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抗战时期,著名抗日将领冯玉祥曾以国民革命军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身份,三上峨眉进行抗日募捐。 1939年春,冯玉祥将军驻重庆期间,受到蒋介石的排挤。眼看山河沦丧,不能为国为民效忠沙场,冯玉祥终日忧国忧民,苦闷不乐,常与时任监察院院长的于右任闲聊度日。一次,冯将军谈到打算出游进行抗日募捐活动,于右任鼓励他说:“这也是为抗日救亡大事尽一份力量呀!” 1939年6月5日,骄阳万里,热浪袭人。冯玉祥轻车简从,率随员马骈8人,从重庆经宜宾、乐山,水陆并进来到峨眉山宣传抗日救国,募集抗日款项,并顺道到大峨寺避暑住憩。大峨…  相似文献   

2.
我的父亲骆保中,河南省宁陵县乔楼乡贾庄村人。1917年18岁的他,因家境贫寒,投军冯玉祥的十六混成旅,跟班长佟凌阁、连长吉鸿昌当兵。我父为人忠厚,秉性刚烈,作战勇敢,备受冯玉祥、吉鸿昌的赏识和重用,所以在该部提升很快。中原大战之后,已升为团长的父亲不满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托病辞职返乡。“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将军高举抗日大旗在张家口组建抗日同盟军,父亲闻讯后便卖了家产,带500块银元直奔张家口二次投军。冯玉祥将军在召见他时连声说:“我现在既缺兵又缺将,骆保中你来得好好好。”随后,冯玉祥委任我父为抗日同盟军魏凤楼部第三师师…  相似文献   

3.
彭雪枫在聊城彭雪枫同志长征到达延安后不久,奉命任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处长。他曾在冯玉祥将军创办的北京育德中学毕业。他曾在1937年6月到济南与聊城宣传抗日并为建立聊城抗日根据地作出卓越的贡献。1937年6月7日,彭雪枫由太原到了济南,住在山东财政厅育德...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韩多峰先生任山东省政协常委,因为他青年时代是冯玉祥将军“十三太保”之一,所以我曾几次访问他,请他谈冯玉祥的事。他对我谈及许多冯将军的轶闻,今特追忆如后。冯玉祥和东洋人这是1918年冯玉祥将军任湖南常德镇守使时发生的事。常德地处湖南西部,是湖南东西南北交通的要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当时常德经济比较发达,日本  相似文献   

5.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东北疆土的疯狂侵略,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先生义愤填膺,毅然挺身察哈尔抗日前线,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抗击日寇,收复失地。在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百般阻挠围困破坏下,冯玉祥先生虽然抗日救国壮志难酬,被迫含恨离开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亦被迫偃旗息鼓,惨遭各个击破的厄运,但他们的抗战业绩将永垂史册,光照千秋。挺身张家口1931年8月,日本军队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沟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并藉此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及沈阳城进攻,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  相似文献   

6.
《春秋》1995,(4)
石友三,字汉章,一八九一年生,吉林省长春市人。一九○八年投军,后来投靠冯玉祥的西北军,成为西北军的骨干将领之一。在军阀混战时期,石友三三次背叛冯玉祥,后来又投蒋(介石)反蒋,投张(学良)反张,翻云覆雨,朝秦暮楚,被称为倒戈将军。抗战期间,他勾结日军,进攻八路军和抗日根据地,后在国民党内部倾轧中被蒋介石秘令卫立煌指使石的部下高树勋将其杀害。但抗战初期,石友三在山东与中共密切合作共同抗日的经历却鲜为人知。抗战爆发后,石友三的部队改编成宋哲元的第一集团军第一八一师。石友三任师长,之后,率部参加了抵抗日军的战斗。一九三七年底,石友一二被蒋介石任命为第六十九军军长,并将高树勋的新编第六师划归该军建制。一  相似文献   

7.
抗洪与抗日     
收看电视台举办的赈灾晚会,忽然由抗洪联想到抗日。60多年前日军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工农兵学商,一齐来救亡。前方将士浴血死战,奋勇杀敌。后方老百姓“爹娘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演出了一幕幕感天地泣鬼神的威武活剧。冯玉祥将军为抗...  相似文献   

8.
著名抗日民族英雄、英勇的共产主义战士吉鸿昌将军,河南扶沟人。他18岁投冯玉祥部当兵,因作战勇敢机智,深得冯玉祥赏识,由普通一兵逐级升任军长兼宁夏省政府主席。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不遗余力地为抗日救国和发展党的统一战线而奔走奋斗。1934年在天津被捕,牺牲时年仅39岁。周恩来同志曾说:“吉鸿昌同志是旧军人出身,后来参加共产党,牺牲时很英勇,从容就义。”  相似文献   

9.
抗日反蒋百折不挠1932年以后,罗任一在上海以卖文稿为生。与周士弟等共编《演化》杂志,并为《申报》写社论,积极从事左派文化运动。1933年5月,日军在逼近平津的同时,又进犯察东。冯玉祥汇集各方爱国部队,在张家口成立了“民众抗日同盟军”,与日本侵略军浴血苦战,临委会派出罗任一等一批干部和党员前去参加抗战,以实际行动支持同盟军抗日。1933年,罗任一参与福建人民政府的工作。失败后,罗任一与章伯钧东渡日本,在留日学生中发展组织,成立了东京支部,进行反蒋抗日的宣传。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处于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发表了《八一…  相似文献   

10.
抗战中期,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将军常到著名风景区北碚,宣传抗战,卖字募捐,支援前方。 冯玉祥的隶书苍劲有力,诗画也别具一格。凡是要向他乞字求画的,皆索取笔资,作为抗日献金。有钱人多收,贫穷人少收,学生乞字一律收费五角。他住在兼善公寓,乞字者头天送上笔资,写上姓名,第二天便可“取货。”。他题写的字有:“好男要当兵,好铁要打钉”,“节约救国”等。他画的水墨画有茄子、黄瓜、白菜、萝卜菜,画旁都题有白话小诗。如“茄子紫、紫茄子,吃的有了力,可以把日寇打死”;“红萝卜,蜜蜜甜,吃了气力如猛虎。如猛虎,打东  相似文献   

11.
韩复榘背叛“山门”韩复榘是冯玉祥手下著名的“十三太保”之一,1928年被国民政府委任为河南省政府主席。别看他文化不高,打起仗来却常出些怪招,出奇制胜。冯玉祥喜欢他,便推荐他坐了河南省政府主席这把交椅,依靠他来控制中原。冯玉祥曾电令,第二集团军全军禁止军人纳妾,“  相似文献   

12.
1938年。冯玉祥随国民政府西迁到陪都重庆。作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他.与委员长蒋介石的关系非常复杂。蒋介石既想利用冯的军事才能,又对冯联合共产党抗日的主张非常不满。于是,蒋介石对冯一是利用,二是排挤。而冯玉祥对蒋的品德早已嗤之以鼻,他在重庆八年,曾二次调侃过蒋介石。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冯玉祥真够胆大的。  相似文献   

13.
冯玉祥名字的由来 爱国将领冯玉祥本名冯基善,字焕章。家境贫寒,11岁时失学,随父亲在保定练军营盘自修。他父亲想替他补上兵额,领一份“恩饷”以补助家用。后来营中有了一个缺额,管带苗某就说:“这回该叫冯大爷的儿子补上去。”主管人员问:“叫什么名字?”苗管带一时想不起来,又怕耽误这一机会,就随手写了“冯玉祥”三字。从此,这个名字就正式使用起来。  相似文献   

14.
《春秋》1996,(4)
1934年春,在泰山隐居的冯玉祥将军,利用不带职务、不被人注意的空闲时间,四方奔走,联络抗日志士。是年3月,恰遇韩复榘在剿除刘桂堂时,曾赴泰安坐镇,顺便登山谒见冯玉祥,谈话曾言及鲁东蓬莱阁胜境,冯颇为神往,声言有机会时当往一游。两月后,冯向韩复榘请借车辆,以备东游。韩当即将个人专车借冯。5月中旬,冯玉祥偕同国民党中常委李烈钧东游,经济南、赴邹平,至黄县,东游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05,(3):12-15
国民党桂系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地方实力派,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感,提出了“焦土抗战”的抗战主张。全面抗战爆发后,李宗仁、白崇禧率领20万广西子弟兵北上抗日,参加了淞沪、台儿庄与徐州、武汉、随枣、桂南和桂柳战役,桂军部队在正面战场上英勇奋战,为保卫祖国建立了功勋,使广西成为抗战“模范省”。出师抗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新桂系全省动员,誓师出征抗日。1937年8月4日,白崇禧奉命赴南京任军委会副参谋总长,会晤蒋介石,商谈广西出兵抗日大计。8月13日,上海抗战爆发。是日,蒋介石召集最高国防会议,决定以军事委员会为最高统帅…  相似文献   

16.
佟麟阁(1892~1937),中国国民党爱国将领。原名凌阁,字捷三,直隶高阳(今属河北)人。曾任冯玉祥部师长兼陇南镇守使。1931年起任国民党第二十九军教导团团长兼张家口警备司令、察哈尔省政府代主席兼抗日同盟军第一军军长、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七七事变爆发时,在北平南苑率部抗击日本侵略军,7月28日遭敌伏击殉国。1979年8月被正式追认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1937年7月7日,周六,隆隆炮声从郊外传来,日军的战斗机群不断掠过城市。佟兵记得,往常每个周六中午,父亲都会回来与家人共进午餐。如果父亲不能回来,母亲就带着佟兵去看望父亲。  相似文献   

17.
《春秋》1997,(2)
冯玉祥,本名基善,字焕章,原籍安徽巢县竹柯村。1882年11月6日出生在河北省青县兴集镇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因生活所迫,冯玉祥自小失学,仅入过一年零三个月的私塾。1896年,冯玉祥才14岁,即开始了行伍生活。从此,他先后在“淮军”、“练军”和“新军”中当过兵。由于他勤学苦练,在军队中升迁很快。至1910年,冯即当上了清军第二十镇八十标第三营管带(相当于营长)。  相似文献   

18.
1925年春,段祺瑞勾结张作霖,委冯玉祥为西北边防督办,去张家口赴任,将其排挤出北京。经人介绍,冯玉祥认识了鲍罗廷(第三国际代表、苏联驻广东革命政府代表、国民党政治顾问)和加拉罕(苏联第一任驻华大使),经常谈论关于革命、宗教以及取消不平等条约等问题,其思想和政治见解发生了变化。联想  相似文献   

19.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继“九·一八”事变之后又发动“华北事变”。攫取了冀、察地区的大部分主权,从而引起了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中日民族矛盾已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中国共产党根据这一矛盾变化的情况,于1935年12月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随后,逐步开始实行联合包括蒋介石在内的一切抗日力量共同抗日的策略,建立了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关于我党联合蒋介石共同抗日这一策略的演变和发展,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经历了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三个变化发展阶段,并以1936年”五五”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依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了“民主共和国”的思想和主张;按“三三制”原则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开展减租减息斗争等,巩固了抗日根据地,壮大了抗日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