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偶读清初作家龚炜所著《巢林笔谈》,里面一则“官夫人劝廉”的故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明朝官员江一麟任地方官时颇有作为,在百姓中享有贤良方正的声望,因此“以贤牧升部郎”,因为做地方官优秀而被擢升为中央某部郎官(相当于中央部委司局级)。接到皇帝的命令后,江一麟便即刻整理行装,准备乘舟北上,进京就职。  相似文献   

2.
美郎双塔     
《新东方》2002,(5):F002-F003
此诗为明代进士唐绢所作的《美郎双石塔》,诗中咏及的美郎双石塔古称“买榔塔”,建于宋末元初,现坐落在澄迈县美亭镇美郎村东南,是海南省历史最悠久的佛塔之一,为199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正德琼台志》载,双塔系宋末美亭乡人陈道叙为纪念两个笃信佛教的女儿灵照和善长而出资建造的,故双塔亦称姐妹塔。  相似文献   

3.
体育比赛中常见用“名列三甲”来表示“位居前三名”,这种比喻是错误的。用“三甲”排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明、清时期参加中央级考试(先会试后殿试)的各省举人考中进士被称为“甲榜”,未考中的举人被列为乙榜。由此便引出了“甲第”、“甲科”等概念。“甲”乃等级之意“,三甲”即三等,即一甲、二甲、三甲三个等级。在明、清时期,把考中进士的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称为一甲或第一甲,但绝不能为三甲。从第四名开始至100名左右,称为二甲或第二甲。余者统称为三甲或第三甲,约200人。“三甲”不是“前三名”@田心林  相似文献   

4.
白族婚俗拾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理白族地区的婚礼饶有情趣。结婚当日,新郎、新娘都要历经一道道关卡,“过六关、斩六将”,整个婚礼隆重而古朴。新郎“应考”“正喜日”(结婚)这天一大早,新郎在“吹师傅”的引领下,接回“喜神”,随着迎亲队伍早早地恭候在新娘家门口,但新娘家的大门却紧闭着,不准迎亲队伍进去。迎亲“总管”在外好说歹说,燃放鞭炮三串,吹响唢呐《迎亲调》三遍,再三表明新郎的诚意,大门才徐徐打开。一位年长的老人把住大门,要先考一考新郎的聪明才智,才准进大门。“考题”由老先生出,内容为历史、地理、风情、传说、谚语、歇后语等,多数是“对对子”(即对…  相似文献   

5.
“由内向外”的发展嬗变是中国古代“近官”演变的基本特征之一。光禄勋作为秦汉近官之一,在历史上也不无例外地表现出了外朝化的过程与特征。光禄勋的外朝化即指其从宫禁走向外廷,外化为九卿与三公的过程。汉晋光禄勋,即秦及汉初之郎中令,其本职为给事禁中,侍卫、顾问天子,并总领从官。汉武帝以来,光禄勋开始从宫禁走向朝廷,管理、培训、调补郎官的职责渐重,期门、羽林渐为专门的皇家御林军,逐渐脱离了光禄勋的管理体系;东汉中后期以来,衍生出来了专门领兵征战的东、西、南、北四中郎将和诸杂号中郎将,它们一般以征伐为己任,名虽同,而职迥殊,不复隶属于光禄勋。光禄勋于东汉完成了由内及外的外朝化进程,作为九卿之一,典选、调补、管理、培训郎官成为其主要的职责,而给事禁中,侍卫、顾问皇帝的本职渐失。曹魏以来,外朝化后的光禄勋作为形式上的九卿,在中央各部门中已无足轻重,政治上日益边缘化。随着九品中正制的形成与发展,光禄勋典选三郎之制亦成为历史。南朝梁时,改为光禄寺,隋唐沿袭“光禄”之名,其渐为掌祭祀、供应膳食之官,成为“司膳寺”。唐宋以来,光禄寺数次并职于礼部。从郎中令-光禄勋-光禄寺的演变历程,可以管窥中国历史上近官外朝化和外朝化后政治边缘化的过程与特征。  相似文献   

6.
也许你正憧憬着一段刻骨铭 心的爱情,也许你即将经历一个 令你终身难忘的婚礼……也许当 你步入婚礼的殿堂时,你突然发 现:新郎不见了!这可不是天方 夜谭般的故事,而是一些女性已 经、即将或者正在遭遇的一个新 的问题——“逃跑新郎”。为什么 女性会遭遇“逃跑新郎”呢?当 你遭遇“逃跑新郎”时,你会怎 么办?  相似文献   

7.
巫雪峰 《半月谈》2005,(7):4-55
藏族人把我们所说的池塘称为“海子”。有一天,我和我的学生郎加足站在大海边。.我问他:“海大吗?”他回答:“大!比‘海子’还大!”那时。我不禁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8.
一状元的由来与变迁“状元”一词始于唐代。关于“状元”的由来,历来有两种说法:一是“张榜说”,状者,榜也;元者,首也。“状元”就是录取进土榜的第一名。二是“投状说”,即唐代乡举赴省试者,皆须投状,故称居首者为状头,又称状元。笔者以为后一种说法较符合历史实际。但同为“状元”,前后却有差异。唐高祖武德五年以考功郎中(从五品)临试贡举,所取进士第一名孙伏迎,后来一般把他列为我国第一位状元,相当后来的“会元”。贞观时以考功员外郎(从六品)、开元时以礼部侍郎(正四品下)主持省试,武则天曾“自矜文墨”偶尔代行…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郭峪村,古称郭谷,始建于唐代。郭峪东侧的苍龙岭上有“金裹谷”刻字,刚劲有力,气势宏大。刻石年代不详,但人们据此将村所在的樊溪河谷又称为“金裹谷”。自明代中叶至清初的一百多年间,郭峪出过18位举人,15位进士。明清两代,“官侍郎、巡抚、翰林、台省、监司、守令者,尝不绝于时”。明代末年,郭峪村有张好古一门三进士,张鹏云一家“祖孙兄弟科甲”。清顺治丙戌年(公元1646年),阳城县有“十凤齐鸣”,其中就有郭峪村的张尔素,后任刑部左侍郎。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85年)戊戍,陈廷敬考中进士…  相似文献   

10.
“华侨”一词的由来我国唐宋以前,移居于国外的华人并无固定的称呼。唐宋以后,多被居住国的人称为“唐人”,后来他们也自称“唐人”。“华”是中国的古称,“侨”是客居、寄居之意。我国古代很早就把寄居他乡的人,称为“侨人”或“侨士”。随着移居国外人数的增多,“...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典籍对台湾名称的记载十分久远。《尚书·禹贡》称台湾为“岛夷”;《史记》称为“瀛洲”;《后汉书》称为“东醍”;《三国志》谓之“夷洲”;唐、宋、元诸代一般称其为“流求”或“琉球”。直至明朝后期才出现“台湾”这一称谓。关于“台湾”名称的由来,说法不一。有的认为“台湾”名称起源于荷兰人1624年占领台湾之后,修筑楼台于海水入湾处。有的认为“台湾”之称是由“大湾”一名转来的。大湾,指今台南西安平镇的大海湾。明代有陈第所写《东番记》将“大湾”称为“大员”,清康熙时周婴的《远游篇编》将台湾写成“台员”,史家考…  相似文献   

12.
农村的婚礼向来是非常热闹的,高朋满座,欢声笑语,一片喜庆。该来的客人一个不漏地来了,惟独差了新郎。 “大家不要着急,新郎就快到了。”喜老爹一边安慰大家,一边不住向大路频频张望。还是半月前儿子来信,说他刚被提拔为副中队长,岗位实在离不开,要求延迟婚期,老汉下了“十二道令牌”,要儿子回来完婚,否则断绝父子关系,莫非这混小子真的坏了天地良心?这咋能对得住人家梅子闺女……自从他到省城当了保安,家里的活儿多亏人家梅子,忙里忙外,对我这把老骨头还服侍得周周到到…… 梅子一边安慰老汉:“大爸,您别着急,他肯定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在北大演讲时提到,“在台湾,我们有原住民,有客家人,我们大多是‘河洛郎’。”——从大陆渡海入台的“河洛郎”!台湾同胞素以“河洛郎”自称,并称大陆祖居地为“唐山”。据传,“唐山”指横贯闽南粤东的长山山脉,因闽南粤东之地开发始于唐代,故称“唐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个家族的盛典“我出888元!”“不行,8888元!”“要不1288元?!”“没得商量,8888元!””加点,1888元!”“成交!”“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哈哈……”周围的人都开心地笑了。软磨硬泡了整整一刻钟,新郎小夏“历经艰辛”才完成了与新娘家人的这笔“交易”。这时候,拦在门口的新娘家人才放小夏进门,来迎娶新娘。在新娘闺房里,新郎拿着秤杆,小心翼翼地挑了一下新娘的红盖头,司仪高唱“称(秤)心如意”。  相似文献   

15.
我是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在通往龙海的高速公路上,错过了高速公路出入口,颇费一番折腾。好在主人用电话热情引路,才顺利抵达。我吃文化这碗饭,自然不能不对文化多留一份心。读伎化龙海》,有两篇介绍“漳郡(也是龙海)进士第一人周匡物”的文章,说的就是这双第华侨农场的“双第”二字的由来。从漳州南郊九龙岭下著名的木棉亭往南望去,这座势如握拳的山初名天城山,也称林前岩、太湖山或乌石岩。  相似文献   

16.
《今日浙江》2011,(15):64-65
温州市瓯海区潘桥街道位于温州市中心西南部,距离市中心8.7公里,东邻娄桥,南依丽岙和瑞安桐浦,西连瞿溪,北接郭溪。清光绪《永嘉县志》载:村有“仁寿桥”,系宋进士潘文虎所建,故里人称为潘桥。  相似文献   

17.
2004年8月15日中午,在北京一家豪华酒店富丽堂皇的婚礼大厅中,一个身穿洁白婚纱的中国新娘,甜蜜地手挽美国新郎,款款走上红地毯,喜悦地向前来祝贺的亲发挥手致意。引人注目的是,新娘年轻美貌、满面春风;新郎两鬓斑白,精神矍铄。新郎不是西装革履,而是身穿美军陆军少将军装。更引人关注的是,新娘和新郎的特殊身份——新娘是荣膺“中国首席战地女记者”的凤凰卫视当红女记者隗静,新郎是曾经陪同尼克松访问中国、曾经飞越太空、指挥过几场重大战役的美国陆军少将赫伯·布莱恩特(Herb)……  相似文献   

18.
鄂西北宜城市刘猴镇今年34岁的邵德升,几岁时因小儿麻痹症失去了双腿,被称为“无脚郎。”耶德升身残志坚,勤奋好学,自学练就了一手木匠手艺,并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师傅。1989年,“无脚郎”决定走出家门闯市场。镇民政助理员何志友热情鼓励他,还为他送去了5O0元扶持款,帮助邵德升在街道上租房办起了家俱加工厂。由于小邵手艺超群,又收费合理,人们纷纷找他做家俱,生意很红火。邵德升为了扩大生产,招收了几名师傅,逐步形成了一个拥有13名师傅的小型企业。有个从南漳县刘集镇来为师傅们烧饭的打工妹,对邵德升由钦佩到爱慕,决定嫁…  相似文献   

19.
动漫一郎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巡掠掩藏于动漫深处的商机,深刻把握动态漫画在中国崛起的契机,抢先一步,组建动漫一郎运营机构,开展国内动漫产业,并与全球动态漫画顶尖技术发明者,日本新生派大师小林光一郎合作,成功开发出“DYNAMIC CART00N”技术,为动漫一郎成为中国具有领先地位的优秀动漫机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百合在天堂里看见你终于获得了新生,她会因此欣慰的。”2006年10月24日中午时分,一对刚刚举行完婚礼的青年来到重庆市长寿区陵园村外一个肃静的陵园。他们牵手来到B区13排的一座墓碑前,身着白色婚纱的新娘把一束百合花庄重地放好后,新郎和新娘并肩站在了墓碑前,新郎眼噙泪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