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晓建 《理论月刊》2006,(11):118-120,129
山水植物是原始先民最早的自然崇拜对象,因而山水植物神话便是原始自然神话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山水植物神话是原始先民自然崇拜的直接产物,它产生于原始人类的万物有灵论,是原始先民探求原始自然神秘力量的反映,这在《楚辞》和《山海经》中有大量的神话材料可以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2.
嵇康承道家虚静淡泊的美学思想 ,以超脱的襟怀 ,深邃的哲思 ,在自然山水中观照自己的理想人格 ,赋予自然丰富的主观情感 ,开创了山水审美寄情、畅神的艺术心灵境界。  相似文献   

3.
刘目发 《政协天地》2013,(11):62-64
中复村位于长汀县东南部的南山镇,武夷山脉南部的松毛岭山脚下。据考,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至明初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复村所在地被称为“半溪峒”。中复村山环水抱,负阴背阳,村落与田园山水交错,十分自然。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核心要义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中央城镇化会议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要求“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城乡建设要突出自然和文化特色,在山水上做文章,强化“山城”、“江城”和“绿城”特色,并明确要求:要将自然山水作为城市的“图底”,利用好山地和水域生态系统,建设山水交融、错落有致、富有立体感的美丽山水城市。  相似文献   

5.
<正>我明确地知道,我创作的是"山水"而不是"风景"。风景是具体的、实地的,它可以清晰地展现景物的自然地理特征;对于风景的感知是以人们直面景物的视觉真实为前提的。而"山水"则不然,它是从认识自然景物的本质特征出发,是对自然之"真"的摄取,通过"山水",使人们建立起与自然本性以及宇宙根本规律"道"的联系。这也就决定了中国山水画的表达方式是概括的、写意的,是主观再造的,是表现自然的精神意态的。作为"山水"的山水就不是外在于我们的客体,而是  相似文献   

6.
生命山水     
在地球上,有一道山水就有一种风俗文化,那是大自然赋予人类不同的形象和语言艺术的造型。在人群中,有一对男女就有一片青山绿水,那是男人与女人用生命创造的家庭文化。人类正是赖以生存在这两种自然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7.
周丽雅 《前沿》2007,(3):200-202
本文通过分析反映山水文化观的熟语,探求自然山水中孕育的汉民族文化底蕴、生活理念和哲学道理。  相似文献   

8.
秦光荣 《创造》2009,(12):8-13
自人类在地球蛮荒的原野诞生,自然的演化就烙上了人类活动的印记。原始文明,先民对大自然顶礼膜拜,人类屈服于宇宙的神奇威力。农业文明,随着智力的发育和对宇宙认知的增加,人类在敬畏自然的基础上开始探索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进入工业文明,人定胜天的骄傲心态侵蚀了人们的神经,  相似文献   

9.
人是自然的产物,但人类的发展却是在毁灭自然中进行的。地球诞生至今约46亿年,地球生命出现至今约35亿年.人类的出现不过300万年历史。人类有文字记载的文明不过6000年。在300年以前的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中,人类与自然基本上能够和谐相处,但在工业革命以来的300年,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已经接近自然对人类生命的支撑极限。世界自然基金会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  相似文献   

10.
赵利伟 《前沿》2003,(11):186-188
柳宗元的山水散文数量并不多 ,而且多是二、三百字的短篇。但每一篇都是仔细推敲、精心结构的杰作。他笔下的自然是经过作者的眼睛和心灵过滤、加工过的艺术创造。他是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观察自然的 ,更把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感寄托于被弃置的美丽的自然之上 ,在自然山水中表现着他的感慨和命运、他的现实感受和人生理想。这就使柳宗元的山水散文比前人的同类作品更为丰富 ,更富独创性。而柳宗元山水文学的个性特征 ,又正是他兼收并蓄的思想结构在山水文学中的反映。研究柳宗元的思想结构与其山水文学之间的内在联系 ,对于发掘柳宗元山水文学中寄寓着深层内蕴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晓沙 《台声》2009,(10):71-82
人,象征着礼会力量,马,象征着自然力量,人类骑上了快马,马便成为人类的千年知已。在中国古代,当人类从马的体态、习性中发现了种种美感;当人类赋予马一些被人格化了的精神与品性;  相似文献   

12.
人间仙境———天蟾山祖克慰乔阔位于豫西南伏牛山腹地南召县境内的天蟾山自然风景区,拥有大型瀑布群和奇峰幽谷,构成了一幅明秀瑰丽的山水画卷。天蟾山风景区属于典型的卡斯特地貌,属北亚热带向南暖温带过渡地段,森林覆盖率达95%。有着丰富的动、植物群落,许多珍...  相似文献   

13.
马正应 《求索》2008,(9):125-127
退溪以理为本,一切自然物皆状化育流行,为理之用,因而退溪的自然必然深深地打上道德彝伦的烙印,其自然美是道体的流行发见。除了继承传统的比德思想,退溪还强调从自然山水中体验天理之流行外,注重身心与自然的统一。退溪的“自然”哲学思想是一种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观。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不仅给予了文山丰富的物产,而且赐给了文山众多美丽的风景。使这块红土地更加璀璨夺目。经过大自然千百年来的精雕细琢,形成了普者黑自然山水田园、高原喀斯特湿地、八宝乡村风光、驮娘江及谷拉河峡谷、坝美世外桃源、  相似文献   

15.
生死悲情与山水诗文张文初钱钟书先生指出:依历史审美惯例而言,音诗皆以“陨涕为贵”“。人类对自然的欣赏印证了这一历史惯例的存在。“清江锦石伤心丽”②,“寒山一带伤心碧””,“落花风雨更伤春”④,“西风愁起绿波间”⑤,“空向秋波哭逝川”⑥,“肠断白苹洲”...  相似文献   

16.
自由是人的天性,但现实中却由于受到自然等种种条件的限制,人的自由与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对于人类如何实现对自然的自由支配,许多思想家都没能给出答案,而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运用唯物史观实现了自然观上的革命性变革,他不仅把自然分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而且论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从而为今天制定发展生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且使自由支配自然有了可能。  相似文献   

17.
古申厚土,南阳旧郡,义阳故地,信阳州城。 大别山青苍东去,狮河水迤逦西来。千里长淮,贯穿流布,鞠养吾民。溯河而望,群峦雾列,星屿棋呈,鱼翔藻舞,松颂鸟鸣;有桑田美竹之属,是米鱼茶栗之乡。兼南北之物候,汇楚豫之流风。人文与自然俱美,城市同山水和谐,休闲一派,可谓宜居。  相似文献   

18.
徐淼 《今日浙江》2013,(19):54-54
李白曾吟“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天台的美,美在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优势。建设美丽天台,自然要利用美丽山水,发展特色产业,走生态富民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不同的社会历史文明时期,对应着不同的文明观。人类社会的早期,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基本上是以顺应自然的方式进行生产和生活的。人们视天为畏物、为神,畏天、敬天。在中国古代老子哲学中,称为“天道自然”。在古希腊哲学中,赫拉克利特则称之为“逻各斯”,认为人的本性就是顺应自然,服从自然。这个时期是人类顺应自然生活的阶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对自然界认识和改造的能力加强,人类的自我意识观念也不断强化。这时,开始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状态。人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开始改造和利用自…  相似文献   

20.
王赵洵 《今日海南》2008,(10):17-17
明媚的阳光、湛蓝的大海、洁白的沙滩、飘逸的椰林……海南以独特的热带自然风光令游人流连忘返。近几年来,海南省创新思路,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内涵,又以时尚文化推动本土文化,许多游客在欣赏自然山水的同时,更看到了山水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