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青年问题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什么是青年问题?历来争论不休。有一种比较宽泛的定义流传颇广:凡是和青年有关的所有现象、活动、事件及后果,都是青年问题。笔者倾向于给青年问题下一个比较狭窄的定义:所谓青年问题,是指那些被认为违反了特定的规范或期望的现象;这些现象被认为是消极的,既不利于青年成长,又不利于社会进步的,所以,需要加以解决和克服。这一定义的本质是青年问题属越轨性质或偏差性质。国际上许多关于青年问题的文献和理论,也大都倾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国出版了一批深受青年欢迎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这些读物所以受到欢迎,为青年所喜闻乐见,是因为它具有不同于以往这类读物的一些新特点。研究这些特点,也是对当代青年的研究,特别是反映了青年思想教育中的一些新问题。  相似文献   

3.
田科武:每一个关心社会的人,都应该关心青年。我们常常讲,青年是社会的未来,这是一句政治性很强的话,说通俗一点,未来的社会要由青年来唱主角,今天青年人的状况决定着未来社会的状况。所以,客观地观察青年,就是为未来做准备,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前瞻性的工作。在今天,观察青年非常重要的另一个背景是:我们处于一个转型期的社会,这个社会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产生新的事物、新的观念。但是,不同的人群对这些  相似文献   

4.
一、青年研究现状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青年问题及青年工作实践活动的丰富和发展,我国的青年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几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及时地反映出了青年对社会改革的思考、青年对传统文化的反思、青年思潮及青年价值观的变化等一系列思想发展轨迹;二是从生理、心理、社会、青年观念等不同的侧面对青年展开多角度的研究;三是对不同阶层、不同类别的青年进行了多层次的剖析。这些研究对社会认识青年、对共青团组织开展青年工作起到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但是,这一阶段的青年研究也存在着不足:一是以抽象的主观思维取代科学实证,采用“经院哲学”的思辩模式,搞玄学研究,囿于从书本到书本的概念堆砌、或空洞、华丽、夸夸其谈,或生涩、离奇、故弄玄虚;二是热衷于青年“本体论”的研究及“青年学”的内涵、外延诸多概念限定的争论、阐述,轻视实践,轻视应用研究,对现  相似文献   

5.
一、青年文化问题的提出战后日本社会的历史过程中,60年代后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以至于可以把这一段称作青年文化季节。那时,社会上陆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被社会看做是问题的新现象。这些现象,或者以青年为主角,或者包括青年。它在内容上表现为两个极端:一方面,做为关心社会而出现了政治运动,这种政治运动以大学园校中的骚动和反战运动为代表,并且开始肯定暴力,把暴力纳入日常生活之中等,与过去的学生运动、和平运动性质上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做为不关心社会,出现了嬉皮士,也许投入这些活动中的青  相似文献   

6.
青年,这些既不再是儿童又不算成年的人们的动向,近些年来受到社会的关注,他们中的一部分甚至成为社会问题。青年现象作为突出的社会现象,是以结成不良行为集团,抗议愤世,公开的反抗行为,以及颓废、文化虚主无义,倾向保守,对物质生活感到厌足等缓慢的社会倾向表现出来。把这些青年现象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社会现象,把青年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特定领域来把握,于是出现了关于青年的各种研究,包括青年心理学、青年社会学等。  相似文献   

7.
当代青年的特点我们现在主要的工作对象是七、八十年代的青年。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工作对象。当代青年是大变革时期的青年,他们有些什么特点呢?我概括有九点: 第一,青年永远代表着未来,是永远向前看的。他们不滿足于现状,充滿理想,思想活跃,追求改革。这些都是优点。青年人纯洁,但是單纯;青年人锐进,但是简單;  相似文献   

8.
有资料表明,近年来信仰宗教的青年在悄悄地增多。虽然信教青年在整个青年群体中只占少数,但其绝对人数却是一个庞大的数目。宗教被一部分青年所接纳的事实,还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但是,虽然信教青年的人数在增加,而青年心目中认可的信仰与宗教的神殿里供奉的信仰是否一致?即:当一位青年自称是宗教的追随者时,这是否就意味着他已经接受了宗教的价值观念,而这些观念集中地表现在宗教对世界、对人、对人生意义等问题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乘着改革与开放的春风海南岛崖县被辟为三亚市,成为一个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伴随着三亚市的建设和众多大、中专学生的出现,新的意识覌念逐漸传入三亚。与广州一样,三亚的个体戶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现已形成一支规模较大的个体戶大军,而青年是其中的主力军。这些个体戶青年形成了独特的荣誉感和苦乐覌。一、许多青年已经喜欢上个体戶工作。他们说:当初干的时候,是被迫的,谈不上  相似文献   

10.
国营汾西机器厂是“一五”期间由苏联援建的一百五十六项重点工程之一。三十多年来,工厂为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几年,由于大批老职工退休,顶替进厂工作的青年大量增加,职工队伍的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于顶替入厂的青年大都来自农村,甚至来自边远山区,这些青年年龄小、文化水平低,给企业职工队伍带来一系新问题。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琼海县位于海南岛东线公路中段,经济状况,处于全岛的中等水平,农村青年的富裕程度和消费状况具有典型性。通过调查我们感到:富裕农村青年的消费有合理的一面,但是存在着更多的不合理部分,这些不合理部分已经形成令人担忧的发展趋向,如不及时纠正,势必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那么,农村富裕青年的消费状况如何呢? 一、消费的竞争所谓消费竞争是指两个以上的消费者或消费单位互不服气,从而引发的在消费过程中进行攀比的思想和行为。农村青年消费竞  相似文献   

12.
效应,是指物理或化学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这里的效应是指由某种工作或因素作用之后产生的结果。青年的思想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灵魂的复杂工作,其教育效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个教育者总是想方设法使自己输出的思想信息,能够尽快地被青年所接受,产生积极的反响,达到教育所期望的教育目的。但教育者与青年之间的思想信息的交流和转化,并非象人们所期待的那样简单,常常表现出千姿百态的差别状况。究其原因,除受青年的主观因素影响外,还存在许多客观因素:所有这些因素概括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一大批有文化有能力的青年,学科学用科学,积极推广新技术,逐步发展成为青年科技示范户。这些青年科技示范户,冲破了几千年来中国农村受封建传统观念束缚的堤坝,推动和促进了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的更新,青年科技示范户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给中国农村带来了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一) 青年科技示范户是农村改革的客观产物,充分展现了农村发展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黑龙江省农村已有青年科技示范户11,600多个。这些青年科技示范户一方面充分展示了当代农村青年的精神风貌,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相信科学,尊重知识;另一方面传技帮贫,带动了更多的农村青年以及广大农民学习科学技术,为农村发展商品经济显示了广阔的美好前景。青年科技示范户的成长和发展,受到社会形势和社会需要的强有力的推动。这是因  相似文献   

14.
青年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青年的心理适应与不适应问题是促进或阻碍青年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并贯穿于青年发展过程的始终。因此,研究青年心理不适应问题,是教育和引导青年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青年心理不适应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一、问题的提出在国外,对青年心理不适应问题已进行了一些研究。美国心理学家从大量的试验中得出结论:“适应是青年发展的中心问题”。在国内,心理不适应问题的研究只是零星散见在一些专著或论文中,对此问题至今还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和进行这方面的专门研究。对于青年心理不适应的含义,虽然国内一些报刊、书籍中也进行了描述,但是这些描述只从研究其它问题中引出这一概念,并加以解释说明,但从总体上看,对这个现象的描述不  相似文献   

15.
香港青年亚文化,主要表现为一种消费亚文化。在香港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这种亚文化受市场经济发展和市民心态的刺激,以及外来青年文化的冲击,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成为我们考察香港青年发展的“窗口”。本文根据香港学者和社会工作者的一些研究报告,对这种亚文化进行一些肤浅的探讨。一、香港青年亚群体和亚文化的产生香港青年亚群体和亚文化的出现,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是香港现代经济发展和外来文化冲击的产物。有的香港学者认为:“在60年代以前的香港社会形态及传统道德中,‘年青人’或‘青少年’这些概念根本不存在,社会成员只有三种——‘儿童’、‘成年人/大人’  相似文献   

16.
笔者认为,青年的社会偏移性,反映了青年与社会关系状态的总特征,也是青年期的本质特征。科学地认识、把握这种“偏移性”将为正确地认识青年,并卓有成效地开展青年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一、偏移性:表现形态的一般描述青年的社会偏移性是指青年对社会总是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状态,包括青年的思  相似文献   

17.
青年本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本质的研究不是一(?)新问题,但随着对青年研究的深入,这个问题近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一些学者的特别关注。目前,这个问题的研究出现了许多种观点。下面,我也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研究青年本质的基本前提研究青年本质有几个基本问题是要弄清楚的:  相似文献   

18.
’92中国青年热点现象下的青年心态 92年中国青年的热点现象离不开一个字:钱。去年年初,国内不少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探讨青年经商和从事第二职业的问题。文章一般称:青年从事经商和第二职业,不仅是为了多挣些钱,他们还希望藉此改变一下不太理想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使自己专业更对口一些,能更加地学有所用。他们希望全方位地锻炼自己,看看自己究竟能有多大的本事,在自己工作领域之外还能走多远。当时就有不少学者和社会工作者提出疑问,认为这种观点缺乏足够的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主观臆想色彩很浓,是人为地往青年脸上贴金。现在看来,这些人的疑问不是没有道理的。后来报刊杂志在  相似文献   

19.
青年职工思想教育中同代人教育同代人这一研究题目,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过调查分析提出来的。有一次全厂召开青年职工“振兴中华读书活动”讲演会,会前,许多人担心会议秩序不好;然而出人意料,当三名青工讲演员讲演时,秩序井然,掌声不断,是近几年来召开青年职工大会少见的情景。会后,有些不愿开会听报告的青年反映,青年讲青年,讲到心里去,听着很亲切。在青工脱产政治轮训班里,有一位青年干部担任教员,他每次给青工讲课都格外受欢迎,青工也愿意同他研究问题,不少听过他讲课的青工同他交上了知心朋友。这些现象说明,在青年职工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青年的集体行为(即所谓“青年闹事”)问题,引起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是非曲直,众说纷纭。有人对这种现象感到困惑不解,有人认为这是纯粹的情绪发泄,也有人把它看作是青年自身力量的一种显示方式,还有不少人对此持全盘否定态度,并且任意把青年某些正当的聚会或活动指责为“闹事”……这些说法反映了人们对青年集体行为的特点和社会心理意义缺乏最起码的了解。而实际上,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青年的集体行为是一种缺乏明确目的的、非组织性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的约束的自发的狂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