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国广义上的经济特区,既包括有"经济特区"名称的五个经济特区,也包括各类开发区.经济特区和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目前虽面临现实的困境,但是它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产生重大推动作用.这不仅基于建设服务型政府已成为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更基于开发区具有的改革试验区和示范区的功能定位,以及正在进行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试验的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2.
厦门和福州地处海西核心地区,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在厦门湾和闽江口创建对台合作新区是两岸全面合作交流战略的启动阶段,是促进海西对台先行先试的重要对策。通过赋予对台合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和对台交流合作先行区政策,将有效推进海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国家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目标包括通过集聚辐射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性发展、通过制度创新实现试验区域的内生性改革以及通过制度移植推动体制机制的经验性扩散。政策评估是政策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定政策目标是否实现、决定政策去向至为关键,用政策学的方法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过往改革措施进行评估也至关重要。未来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应该要更准确的把握政策评估的目标要素、更主动的培育专业多元的政策评估主体,更努力的完善政策评估的实施过程,有效的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论特区之特——兼论经济特区面对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特区面对优惠政策普惠化、资本流动市场化、先行先试分散化、“特”的意识和行为淡化等压力与挑战,必须探寻继续“特”下去的应对之策。经济特区“特”的内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特殊使命、特殊政策、特色体制、特色文化。厦门经济特区的特殊使命有三大项:一是承担改革创新的重任,通过先行先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贡献;二是承担带动发展的重任,把厦门建设成为我国东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带动东南区域的经济发展;三是承担促进两岸统一的重任,把厦门建成对台工作基地,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发挥特殊的作用。这三大特殊使命应体现在主动“特”,注重原创性,坚持“又快又好”的特区发展指导思想,找准发展定位等厦门的规划、决策和对策当中。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改革开放30年,重要经验之一就是在事关战略全局的一些重大实践问题上,以先行先试的方式寻求突破,从而以点带面,使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得到推进。2007年6月7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批准重庆和成都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  相似文献   

6.
我国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具备了经济效率动能、结构转换动能、创新动能、制度动能和数字化新动能。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主动推进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体系构建,将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进出口贸易展会等打造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重要的前沿阵地和新高地,推进国家标准国际化,完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匹配的体制机制和营商环境等,以全面的制度型开放大力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7.
《海南人大》2013,(2):12-13,54
人才特区把"人才"和"特区"结合在一起,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这在以前从未有过。这意味着,今后我省人才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是着力推进人才特区的建设发展。"我国30多年前敢为人先的经济特区发展模式的创新实践,给今天的人才特区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人才特区’是我国经济特区的概念及经验向人才要素领域的延伸,是我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成都市获准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新形势下我国推动中西部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加快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期成华区加快发展、实现“三新”战略部署的重大历史机遇。如何抓住“成都试验区”建设的大好形势,深入推进“三个集中”,结合成华区情明确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是关系到成华区当前追赶发展和今后发展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创建经济特区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经济特区本身的发展,更重大的意义在于通过经济特区的发展,充分发挥它对全国其他地区发展的推动作用和辐射功能。如果说,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那么,经济特区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排头兵。特殊优惠政策不是经济特区最本质的特色。超前创新是经济特区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建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背景和重大意义,指出了这次成渝实验区与以前的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实验区、天津滨海实验区的不同点,并就成都市如何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应运而生。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有赖于法律制度的保障,其国家战略属性以及稳定发展目标急需立法层面的保障和支持。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立法对推进中央和地方立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依然面临立法支撑少、先行先试立法受阻、立法适用范围有限等难题,需要在法治思维的引导下,坚持科学立法和多元化立法,注重中央与地方的配合,构建区域法制协调备案审查机制和立法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应运而生。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有赖于法律制度的保障,其国家战略属性以及稳定发展目标急需立法层面的保障和支持。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立法对推进中央和地方立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依然面临立法支撑少、先行先试立法受阻、立法适用范围有限等难题,需要在法治思维的引导下,坚持科学立法和多元化立法,注重中央与地方的配合,构建区域法制协调备案审查机制和立法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3.
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对探索构建安徽区域创新体系意义重大。本文从合肥、芜湖、蚌埠三市推进试验区建设的现状出发,围绕如何加快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以“联”字为切入点,从创新战略、战略性创新产业、创新型企业的引进和培育、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公共创新服务体系、集聚创新型人才、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温州民间借贷的发展历程,引出一个耐人深思的问题,即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涌现了数十万民营企业家,为何却造就不了一个民营银行家?2011年下半年爆发的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其规模之大引起中央的高度关注,并促其成为继厦门之后又一个被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金融改革为重点)。放宽民营经济在小型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允许民营企业开办村镇银行,以及将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转变为村镇银行,是未来若干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热点。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以及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必然会更好地为我国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金融保障。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成都社会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新情况,认为自2003年以来成都在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过程中,以城乡一体的思路推动社会建设,为“十二五”时期进一步加快社会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此,必须在坚持“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把社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体制创新和工作机制创新,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起与统筹城乡试验区建设和‘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战略目标相适应的社会体制和社会建设基衣框架,并要着重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政府与社会多元主体的关系、加大财政投入与创新体制机机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成都市是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成都受损严重,坚持灾后重建与试验区建设相结合,按照自力更生、民生优先的精神,采取努力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和城乡低收入者收入:把灾后重建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扶持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切实措施,成都经济社会步入了统筹城乡加快发展、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都市获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自2009年起,实施了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取得明显的成效,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了村民生产生活方式和基层治理机制的双重改善。成都的这一创新实践紧密契合了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也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8.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近一年的改革试验,重庆市和四川省成都市等试验区的改革已经取得了有价值的进展和阶段性成果,同时也在改革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得到解决,将会极大地阻碍改革进一步深入开展。解决存在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采取措施,努力提高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能力;充分发挥企业和农民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中的主体作用;争取获得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有关法律内容的授权;适度压缩或撤销小城镇,集中有效资源发展大、中城市;在不改变农地用途的前提下制定特殊的土地优惠政策;坚持大开放战略。  相似文献   

19.
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作为目前国家批准设立的唯一一个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试验区,在中国经济转换发展方式和国家级开发区转型发展的大趋势下,需要在借鉴已有国家级开发区发展经验和借助政策支持启动的同时,切实转变资源粗放开发模式,以创新驱动和市场引领实现国家的战略意图和试验区所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作为目前国家批准设立的唯一一个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试验区,在中国经济转换发展方式和国家级开发区转型发展的大趋势下,需要在借鉴已有国家级开发区发展经验和借助政策支持启动的同时,切实转变资源粗放开发模式,以创新驱动和市场引领实现国家的战略意图和试验区所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