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实施MBO的法律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BO是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的英文缩写,是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对外融资方式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的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相似文献   

2.
MBO(ManagementBuy-Outs)即管理层融资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行为。MBO是LBO(LeveragedBuy-Outs)即杠杆收购的一种,当运用杠杆收购的主体是目标公司的管理层时,LBO就演变为MBO。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对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存在多种定义:有人认为,"管理层收购是一种特殊的杆杠收购,当公司的管理者想要将这家公司或公司的一个部门私有化的时候就会发生"。有人将之定义为:"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不论是从法学角度还是经济学角度,管理层收购的实质都被认为是目标公司所有权结构的变化,具体而言,是所有权向公司管理层的全部或部分移转,其结果是所有权和  相似文献   

4.
管理者收购(MANAGEMENTBUY-OUTS),简称 MBO,是源于英国流行于欧美国家二十世纪七八十年 代的一种企业收购方式,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新的 表现形式,即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 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 结构和资产结构,从而使企业的原经营者变成了企业 的所有者的一种收购行为。  相似文献   

5.
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构成要件(一)本罪的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刑法》165条规定,本罪系身份犯,以行为人具有特殊职业及其职务为主体要件,即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和经理。国有公司、企业是指国有资本占主体的公司、企业。董事,是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对内...  相似文献   

6.
[基本案情] 魏某系某运输出租公司经理,法人代表。1998年初魏某个人从其朋友处借款六十余万元钱,自己个人购买了两辆本田雅阁轿车,魏某将其中一辆挂靠在其公司。魏某在担任公司经理期间,于1998年3月份用挂靠在本单位属自己个人所有的本田雅阁轿车作质押以本  相似文献   

7.
公司担保行为即公司作为担保人的行为,其类型多种多样。本文仅分析后果较为复杂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亦最易引起歧义的一种:公司董事长、董事、经理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股东或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的法律后果。 某省高院一“经济审判信息”(第二辑,2000年1月)称“为提高经济纠纷案件的办案质量,省院经济庭在××市召开了全省中院经济庭庭长座谈会,对当前经济审判工作中部分疑难复杂法律问题进行研讨,并就以下问题统一认识。作为一种信息,供审判中参考。”其中21条称:“公司的董事、经理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  相似文献   

8.
我国公司法第149条规定:“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的股票,但为减少公司资本而注销股份或与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并时除外……”,可见,我国公司法对公司取得自己股份是持原则禁止、例外允许的立法态度。但对子公司能否取得母公司的股份及其引发的一系列法律问题却缺乏规定。有鉴于此,笔者拟就此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完善我国公司立法的相关规定有所裨益。一、子公司取得母公司股份的立法例及其评析西方国家公司法虽多数允许一般公司间的相互持股,但对母子公司之间相互持股限制很严。有的国家于公司立法中明文禁止此种行为,如《日…  相似文献   

9.
1996年4月,泰丰公司业务经理谭某口头请求虹正公司业务员王太升邦忙联系购买一台东风车。因王所在公司无车经营,王于4月29日上午到得安公司找孟经理联系。孟经理当即表示正好本公司有一台东风车销售,但必须提车付款,于是孟经理委派本公司业务员田会带着一台东风车提车大票随同王太升一起到泰丰公司。在业务经理谭某办公室,双方商定车价为126000元,提车付款。谭某亲手接过田会交付的提车大票后,又亲自出具欠到得安公司汽车款126000元的便条欠据一张交给田会,同时谭要求田、王当日下午来划帐付款。下午,田、王持便条欠据到泰丰公司划…  相似文献   

10.
《法庭内外》2007,(5):58-58
法官: 我是一大型机械厂的技术人员。去年初,根据我厂与某落后地区一机械公司的合作协议,我和其他5名技术工人受本企业派遣到机械公司帮助工作2年。不久前,我在机械公司工作过程中,不幸发生工伤。我找到本企业要求落实相关待遇,但本企业人事部门认为,根据派遣合作协议,派遣期间我的工资待遇、工伤等问题应由机械公司负责,要求我找机械公司解决。现在我想通过劳动仲裁解决问题,不知如何确立对方当事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