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代中国,节俭意识的基本要求是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增强节俭意识要求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政府必须不断加强自身改革.建设一个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政府,建设一个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  相似文献   

2.
为大力倡导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伊宁市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在全社会汇聚起了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的正能量,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 一.营造宣传氛围,倡节俭反浪费。在伊宁市电视台、伊宁市广播电台、《伊犁晚报》等媒体开设专栏加强对移风易俗、文明礼仪、节俭养德等的报道。  相似文献   

3.
在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中,有一个关于“节俭的悖论”,就是节俭导致需求不足,需求不足最终导致经济发展减速,经济发展减速又导致贫穷,最终是节俭的手段与节俭的目的相悖。但笔者认为,从长远和全局看,所谓“节俭的悖论”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节俭应是社会经济持久繁荣的真正基础,而不是相反。其一,节俭对一个人或家庭而言,只是导致一个人的支出出现在不同的时间段而已,而并不是不支出,所以,由节俭导致的一个人的需求并不是减少,而是需求在不同时间段的重新配置。一个人有了储蓄,最终都是要花出去的,不可能一直留着不消费。若一个人在有生之年没有消费完自己的储蓄,自己的后代最终也会消费这部分储蓄的。所以,所谓“节俭的悖论”,只具有静态的意义,但现实不是静态的,而是沿时间动态展开的。其二,节俭有利于家庭稳定。一个家庭选择节俭,有利于家庭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慌不忙。不注重节俭,既破坏了家庭美德,也破坏了家庭经济。因为浪费容易导致家庭经济拮据,也就容易导致家庭矛盾。从实际情况看,大凡注重节俭的家庭,大都生活的比较平稳。有了家庭稳定,也就有了社会稳定的基础。在这种隋况下,就是有失业等情况发生,家庭也是一个好的缓冲器。因为若一个人冒险冲撞社会,家庭就是一个阻拦。而贫寒的家庭对个人冲撞社会的阻力就小,因为涉及的家庭损失成本小,阻力也就小了。其三,节俭有利于环境的保护。目前,我们保护环境,一方面是注重技术的改进,就是要提倡更环保的技术,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提倡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另一方面是要减少生产量,降低发展速度;再有一个方面,就是要提倡节俭生活,因为来自生活方面的垃圾对环境污染也是十分严重的。  相似文献   

4.
增强干部节俭意识对促进节约型政府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干部节俭意识淡薄造成了政府浪费严重,其危害性将严重影响到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教育、监督和法制建设等各个环节增强干部的节俭意识,加强对建设节约型政府的领导,改革财政管理体制,促进节约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5.
5月27日,温家宝总理对中央国家机关厉行节约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建设一个廉洁、节俭的政府是我们的目标。中央国家机关要带头厉行节约.特别要从严控制和压缩因公出国出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三项经费支出。这项工作要注重制度改革和建设,加强监督检查,务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  相似文献   

6.
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又是当前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积极推进和谐铁路建设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作为有机整体,应三者并重,同步进行。忧患意识是公仆意识、节俭意识的哲学基础,公仆意识是忧患意识、节俭意识的价值诉求,节俭意识则是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在实践和精神层面  相似文献   

8.
《训俭示康》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晚年写给儿子司马康的一封信,大意是劝导儿子要提倡节俭。反对豪华奢侈。整封信深入浅出,文字活泼,从自己幼小时讲到家庭,讲到社会,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讲历史和讲道理联系实际。充满生活气息,寓说理于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中。至今读来,仍觉清风扑面,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给人以诸多启迪和警醒。  相似文献   

9.
厉行节俭是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关键环节。在新时代中重拾公共节俭精神及品质,需进一步加强制度供给。要以严密的发现制度杜绝铺张浪费,建立节俭精神培育的宣传及教育责任制度,加强节俭实践的法律制度设计,从而重塑公共节俭精神,在新时代中发扬中华民族尚勤节俭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0.
90.8%受访者赞同大学生应养成“光盘”节俭习惯水电浪费、过度消费和纸张消耗位居前列 “在家里怕浪费可以吃剩饭,在学校怎么就倒掉了?”最近,烟台大学保洁员吃学生剩饭倡导节俭一事引起网友热议。高校食堂菜价普遍比校外低,加上很多学生剩饭剩菜,导致浪费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1.
大事记     
《精神文明导刊》2014,(8):64-64
5月27日。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召开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坚持教育引导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坚持集中活动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广泛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努力让勤俭节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12.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是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法宝。今年3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的时候,又进一步告诫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对于我们新疆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3.
第一课: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性,静思反省。第二课: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诸葛亮忠告孩子要懂得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第三课:计划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相似文献   

14.
《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问策于晏子,如何做到亲民?晏子日:“俭于藉敛,节于货财。作工不历时.使民不尽力。百官节适,关市省征。山林陂泽,不专其利。领民治民,勿使烦乱。知其贫富,勿使冻馁。则民亲矣。”晏子的回答全涉及民生问题.一是征收赋税要节制,使用财物要节俭,兴建土木工程不要超过农时,役使人民不要使尽民力。二是各种官吏设置得精干恰当.即精简机构,关口和市场上减少税收.山林池泽的利益不专市.即不搞垄断,与民争利。  相似文献   

15.
张君  李薇 《民主与法制》2020,(12):50-52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句耳熟能详的人生格言出自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司马光的《训俭示康》,它的意思是,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司马光也以此训诫子孙要自觉保持俭朴,防止奢侈,含有自勉、警世之意。人都想过好日子,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过于奢华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6.
教科书循环利用.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深入人心,在我们这样一个推崇节俭的国家却步履维艰.难成规模。什么是这最难以跨越的一环?如何才能完成这循环的最初一推?  相似文献   

17.
<正>中央精神中宣部、国家发改委近期发出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的通知,要求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根本目标,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深入进行节俭节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节俭节约实践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厉行节约、拒绝浪费的浓厚氛围。《通知》指出,节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  相似文献   

18.
《精神文明导刊》2014,(7):51-51
范仲淹自幼家境贫寒,生活中一直是节俭克己,艰苦朴素。他当官以后,不管是在朝廷做事,还是领兵打仗,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节俭奉公,居官清廉。身居官位的范仲淹每晚就寝之前,都要计算自己每天的日用支出及所处理的公力。如果自己的花费与所做的事情相称,他就能酣然入睡;否则,他就整晚都无法安眠。  相似文献   

19.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的、永恒的课题,当下,我们国家人多资源少,这一任务显得尤为迫切。为了使建设节约型社会不致于成为一阵风或一种短期的“活动”.必须营造可供节约型社会健康生长的良好环境。这种环境可从刚、柔两个方面去理解。刚性的环境就是一种制度环境.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国的能源利用确实存在着巨大的浪费,而造成这种浪费的根本原因.是我国节能制度存在缺陷。柔性的环境.主要是从道德教化层面而言.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通过教育来完成,这种教育的内容,既要有中华民族传统的节俭思想.也要吸取现代发达国家如何节约的一些有益内涵。  相似文献   

20.
董庆 《人民论坛》2013,(10):32-34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生存智慧的总结.领导干部节俭意识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重大的当代价值,领导干部养成节俭意识是我国当前社会现实的客观需要.强化国情教育、强化自律意识、强化制度约束,是养成领导干部节俭意识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