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检点这些年落网的大权在握的腐败分子,几乎每一个人的身边都有那么一些助纣为虐的人渣。奇怪的是,他们在主子落网之后,居然多数还能纡青拖紫,是局长的继续当局长,是院长的继续当院长。也许有人会说,他们是被迫执行上司的命令,一个小局长、小院长,能抗过权倾一方的“一把手”吗?让我们看一看德国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德国人主张衣税食租者必须保持清白气节,并坚持以法律严惩那些失节者。他们深深懂得,正是因为有了连长普瑞布可(1944年罗马大屠杀的执行者)那类盲目追随者,才有了希特勒;为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对这些人决不能宽容。1996年隐居阿…  相似文献   

2.
坦途是从根本没有路的地方开辟的,历史是人类英雄用无数个第一次创造的。谁是英雄?是那些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那些不怕失败、屈辱,百折不挠的人。  相似文献   

3.
“山无脊梁要塌方,虎无脊梁莫称王。人无脊梁莫做人,做个饭袋装米粮。”这几句通俗的歌词确实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能够做到“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就是因为他们用铁骨钢筋铸就了一副硬朗挺直的脊梁。一个人如果得了“软骨症”,必将人格丧失,尊严不保,甚至堕落为历史  相似文献   

4.
王海波 《当代广西》2008,(11):36-39
中华民族是一个经受过无数次磨难的坚强民族。任何一次重大的灾难,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震撼,相信所有中国人和千千万万关注这场特大天灾的世界各地的民众,这一刻都会感觉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也体会到生命的宝贵,更感受到人性之美。中国人民心系灾难中的同胞,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精诚团结的传统和意志。 强震袭来!英雄纷至!数以万计奉命抢险救灾的中国官兵的英勇表现,以及无数民众自发参与救灾赈灾的无私行动,也令人为之动容。这些涌现出来的英雄儿女们挽救了无数生命,也让世人看到了中国挺起的脊梁!在此,谨以几幅微小的片段,记录那些奋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消防队伍、医疗卫生人员、教师、外国友人,以及无数为抗震救灾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无愧于英雄的称号!  相似文献   

5.
自4月26日杭州率先推出全国中小学生首个春假后,这一场发生在21世纪的“假期革命”立即升温到一个沸点,并且向周边城市乃至全国辐射开来。到了5月7日,这个充满鸟语花香的假期已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悄悄拉上帷幕。聚焦了无数视线的春假带给了人们许多感想,并迫切地想知道,在这个春假中一直唱主角的孩子们,他们过得到底怎样?开心吗?他们的家长可有过担心?又是否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呢?  相似文献   

6.
20人站成一排,像临征的战士;一个个气宇轩昂的20条汉子,如同20道中华脊梁。他们都是经过一场比武后从散布全县的300多名光复会成员中选拔出来的壮士,雄赳赳气昂昂地列队站在透堡的广福堂武馆厅前。他们马上要奔赴广州,参加孙中山领导的第十次武装革命暴动。  相似文献   

7.
八月的一天,邮箱里收到了读者晓滢的来信,令我们的心为之不安,一场爱情或者婚姻真的要在杀戮中结束,而曾经相爱的两个人要在戕罚中同归于尽吗?  相似文献   

8.
包晓泉 《当代广西》2004,(24):62-63
从某一道山梁看出去,红水河就像一条银色的珠链,在远处闪耀着细碎而圣洁的珠光。山梁上,游荡着我们久违的鸟语邢森林的味道,跳动着无数悄悄释放着的神秘声音。这是南丹,一个让人做梦的地方。一位进入过广西西北部的民俗大家,曾无数次地告诉他的朋友,到广西,如果不去南丹,不去看看白裤瑶,一定会后悔很多年。这句话,从此牵住了山外面数不清的等待与渴望。白裤瑶,会是怎样的一个族群呢?他们身上,真的有一种让人如此留恋的原色魅惑吗? 在真正进入白裤瑶区以前,我们首先听到了一位当地朋友的叙述。  相似文献   

9.
屠晶靓 《世纪行》2014,(7):47-48
<正>习近平同志在今年的"五四"讲话中劝勉广大青年: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所处的时代环境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怎样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古人说,功崇惟志,业广为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任何时候都必须树立和坚持明确的理想信念。今天,青年还要有信仰吗,青年还要坚持怎样的信仰?关于这两个问题,我想起身边的两个人和他们的故事。第一个人是一个副镇长。六年前,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篇近期在众多中文论坛中被转载的帖子,而且每一次地转贴,都赢得惊人的点击率。每一个回复的内容都与“哭”字有关。多数人读后,都哭了。在网上文字铺天盖地相互湮灭的今天,这个帖子无数次被泪水擦亮,受到持久的关注。这就是网络文学的灵魂所在。尽管随意而为的涂鸦之作比比皆是,但情之所感心性袒露的表达氛围,也时时造就“孤篇盖全唐”的精品。推许得有些过了?我不这样认为。还记得曾经的爱吗?还有过真正的感动吗?如果忘了的话,看看这个帖子,然后,哭吧。  相似文献   

11.
正对于今年20岁的四川小伙税均来说,这个春节有些不一样。这是他20年来第一次背井离乡、远离亲人的春节,也是他第一次在祖国边防岗位上的春节。税均是中越边境友谊关边防检查站监护中队的一名新兵。2月19日是农历大年初四,一大早他就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哥哥嫂嫂都回来了吗?过年的饭菜准备得怎么样了?寄回去的年货都收到了吗?"一连串的问题脱口而出,深怕遗漏了什么。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人们被两次大战折腾得精疲力竭。但是在发生战争或者相对和平的地方,这本书并不缺乏书写的材料;甚至罪恶似乎是在花样翻新地发生。战争是大的罪过;那些对于庞大的伤亡数字视而不见的人,那些驱使无数的人走上战场的人,那些生硬地拆散了无数个家庭的人,罪大...  相似文献   

13.
今年3月21日电信资费全面调整了。调整范围之广,调价幅度之大,是历来所未有的。且不说哪些价格降低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好处,单说市话费上调一项便招来了众人非议。用“骂娘”一词恐怕过于刻薄,但用“怨声载道”来形容确实并不过分。那么,人们怨的是什么呢?他们在怨:明明是市话费涨价,却要打着满足多年来消费者提出的“以分钟计价科学计费”要求的幌子,消费者让人赚走了钱,还要自己掌嘴,如此为人所愚,他们能不怨吗?他们在怨:本来市话费已经上涨,可同时又无缘无故地取消了原月租费中免打25次的优惠。这无疑是搭车涨价。市话费如此一涨再涨,他们能不怨吗?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的商品大潮中,人们的商业行为往往要依照经济规律办事。其中物价的上  相似文献   

14.
最近在报纸上读到这样一则新闻,《北京农贸市场出现“吃税”敲诈者》,文中说一些被称为“吃税”的人用暴力敲诈勒索,贩运苹果的农民十分痛恨,却又有苦难言。何谓“吃税”?据一些农民诉说,就是那些拿着税务人员给的税票来敲诈他们的人。比方说,收税人不愿自己来收税,他开出80元钱的税票,专门“吃税”的人就拿着票来向农民要100元钱的税,多出来的20元钱就  相似文献   

15.
税税平安     
TAX这个词是来自拉丁文的TAXARE,意思是一碰就痛。许多人的确是一碰到税表就头痛,那么复杂的表格,不知从何填起。填入息税所花的心思,比去赚那些钱还麻烦,其中有一大堆疑问,也不知向谁讨教,例如国税局可不可以被填入当抚养人,它一年要的钱比养一个孩子还多。税赋太重也是另一种痛,弄不懂努力工作、好好存钱的结果是要被罚款,也就是要付更高的税。相传中有一个笑话,说国税局里有一间叫“恢复室”的房间,是给缴了重税的人在里面休息用,因为刚缴了重税,犹如生了一场重病,是需要休养的。有人说美国之所以是个民主国家,是因为不管穷人富人都…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在国民小学的门口会看到一副对联:做个活活泼泼好学生,做个堂堂正正中国人!现在在台湾有些人竟然不承认是中国人,他们不承认是中国人的借口是:“中国“的涵义很模糊,所以“中国人“的涵义就更难说了!中国的涵义模糊吗?海峡两岸均属中国;中国人的涵义模糊吗?海  相似文献   

17.
辞典上说,信仰是对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在我们的生活中,信仰就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你有过坚定不拔的时刻吗?你有过执着不放的事件吗?如果有过,你一定能体会这种感觉。信仰不一定是神,不一定是佛,它可以是任何无形的力量,或近或远,但只有我们的心灵能够感应到。信仰,让我们在别人迷茫时清醒,在别人犹疑时坚信。据说,神在造人后,发现泥做的人总是软软的,一经风雨就会倒下,于是神在人的背上插了根脊梁,这根脊梁在人遇到无论多大的风雨、多深的坎坷时,终可以让人类屹立不倒。这根脊梁,就是信仰。  相似文献   

18.
透过近来有关改革的激烈争论,让人不由得想到卷入这些争论的各类言说者是基于什么立场来参与这场事关无数人切身利益的辩论。面对当下日益明显的精英与公众观点的分裂,世人不得不怀疑我们该相信谁?充斥于各类媒体上的精英不时闪现出惊人的反常识之语,让人不免怀疑精英们的观点是否真的如他们表达的那样高深莫测?他们的本意是否真的具有让寻常百姓无法理会的深奥与前瞻性?还是巧妙包装偷运私货的另有所图。所有这些问题都集中在什么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群体在这个时代发生了怎样的嬗变?我们还有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吗?为天地立言、为往圣继…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个星期7天,我开了9次会,白天开会,晚上开会,周末还开会。哎!开会都跑断腿。""请问这办公室的人在吗?我有点儿事儿要找他们。""不好意思,你可能要等会儿,他们去开会了。"按理说,假期过后,新的一年开始了,各地各级部门适当地开几个会议,布置一些工作和任务,以便更好地落实,这是很有必要的。但倘  相似文献   

20.
赵亮 《理论月刊》2013,(3):46-51
人如何在思想的战火与硝烟中生存和发展?人如何摧毁理性与信仰的丰碑?自由又如何在卑贱与高贵的平衡中徜徉?肉体面对强大的灵魂如何生存?这些一直都困扰着施蒂纳与尼采。在经历了无数的思想碰撞和艰苦的时代磨砺之后,二人都发现了解决问题之道,施蒂纳给出的答案是"唯一者",尼采则是"超人",一个是随性唯我,一个是充满激情和生命涌动,二者时而志同道合,时而分道扬镳,但是,施蒂纳与尼采都用自己的方式回答了世人,给出了一条人的独特性发展之路。虽然他们的视角和立场不同,也仍没有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但这种回答和解决问题的尝试却是难能可贵、值得称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