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中华大地迅速掀起学习雷锋、争当雷锋的热潮。49年来,雷锋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战士,举国上下家喻户晓,始终成为我们爱戴和敬仰的人物;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耸立的灯塔,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践行社会主义道德,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和他崇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雷锋牺牲50周年,为了缅怀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各地展开了各种各样的学雷锋活动。其中武警某部提出一个口号:"甘当永远的雷锋传人"。为此他们爱民为民,争当"雷锋战友";忠于职责,坚守"雷锋岗位";爱洒大地,燃旺"雷锋之火"。连续49年学雷锋,做好事,不间断,不动摇。(1月20日《人民日报》)雷锋的生命只有22岁,但他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留下了一种精神。  相似文献   

3.
50年来,学习雷锋的活动长盛不衰,已经成为传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举措。在这半个世纪里,有关雷锋的事迹、通讯、故事、传记层出不穷,而以文学形式展现雷锋短暂而又不平凡一生的,首推四川文艺出版社、华夏出版社联合推出的长篇小说《雷锋》。  相似文献   

4.
在65521部队的军史馆里,陈列着一块"雷锋和我们在一起"的专版,向参观者"讲述"了雷锋与该部3个战友"交往"的动人故事。参观者常常驻足于此,听着解说员的介绍,被照片背后的故事所深深感染。雷锋为他流下了热泪平凡而伟大的雷锋在日记里,记载了一位同样平凡而伟大的战友,他就是郑春满。但两人却素昧平生。郑春满,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成为高炮营的一名战士。小时候家境贫寒的郑春满,给地主砍过柴、养过猪,常常挨打受骂,饱受欺辱。这个苦大仇深的孩子,在党的培养下,在革命大家庭的熏陶下,逐渐成长起来。1957年7月,郑春满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志愿书上这样写道:“我愿意把我的青春和热血,献给人类最伟大、最光辉的共产主义事业,为了实现党的最终目标,我不惜牺牲自己的鲜血与生命。”  相似文献   

5.
正50年来,学习雷锋的活动长盛不衰,已经成为传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举措。在这半个世纪里,有关雷锋的事迹、通讯、故事、传记层出不穷,而以文学形式展现雷锋短暂而又不平凡一生的,首推四川文艺出版社、华夏出版社联合推出的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6.
"我正在送一名残疾乘客朋友去医院。你看采访改在中午行吗?"3月5日是学雷锋日,首都的士雷锋车队再次向社会承诺:为70岁以上的老人和残疾人免费服务。队员们忙着应接求助,记者的采访只好推到了中午。下午1点,记者在鼓楼西大街见到了雷锋车队队长王凤进。刚一见面,王凤进再次道歉:"我下午6点还要和两名队员到电视台参加节目录制,现...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60年代初期,轰轰烈烈的学习雷锋活动,从军营、从抚顺、从辽宁兴起并走向全国。特别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后,更是在全国掀起了学习雷锋活动的高潮,几十年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8.
刘骄 《学习导报》2012,(5):19-22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人则影响和改变着一个时代。近半个世纪以来,在雷锋的故乡长沙,广大干部群众以"雷锋家乡人"的荣耀感、使命感,持续深入开展"雷锋家乡学雷锋"活动,让雷锋精神真正扎根长沙大地,融入时代生活,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两型社会"建设的不竭动力。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以后,长沙在全国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共和国的大地上,一个闪光的名字--雷锋,走进了千家万户,传遍了神州大地.一个普通战士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亿万人民的心中.雷锋以他短暂而又灿烂的生命和模范的言行,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树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从1963年3月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倡导开展学雷锋活动至今,宣传雷锋事迹、学习雷锋精神的活动已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走过了40个年头.40年风云变幻,40年沧海桑田,学雷锋活动伴随着共和国的发展一直进行着.  相似文献   

10.
孟红 《党史纵览》2023,(3):12-16
<正>1962年8月15日,“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不幸因公殉职,年仅22岁。次年3月5日,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公开发表,从此,每年3月成为“学习雷锋月”,学习雷锋活动在全国广泛开展,雷锋事迹及其精神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中得到广泛传播并发扬光大。雷锋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温暖了他人,照亮了他人。本文撷取了几则战友与雷锋的交往经历以及后续故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胡锦涛同志也指出:"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和他崇高的精神品格,在历史发展中始终焕发着光彩。"雷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先进典型人物。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诠释,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鲜活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所以,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今天,有必  相似文献   

12.
雷锋以短暂的一生谱写了无比壮丽的人生诗篇,用他的言行铸就了可贵的雷锋精神,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起了一座令人景仰的道德丰碑,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50年前,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如今学雷锋活动的热潮激荡神州大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的确存在“雷锋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的现象,特别是在一些青年人当中,正如共青团中央青工部负责人所说,据调查,许多内地年轻人即使听说过雷锋,对他也所知甚少。他坦言:“我们社会的价值观已经变得更加多样化,说服人们有一个道德偶像是非常难的一件事。”那么,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传承与践行雷锋精神就必须认真思考。笔者认为,要传承与践行雷锋精神,必须清楚为什么要学雷锋,学什么?怎么学?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3.
1960年10月底,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把雷锋暂时借调到沈阳,到军区工程兵所属各单位作"忆苦"报告。在出发前,政治部副主任王寄语为了能进一步了解雷锋的成长过程,就打电话给工程兵10团政委韩万金,让他转告雷锋把自己的日记带上。雷锋就带了四五本日记来到军区第一招待所。王寄语被日记的内容所打动,安排摘抄分发给党委常委们阅读。...  相似文献   

14.
《学习导报》2012,(5):24-24
1960年10月底,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把雷锋暂时借调到沈阳,到军区工程兵所属各单位作"忆苦"报告。在出发前,政治部副主任王寄语为了能进一步了解雷锋的成长过程,就打电话给工程兵10团政委韩万金,让他转告雷锋把自己的日记带上。雷锋就带了四五本日记来到军区第一招待所。王寄语被日记的内容所打动,安排摘抄分发给党委常委们阅读。不久,《前  相似文献   

15.
为大力弘扬北京精神,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本刊"身边的感动"栏目从本期起,改为"身边的雷锋",继续报道一个个当代雷锋、一件件感人至深的事件,努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16.
1983年6月,邓小平为"学习雷锋标兵"朱伯儒题词:"向朱伯儒同志学习,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共产党员。"写好后,他叮嘱办公厅的工作人员:"请不要急于拿去发表,应该请语言学家推敲一下,看看有没有用字不准确的地方。"经语言学家王力过目,他认为"符"字用得不规范,于是用铅笔在旁边写了个"副"字。邓小平对此表示:"改得好,改得好。虽然过去用这个‘符’字,但现在不用了,就是错别字了。  相似文献   

17.
关保华55岁了,从警31年,可至今仍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社区民警——俗称"片警"。2014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辽阳市公安局的领导下基层走访座谈,了解群众对公安机关还有哪些意见和要求,其间由副局长带队的一组遇到了一点特殊情况:座谈会"跑题了"。在文圣区庆阳办事处黎明社区,老百姓没给公安工作提意见,却交口称赞起庆阳派出所民警关保华来,无论公安局的同志怎么引导、启发,谈话始终未能回到既定的主题。在群众眼里,关保华是亲人:小孩子的"关叔叔",年青人的"关大哥",老人的"亲儿子",大家心中的活雷锋。  相似文献   

18.
东风送暖,又至一春。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走过近半个世纪,新时代对于"雷锋精神"的呼唤依然激荡起全社会的共鸣,我们不由沿着历史的星空探寻不同时代"雷锋精神"的内涵,这足迹如同一部不朽的精神盛典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党中央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学习雷锋活动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接力传承。雷锋是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的楷模,他以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刻苦学习、忘我工作、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用短暂的一生谱写了壮丽的人生诗篇,树起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1963年,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发出"向  相似文献   

20.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生命的长度只有22个年头;雷锋精神,让这个短暂的生命延展出无限的厚度,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1963年3月,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