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台声》2015,(24)
<正>近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步伐稳步前进,两岸交流不断深化,交流机制不断完善。在这一历史发展潮流下,两岸社区交流渐成两岸交流的重要渠道,重要性日益凸显。社区交流成为两岸交流的重要内容。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背景下,两岸社区交流活动日益频繁,日益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亮点。两岸社区交流的规模不断扩  相似文献   

2.
正在大陆全面推动两岸民间交流合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日益深入岛内民心的形势下,台当局不断欺骗台湾民众,力图阻挠两岸民间交流合作,阻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认识蔡当局欺骗本质,积极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台湾民众必须面对的问题。民意不满蔡当局执政台湾民众希望与大陆加强交流合作,不满意蔡当局的两岸政策,反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遭受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在台湾是民心所向。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呈现出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两岸交往机制化和制度化进程正在有序推进,两岸关系不断改善和发展的社会基础正在不断巩固和扩展。初春时节,我们就两岸和平发展问题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相似文献   

4.
ECFA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CFA的签署,是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到和平发展阶段的生动体现,标志着两岸经贸关系正式步人制度化轨道,也意味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也要看到,ECFA只是两岸经贸制度化的第一步,其后续的政策落实,以及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仍将面临诸如台湾岛内政治生态制约、两岸政治军事互信较低等问题与挑战。只要两岸同胞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就一定能够展现中华民族复兴腾飞的锦绣前程。  相似文献   

5.
陈筠 《两岸关系》2010,(1):16-18
贾庆林强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处在进一步向前推进的重要历史机遇期。我们要继续全面贯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不断巩固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物质基础、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不断增进两岸经济、文化、社会和人民思想感情的大融合,不断增强两岸同胞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努力构建基础坚实、支撑有力、内涵丰富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  相似文献   

6.
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全文中,"和平"一词贯穿讲话始终,彰显了和平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重要性,展现了总书记为两岸促和平、谋发展的深邃思考。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两岸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中国人、海内外中华儿女理应共担民族大义、顺应历史大势,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要两岸同胞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靠两岸同胞共同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由两岸同胞共同分享。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卷册,是两岸同胞共同书写的。相信在对和平的共同珍视和对统一的共同追求下,两岸同胞定会继续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也必将携手一道,书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崭新篇章!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激励和感动着各地亿万中华儿女,特别是各行各业的台湾同胞,他们用诗、词或多种文体表达着热切感闻——  相似文献   

7.
刘凌斌 《青年探索》2016,(1):97-102
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新时期以来,台湾青年的政治认同虽然存在一些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积极因素,但总体上仍然呈现出不少令人忧虑的现状,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与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将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未来两岸双方应通过全面深化两岸交流合作,不断巩固与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逐步破解两岸政治难题,以化解台湾青年的"中国认同"危机,重塑台湾青年以"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为指向的政治认同。现阶段两岸双方应把交流的重点放在深化两岸青年交流交往,鼓励台湾青年来大陆学习、生活、就业与创业上,为他们参与两岸交流合作与大陆发展创造条件,从而逐步影响与引导台湾青年政治认同朝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呈现出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两岸交往机制化和制度化进程正在有序推进,两岸关系不断改善和发展的社会基础正在不断巩固和扩展。初春时节,我们就两岸和平发展问题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周铁农。  相似文献   

9.
《两岸关系》2013,(8):F0002-F0002,1
7月24日,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在广东省中山市举行。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两岸同胞应倍加珍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坚定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各项基础,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国民党重新执政周年两岸关系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党在台湾重新取得执政权一年来,两岸关系呈现“总体形势大幅好转”。祖国大陆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发展主导权,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对于促进两岸繁荣稳定、建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具有重要意义。但应该理性看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仍面临一些变数。  相似文献   

11.
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上海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等应邀出席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的台湾各界人士。回顾2005年国共交流以来的5年,胡锦涛就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出:要继续增进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推动力;要继续扩大两岸各界交流,不断激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刘红 《台声》2008,(10):10-12
当前,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有利于两岸关系良性互动的因素在继续增长,和平发展成为两岸关系主题,“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成为两岸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06,(5):10-11
4月16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会见前来参加两岸经贸论坛的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和台湾各界人士。他指出,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潮流。在这样的大势下,我们更应该站在历史的新高度来审视和处理两岸关系,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最大限度地为两岸同胞谋和平、谋福祉。两岸同胞携起手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个主题,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使我们的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胡锦涛强调,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2010年,是两岸关系深化发展的关键一年。自2008年国民党重执政权以来,两岸开启以"和平发展"为主轴的两岸协商新时代,为促进两岸经贸关系及制度化经济合作奠定了深厚基础。在两岸关系逐步迈向和平发展的时代大潮涌动下,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继续扩展,两岸贸易不断发展,两岸间货物、资金、信息交流规模持续扩大,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前景值得乐观期待。  相似文献   

15.
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共同的责任。一方面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和平发展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就是两岸共同责任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更是下一阶段两岸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16.
张华 《两岸关系》2013,(1):46-47
2013年元旦,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以"奋起行动、扭转未来"为题发表新年祝词,其中涉及两岸关系的内容是仅次于岛内事务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所占篇幅较少,但却释放了重要讯息。在坚持"九二共识"、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同属中华民族、两岸关系制度化方面,祝词立场观点鲜明,有利于两岸政治互信的增强以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巩固与深化。强调继续坚持"九二共识"政治基础,有利于不断增进两岸互信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人报告中指出,“希单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稳定台海局势;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这是中共中央对未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的三大政治愿景与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两岸关系中的交往理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岸关系是一种交往实践.现实中的两岸关系,对话和独自相互交织,彼此牵制.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促使了两岸共同的"生活世界"的形成,两岸关系从扭曲的交往模式走向合理的交往模式.在两岸关系中构建交往理性,是本文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语境下的尝试.两岸的儒学传统可以被发展为别具一格的两岸的交往理性.一种以相互尊重、平等对话和交流为核心的两岸交往伦理的建立,必定会对两岸的平等对话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回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历程,可谓披荆斩棘,成果丰硕。10年来的事实充分证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一条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展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前景,道路依然曲折,前景更加光明。当前两岸关系面临新情况新问题,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支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两岸青少年交流,直接关系到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关系到两岸的未来前景。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两岸主流民意的新形势下,加强两岸青少年交流,既是深化两岸各领域、各界别交流合作的应有之义,也是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