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目的 测量四川汉族青少年(8—20岁)人群面部中线软组织厚度,探讨其生长发育变化规律,为法医人类学的面部重建提供的基础数据。方法 选取974例(男496,女478)头颅侧位数字X线片,分13个年龄段(8—20岁)。选择面部10个标志点的软组织厚度测量,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四川汉族青少年人群面部10个标志点的中线软组织平均厚度,在青少年阶段大多数测量标志点随年龄增长而增厚;男女性面部中线软组织厚度统计学分析存在性别差异(P〈0.05),在15岁之后差异增大,且LU点显著差异性在9-20岁之间均存在(P〈0.01)。结论 四川汉族青少年面部中线软组织厚度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厚的档势.男女面部软组织厚度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正> 一、日本近年来日本青少年违法犯罪日益增多,而且逐渐趋向低龄化,据统计,从1985年以来,10—20岁的青少年每1000人中有16.0违法犯罪者,而成年人每1000中只有8.4违法犯罪者。青少年违法犯罪者中每1000人有26.9人年龄为14—15岁,17.5人年龄为16—17岁,6.9人年龄不满14岁,7.6人年龄为18—19岁。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作者应邀于1987年4月19——25日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召开的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该发言题为《国内外青少年犯罪原因理论简介》,本刊特将其当代国外青少年犯罪原因理论部分,摘要予以发表,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严台 《中外法学》1986,(5):25-29
<正> 在近代社会,青少年犯罪激增,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并且,其发展愈演愈烈,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一现象,在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里更为突出,因而使得监狱和教养机构里拥挤不堪,各类法庭(院)的备审案件已大大超过负荷量。在美国现有10—18岁的青少年3,200万人,每年约有4%左右的人因违法犯罪而在少年法庭受审。据圣地亚哥市青少年监管中心负责人介绍,该市10—17岁的青少年有213,000人,约有8%的人即105,000——106,000人犯罪。一半以上的重大刑事案件系青少年所为,美国用于监禁方面的费用甚至  相似文献   

5.
《江淮法治》2011,(11):14-14
为增强青少年普法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广德县积极探索,深入调查研究,将其分为在校学生青少年、社区青少年、农村青少年、未升学就业青少年、外来青少年、“留守”青少年、闲散青少年、劣迹青少年、刑释解教青少年、残疾青少年等10类,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6.
2001年至2003年,临河市院共批准逮捕青少年(14—25岁)犯罪嫌疑人占批准逮捕总人数的55.3%;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罪嫌疑人(14—18岁以下),占批捕总数的11.1%。其中2001年,批捕未成年嫌疑人32人;2002年批捕未成年嫌疑人29人;2003年批捕未成年嫌疑人33人。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而青少年犯罪却与日俱增。众所周知,当前我国社会犯罪中,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100名罪犯中就有约10名是14——18岁的未成年人,这显然说明青少年犯罪已占相当大的比例,而且人数逐年上升,这不仅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秩序,还影响到了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更影响了国家的未来.因此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前一项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中国司法》2012,(4):5-5
目前,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面临异常复杂的形势,需要全面统筹、整体规划我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我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比例持续增大;闲散青少年、离异家庭青少年、服刑人员子女违法犯罪率较高;农村留守青少年、流动青少年违法犯罪、网络违法犯罪增多;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可是,青少年的犯罪一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如何在宽严之间,在情法之中,妥善处理青少年犯罪,教育感化挽救失足青少年,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便成为一个严肃的司法命题。  相似文献   

10.
林栋 《中国司法》2001,(9):25-26
由于诸多原因,当前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日趋严重,令人担忧,呈低龄化、多样化、团伙化特点,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十分敏感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努力探索新形势下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规律,寻求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方法,研究对青少年违法犯罪人员的管教对策,已成为全社会、尤其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一、青少年劳教人员构成特点  ──青少年违法犯罪人员数量呈上升趋势。据统计,1998年底青岛劳教所所在教劳教人员中16~25岁的青少年占劳教人员总数的49%,1999年底、2000年底则分别为36%和44…  相似文献   

11.
崔克龙 《法制与社会》2013,(28):259-260
如今,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三大社会问题之一,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家庭作为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其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家庭原因往往成为诱发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从家庭的源头上杜绝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就显得很重要。本文深入地研究分析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维持家庭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维护未成年人权益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几年来,兴隆县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结合检察工作实际,着眼于控制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诱发因素,积极推进省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建设,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杀人案特点及法医学检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3年来,全国18岁以下的青少年杀人案占全部杀人案的13.3%,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青少年杀人问题突出,已经引起社会的重视。弄清青少年杀人案的特点,掌握青少年杀人案现场的一般规律,并依据尸体表现对作案人进行画像,对于提高侦查破案效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几起典型青少年杀人案入手,对青少年杀人案特点及尸体检验要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司法》2000,(9):30-30
抓制度建设,掌握 青少年法制教育管理 主动权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 罪呈现出成人化、暴力化、低龄化趋势。为有效遏制青少年犯罪,1998年,常熟市制定了《关于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根据《实施意见》,我们推出了以下几项工作措施:一是规定了政法部门在青少年法制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任务;二是经常性地开展调查研究活动;三是积极协调,在政法机关内部形成青少年法制教育管理的工作合力。 抓队伍建设,保障青少年法制教育管理经常化 一是狠抓阵地建设。先后建立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少年之家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总体呈上升势头,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针对当前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检察机关应当积极探索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新思路、新途径,遏制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认真研究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相关因素,剔除其消极因素,使网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是包括青少年自身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我国青少年教育和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较低的。但是,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日渐突出,不仅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也给青少年自身和家庭带来灾难和不幸,这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此,我们对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特点进行了调查,对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些对策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当前,青少年…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是国家、社会与家庭的未来与希望。一份2005年6月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13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明显增加,其中14~15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另据统计,全国2.2亿青少年学生中,  相似文献   

19.
论青少年罪犯思想教育中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少年罪犯进行科学有效的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由于青少年罪犯的心理不成熟、不稳定、教育内容、方法的滞后和教育主体——干警素质与知识结构的参差不齐,造成青少年罪犯普遍产生逆反心理,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罪犯思想教育工作的质量。必须针对青少年罪犯的心理特点,改进教育内容,采取个案教育方法,才能杜绝青少年罪犯逆反心理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90年以后出生的青少年实施的100起刑事犯罪案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这100起刑事案件来看,家庭教育、家庭结构、家长行为对青少年犯罪都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为了预防青少年犯罪,要从完善家庭结构、改变家庭教育、提高家长个人修养出发,来为青少年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