似文献   

3.
日前 ,看到一幅漫画 :气氛庄重的“全乡第9届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台上 ,5名乡党委委员正襟危坐 ,而画外音却极不协调———下面请我们老板刘乡长作工作报告!乡长咋成了老板?无独有偶。一日笔者去某部门办事 ,对办事员叫了半天的“同志” ,他也没答一句 ,旁边的人一指点才知这样称呼人家怎会答腔?得叫“张主任”。果然 ,笔者柔声一叫“张主任” ,那位办事员马上就有了反应。一个是把乡长叫成了老板 ,一个是叫同志不答应 ,非得叫职务才办事。不同的事 ,涉及到的是同一个话题———称呼。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 ,见面彼此打招呼已成传统。曾几…  相似文献   

4.
漫画幽默     
一位县领导上任不久,突然决定微服私访,去了解一个乡的领导班子。他询问一个老农: “请问,你们乡长抓精神文明怎么样啊?” “那要看是白天还是晚上了。” “白天和晚上有什么区别吗?”  相似文献   

5.
弄虚作假历来没有好名声。近年来,在我们一些“公仆”的运作下,弄虚作假的档次日见提升,为害自然也愈烈了。过去,人们对弄虚作假议论的多是假烟假酒、假文凭假报表之类。一位干部回家探亲,用“红塔山”烟招待邻居。人家说:“你怎么带这种烟?”他感到莫名其妙:“这不是数一...  相似文献   

6.
“我们需要这样的院长!”这是发自梁平县福禄中心医院职工“刘院长,你已是半百有余的人了,卫校毕业刚20出头,就扎在了乡区卫生院。30个年头过去了,你的不少下级调进了城,你的不少同行领导提拔了一茬又一茬,难道你不羡慕吗?”我问道。你却坦然地回答;“我也,是人呵!哪个不一想呢?只是这里需要我。” 是的,30个春秋,三次调动,总算是从乡卫生院调到了区卫生  相似文献   

7.
漫画幽默     
乡长吃饭 刘乡长到村里与群众实行“三同”,村主任杀羊、宰鸡、捞鱼盛情款待。入席时,刘乡长严厉批评了村主任:“你搞得太浪费了,为什么杀羊呢?其实我并不爱吃羊肉,我只爱  相似文献   

8.
"你们夫妻俩是咋回事,这卖菜咋不吆喝呢?"肖跃平站在乔建新夫妻俩的摊位前观察半天后说。这对夫妻天刚亮就赶到插甸乡集市,可直到下午3点,才卖出10多公斤菜。夫妻俩有些为难地回答:"书记,我们以前没卖过东西,不知道咋吆喝,也不好意思喊。"原来,乔家今年在肖跃平的宣传动员下,头一次种了2亩大白菜,希望靠卖菜创收。如今白菜有收成了,夫妻俩却在卖菜上犯了难。"不吆喝,人家怎么知道你的菜好。""那喊些啥呢?"  相似文献   

9.
调色板     
正小小说天眼吴建"大娃,昨晚那个姓刘的包工头提着东西去找你了吧?"接到娘的电话,我一愣——娘在乡下,咋会知道这些呢?我说:"娘,你又听谁胡说八道,没影的事儿。"娘说:"这个你瞒不了娘,这是你爹夜里给我托的梦,你赶快给人家退回去。你爹有天眼,时时在天上看着你呢。"爹有天眼?这不是开玩笑吗?可是,娘咋会说得这么准呢?也许是个巧合吧。一个月前,我爹得了一场急病,走了。我为此痛哭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是当年毛主席发出“人民公社好”指示的地方。七里营乡刘庄村的变迁,发人深省。路人皆夸:“人家刘庄有个好头儿。不管咋着天翻地覆,都给社员拿个好章程。”一应美国朋友说:“密斯史是一个谜!和同时代的劳动模范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已经所剩无几,为什么他还能站得住?”刘庄人说:“俺史书记至今还拿着‘地’委工资哩。好几次上面让他去做大官,他不去,守在刘庄和俺一起啃土坷垃头。”他叫史来贺。他对人说:“我是一个劳动模范。劳动模范离开劳动还叫啥劳模?刘庄穷,作为一个党  相似文献   

11.
一棒玉米     
李波 《党建文汇》2021,(2):32-33
一辆满载玉米的农用卡车“兴冲冲”地开进合作社,熟练地停在玉米检验区,身穿黑裙子的车主王飞跳了下来。紧随其后就是一场充满智慧却又必须妥协的“争吵”。“九毛七!”一听到这个数字,王飞收住了笑容,低着头报以连珠炮般的回应:“让我赔了,你得劲儿啊!都一个街上住着,人家往你这儿拉,不得照顾啊?”“那你自己看看,这粮潮不?”检验员吴丹脸涨得通红,把手中的玉米扔回了化验托盘。  相似文献   

12.
近闻,某县反腐倡廉再动员大会上,县委书记在讲话时含着热泪说了这样一件事:春节回家探亲时,80高寿的母亲说了一句令他非常吃惊的话:“儿啊,妈不盼别的,只盼你能平平安安地退休。”县委书记不禁问道:“妈,我刚40出头,怎么就说退休呢?”老母沉默了一会儿,紧握儿子的手说:“我怕你一时不检点,把握不住也成了贪官,那可叫俺咋向你死了这么多年的父亲交待呢。”老母亲的话,深深地震撼了这位年轻的县委书记,也令与会者动容。这种亲情拷问,使人们从心灵深处明晰了做人的起码准则与底线。无独有偶,日前,某县老干部廉政监督员到领导干部家中进行家访,…  相似文献   

13.
一连之长     
时间:2004年夏季某日傍晚地点:连长家语言:新疆方言人物:马连长(30岁左右回族)连长妻(25岁左右回族)连长妻弟主麻(20岁左右回族)幕启:主麻上场敲门(咚咚咚)马妻:(系围裙戴头纱从厨房快步出来开门)来了来了,咦!主麻,好些日子没来了,姐给你倒茶喝,你对象呢,咋没喊上一块来?主麻:喊她做啥呢,还不知道进谁家的门呢。我姐夫哪?还没回来?马妻:你看你这个娃娃胡说啥的呢,秋天就要娶人家进门了,还没个正经。你说你姐夫,太阳都还没下山,他还能回来?咋了找他有事呢?  相似文献   

14.
地处大青山腹地的武川县蘑菇窑乡得胜沟村,抗战时期是大青山根据地八路军司令部所在地,人称“小延安”。这里山大沟深,冬春季节几乎与外界隔绝,长期以来处于贫穷落后的状况。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小延安”情况如何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访了得胜沟。 从乡政府出发,钻了30里山沟,才到了仅有9户人家的小村──得胜沟村。村长向我们介绍了村里的情况:全村38口人,耕地228亩,人均6亩;大小畜1188头(只),人均31头(只),户均136头(只)。村长告诉我们,乡里对全村逐户统计计算,1992年人均纯收入达1200元;人均占有粮食1000斤以上,这两项都达到了有关方面…  相似文献   

15.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信息爆炸与竞争激烈并存的时代,学习已成为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要学习就离不开思考,而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勤于思考,恰恰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思考,顾名思义就是思索、考虑之意。据资料记载,最早完成原子弹核裂变试验的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一天晚上走过实验室,当时已经很晚了,见他的一个学生依然伏在工作台上,于是进去问道:“这么晚了,你还在干什么?”学生回答说:“我在工作。”卢瑟福问:“那么你白天都在干什么?”答:“我也在工作。”卢又问:“你早上也在工作?”学生答:“是的。”于是,卢瑟福提出这样一个…  相似文献   

16.
有一天深夜,著名的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者卢瑟福教授走进自己的实验室,看见一个研究生仍勤奋地在实验台前工作。卢瑟福关心地问道:“这么晚了,你在做什么?”研究生答:“我在工作。”“那你白天做什么了?”“我也在工作。”  相似文献   

17.
1993年林业工作的回顾 1993年,山西省林业认真贯彻“抓林子、抓银子、保牌子、上台阶”的指导思想,加快资源培育,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提高效益,林业建设又向前迈出了较大步伐。 全面或超额完成了各项林业生产任务。1993年完成造林364.7万亩,是年计划的121.7%。 山西“五个百万亩”林业工程,完成造林106万亩,是计划的106%,造林工程质量高、规模大,成为山西省林业基地化、集约化经营的骨干工程。各地还结合“五个百万亩”林业工程建设和“果树管理年”活动,以加强  相似文献   

18.
小幽默     
一个青年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获得知识?”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推到海里,海水淹没了年轻人,他奋力挣扎才将头探出水面。苏格拉底问道:“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空气,当然是呼吸新鲜空气!”“对!学习就得使上这股子劲儿。”  相似文献   

19.
日落老半天了,老赵头才从山上下来,一抹黑里,险些让辆自行车给撞上。老赵头刚说声“你这人……”那人却猛煞闸,跳下车,一把拉住了他:“老赵头,我正是要找你!”老赵头细一看,原来是乡长。乡长急三火四道;“高县长来电话,明天来看你的林蛙养殖。我专门给你捎这个信,早晨可待在家等着。” 老赵头是个倔老头,听了乡长的话,从鼻孔眼里哼出了一声。亏得天黑,乡长没看见他那清汤寡水的脸色。  相似文献   

20.
两个苹果     
隔壁的小两口又在吵架了。男的说:没见过像你这样蛮不讲理的女人。女的说:真不假,我也没见过像你这样粗鲁蛮横的男人。男的又说:你看看人家兰兰妈,多温柔体贴,多会操持家务,哪像你整天就知道围着牌桌不下场!女的反唇相讥:还好意思说,你也不看看小军他爸,人家上两个班,还经常写字画画发表文章赚外快,哪像你就知道喝酒聊天瞎胡吹! 俗话说:老婆是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家的亲。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这种现象。回想当初,他(她)不是你的最佳选择吗?若不然你又何必与他(她)结婚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